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玉兔二号驾驶日记⑭ | 千挑万选以求金质睡眠

2020-04-14 09:47 作者:我们的太空  | 我要投稿

2020年3月18日7时30分,玉兔二号再次自主唤醒,这已经是玉兔二号在月背的第十六个月昼了,又会有哪些故事呢?


北上之旅还将继续,月昼上午玉兔二号连走了三步,眼看即将抵达大型撞击坑的北部边缘,下一步就要从撞击坑北侧向西挺进了。但此时太阳高度角告诉我们,午休时间到了,于是我们就让玉兔在这个位置驻足休整,度过一个安稳的午后。

▲ 整体态势图

趁着月午玉兔休眠,驾驶员们在这期间利用获取的全景图像对周边地形进行了认真分析和休眠点计算,得到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

好消息是下一步要去的西北方向地势平坦,易于行进;但坏消息是受地形限制,这个方向的休眠点较为稀少,可选择的机会少,错过了一个休眠点,就将面临需要长途跋涉才能到达下一个地点,这之间的风险就又增加了一层,也因此玉兔在月昼下午的每一步都格外谨慎。

▲ LE01603点全景环拍DOM与休眠环境代价图

以往,月昼下午驾驶员们控制玉兔每一步移动都会瞄准可以休眠的地方,按照这种方式的行走自然会为玉兔的旅途增加一些安全性。但是这次休眠计算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面对休眠点较少的前路,驾驶员们不得不再三斟酌。在反复测算推演之下,午休结束后,大家终于控制玉兔走出了迈向休眠点的第一步。

移动到位后,驾驶员们将偏航调整至休眠航向,查看此时的姿态,发现滚动和俯仰姿态完全满足休眠要求。虽然顺利完成了最初的目标,但是驾驶员们并不是一味保守求稳,也会在安全的基础上寻求更多探索和突破,会再多想一步、想深一层。此时就面临这样的抉择,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还是坚守原地“以不变应万变”呢?

驾驶员们在休眠环境代价图上反复搜寻,确定将正北方向(下图黄圈)和西偏北方向(下图红圈)的两块地方作为备选移动目标点。然后经过测算,驾驶员们发现,正北方向虽然休眠点密集,但太靠近东北方向的撞击坑,不利于小玉兔的整车安全,而且移动方向跟下一步要去的方向相差甚远;西北方向乍看平坦,但叠加地形等高线发现,显示的休眠区处于一个大型撞击坑内缘,坡度达到了5°,往这个方向行走很难实现精准控制,有整车滑坡的风险,而且在这个方向休眠,下个月昼一起步又得爬坡走出这个撞击坑,实在是费时费力。两处地形都不够理想,继续移动可能存在无法休眠的风险。

经过慎重考虑,驾驶员们最终决定就在现有位置进入月夜休眠。虽然玉兔还是停在原地休眠,但是驾驶员们做的每个决定都是有理有据的,并且都是在充分考虑了未来之路的前提下所做的,不是简单的“偏安一隅”,更不是盲目的“激流勇进”。

▲ LE01604点导航DEM和等高线图

随后驾驶员们控制玉兔进行了全景环拍和彩色成像。下传的全景环拍图印证了我们决策的正确性。当前位置的西北方向地形崎岖嶙峋、诘屈聱牙,不适合作为休眠的地点。下个月昼唤醒后,我们将从这个位置与东北侧撞击坑之间的“华山险道”挺进大西北,探向月背的更深之处。

暖风吹得百花开,日暖相照雁归来。春回大地唤起了玉兔对家的盼望,对比月背的漆黑荒凉,不自觉想要一步三回头,望一望家乡的代表——嫦娥四号着陆器。这个月昼驾驶员们控制玉兔对嫦娥四号着陆器和行走的车辙进行了回望成像,在全景彩色成像的图片里,嫦娥四号着陆器化为一粒明珠,静静伫立在远方,为玉兔默默守望,与连绵的天际线和苍茫的月背相映成趣,它娇小的身影和近处玉兔新鲜清晰的“脚印”对比强烈,形成了一幅游子远征图。这个月昼我们还遇到了一位曾让我们连续几个月心跳加速、朝思暮想的“故交”——第九月昼探测的神秘彩色“胶状物质”。它仍旧静静地躺在那里,像是月亮女神受伤结痂的伤口,向发现者诉说着一个超越星球的邂逅故事。

▲ 神秘物质

这就是自然的迷人之处,经历了世事变迁,总有一些东西亘古不变,正是它们的不变,像史官一样记录下宇宙的故事,像年轮一样刻下一道道密语,我们才能在亿万年后的今天,重新认识这些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揭开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谜底!



作者 | 刘晓慧、韩绍金、宋星光

玉兔二号驾驶日记⑭ | 千挑万选以求金质睡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