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斗掉线?掉线的是什么北斗?

2021-04-08 21:09 作者:进击的诗与星空  | 我要投稿


近日,河北货车司机疑因卫星定位系统掉线被罚款自杀引发热议。

 

其中,骆驼身上最后一根稻草,是“北斗掉线”。

 

很多人会觉得疑惑,北斗怎么会掉线呢?

 

事实上,这是非常不严谨的说法。

 

是货车安装的监控设备掉线,和管理平台失去联系,而非北斗掉线。

 

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很多行业尤其是危险品行业的大货车都把安装监控设备作为准入门槛,这类设备大多装有GPS/北斗定位系统,同时还有对司机的状态感知系统。

 

比如,司机是否疲劳驾驶,是否同一司机长期超时驾驶等等,确保大货司机没有偏离预期行驶轨道,确保货物没有被掉包、卸货等功能。

 

 

 

设备会和管理平台保持联系,进行数据通讯,超过一定时间失去联系,就是掉线。

 

这类设备往往被不规范的简称为“北斗设备”,掉线只是设备和管理平台的问题,而非北斗卫星的问题。

 

况且,这些设备大多数都是GPS/北斗双模,同时和两套卫星定位系统失去联系的可能性接近0。

 

也正是基于此,很多管理方会认定超过一定时长的掉线,是司机作弊,可能存在超载、卸货、掉包等嫌疑,并通过罚款等手段来杜绝掉线。

 

但是,只要是电子设备,不可能100%零故障,就有坏的可能。只不过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这位货车司机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

 

星空君早已转行搞IT,通过在这个领域积累的经验,发现很多人对系统带有很大的偏见,总是期望通过系统解决所有的管理问题。

 

信息系统能够高效的解决很多管理问题,但不是全部。

 

就像这个新闻中,对于司机是否真的掉线,应该有一个更为合理的评判机制,而非靠系统一刀切。

 

其实在这个消息的另一面,还隐藏着一个重要的被忽视的内容:这类设备其实是带有前后摄像头的,前摄像头起到行车记录仪的作用,后摄像头通过采集司机的面部数据,来判断是否疲劳驾驶。

 

那么,问题来了,这有没有侵犯司机的隐私?

 

在驾驶安全和个人隐私面前,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都是管理的问题。

 

特斯拉也安装了面向乘客的摄像头,以至于引发了公关危机,不得不发声称未激活该摄像头。

 

 

 

预防疲劳驾驶必然是一件好事,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

 

但是,企业应该采集什么样的数据?人脸的数据会不会被滥用?

 

这都是亟待破解的课题。


北斗掉线?掉线的是什么北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