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高考英语高考胜历小课堂第10周汇总(3.6-3.12)


Free高考英语高考胜历小课堂,每日Free NMET公众号首发。平时写字匆忙难免有纰漏,公众号修改又有字数和次数限制,所以每周日会在b站专栏汇总修订过去一周的内容,希望对于各位有帮助。
“高考胜历”特别定制日历,每日一个高考英语阅读长难句分析,助你点滴积累句式分析能力、文章翻译能力和写作应用能力,从而提升高考英语综合实力。b站“Free高考英语”的个人空间商品页可以直接下单购买,强烈推荐各位高三同学用它记录见证自己最后半年的努力!

2022年3月6日 咨询类应用文
—向陌生人咨询活动安排
每周日,我们为各位准备的是蓝色的应用文写作专题卡片。上周我们讲过了咨询类的应用文的基本写作思路,这次我们来看看另一种咨询类的题目。
假设你是红星中学高三学生李华。你从英国好友Jim的来信中得知他所在的大学正在招募国际学生参加暑期夏令营活动。你有意参加。请给该大学写封邮件,内容包括:
1、表示感兴趣;
2、你打算参加的原因;
3、询问相关信息。
这个题目不是向对方求助,而是希望了解某个活动的具体信息,希望对方予以介绍。如果把题目变成“希望被选为某个角色”,就是申请类的应用文了,也是我们下周末的作文主题。
在申请类的作文里,你也一样要“表示感兴趣”和“说明申请的原因”,只不过不需要询问相关信息,而是需要介绍你自己的优势。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作文,里面有很多写作套路是同时可以在申请类写作里用到的。
来看看范文里写到了什么。
第一段
1、I’m from Hongxing Middle School, Beijing, China.
在绝大多数的写作中,自我基本信息的介绍是不需要明确写出来的。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写信交流的对象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当信件的阅读者和你完全不认识的时候,自我基本信息的介绍才有必要。这种情况主要涉及的写作类型,大概就是咨询、申请、邀请这几类。
2、I have heard about the summer camp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ffered by your university.
3、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e project.
这里是第一段的内容重点,也是我们文章的第一个写作要点。其实这两句话分开写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而且第一段的三句话全都是“I”作主语也显得很啰嗦,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句合并一下。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e summer camp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ffered by your university. 表示感兴趣
注意介词短语和非谓语动词两个部分作为后置定语对前面的名词进行补充,这个语法现象我们在前面的长难句分析里面见过许多次了。
the summer camp 夏令营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给国际学生的
offered by your university 由你们大学提供的
第二段
1、I have been looking for opportunities to experience campus life in the UK, which will definitely help improve my English and deepen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English culture. 参加的原因
写作常用短语大集合。如果你写的内容和活动有关,那么这里的短语稍加改动,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文章主题里。这也是我们给各位写作素材的目的,希望你能够仿照这个格式改造出属于自己的写作内容。
试举两例:
I have been looking for opportunities to visit different places, which will definitely help broaden my knowledge and deepen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local life. 旅游
I have been looking for opportunities to participate in voluntary activities, which will definitely bring me to those in need so that I can listen to their voices. 志愿者
2、Therefore, I’m writing to you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upcoming project in your university.
这句话就是写作套路了。完成因果的逻辑关系,并且作为过渡句引出下面的咨询内容。
第三段
1、I would be grateful if you provide me with some detailed information.
向陌生人咨询的写作套路,语气非常客气,而且是整个咨询内容的总括句。像这样的句子就应该背下来。
2、First, what activities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summer camp?
3、Apart from this, I also want to know the exact time and fee for the camp. 相关信息
总括句之后就是具体内容的展开。类似这样的总分结构,写到“分”的环节一般而言是两到三个要点,视你的写作篇幅而定。
每个要点的写作格式要相同。先是“首先、其次”这样的分层标志词,然后再给出具体的要点。
每个要点的写作格式又要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这里,你看到第一个要点使用的是一个特殊疑问句,第二个要点则是陈述句,这样才能体现句式的多样性。
第四段
1、Thank you for taking the time to read my letter.
2、I would appreciate it a lot if you could give me an early reply.
标准的与陌生人交流的信件收尾,你必须有类似的内容积累,禁止在考场上现编。
到此为止就是我们这篇咨询活动安排的作文了。文章很简单,但是里面的几个小环节,请各位务必注重落实。

2022年3月7日 长难句分析52
—从句嵌入主句的分析思路演练
今日原句
People
who think positively demonstrate increased life span, lower rate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bette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reduced risks of death from heart problems.(选自2020年北京卷七选五)
内容分析
看到句子一开始的People who,你就要立刻意识到,这里有个从句在补充描述前面的people。
People是句子的主语,在主语的后面有个定语从句。从句从关系词who开始,到后面某个没有动作发出者的动词之前结束。
往后继续看,who think里的think就是明显的从句的谓语, 后面的positively在描述think的状态。
然后又出现了一个动词“demonstrate 展现”,这个动作的旁边就没有动作发出者,所以我们在这个动词之前断开,这样就得到了主句和从句。
主句:People demonstrate ……
从句:who think positively
翻译出来就是:积极思考的人们展现了……
如果你能完全理解以上这几步思路,那么从句嵌入主句这种现象就没什么难度了,这也是我们在1月10日的长难句分析7里给各位重点讲解的。
我们再来补充两个句子,基本上是一个思路。
People who were owners of successful papers had little desire to change the tradition.
People主句主语,关系词who开始从句,were从句谓语,owners从句宾语,of successful papers介词短语补充owners。
接下来的had就是没有动作发出者的动词,所以在had前面断开,得到主句和从句。
主句:People had little desire to change the tradition.
从句:who were owners of successful papers
翻译出来就是:成功报纸老板的那些人没有意愿改变传统。
还有的句子看起来有些复杂,其实是一回事。
On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which monitors the treatment of animals in filmed entertainment is keeping tabs on more than 2,000 productions this year.
One nonprofit organization主语,关系词which开始从句,monitors从句谓语,the treatment从句宾语,of animals介词短语补充treatment,in filmed entertainment介词短语补充animals。
接下来的is keeping就是没有动作发出者的动词,所以在is前面断开,得到主句和从句。
主句:
On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s keeping tabs on more than 2,000 productions this year.
从句:
which monitors the treatment of animals in filmed entertainment
翻译出来就是:在娱乐摄制中监控动物待遇的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在密切关注今年的2000多个拍摄制作。
从句嵌入主句是长难句分析的重点现象,必须熟练掌握。
回到今天的句子里,这些人展现了什么呢?接下来就是我们很熟悉的并列结构了。
increased life span,
增加了的寿命
lower rate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更低的抑郁和焦虑的比率
bette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更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reduced risks of death from heart problems.
减少了的心脏疾病的死亡风险
这里的四个并列最后没有个“and”,其实感觉有点奇怪。作者加不加咱们不管了,但是正常的写作下,如果你并列了三个或以上的事物,是要在最后一个之前用and连接一下的。
结合这四个短语来看看“对名词进行描述”这个现象。
1、描述名词最常见的两种方法就是形容词和介词短语。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介词短语放在名词后面。
lower rate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以这个短语为例,“rates 比率”是核心的名词,前面有个形容词lower,“更低的比率”,后面有个介词短语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更低的抑郁和焦虑的比率”。
2、有的时候涉及两个以上的形容词描述同一个名词,越贴近客观性质的形容词就离名词越近。比如“big red apple”,因为相对于大小这种主观判断而言,颜色更贴近客观性质,所以我们不会写“red big apple”。
bette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这里也是同样的情况。better所描述的好坏,是偏向主观判断的,而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描述的身体和心理,才是更贴近健康的客观性质的。
3、介词短语同样也有可能不止一个,按照内容逻辑顺序排列即可。
reduced risks of death from heart problems
第一个介词短语of death是描述risks的,“死亡的风险”。第二个介词短语from heart problems是描述death的,“来自心脏疾病的死亡”,所以这里不能随便颠倒顺序。
4、非谓语动词也可以作为形容词,常用的就是doing和done这两种。doing表示进行中的,或者是用途,体现主动概念,而done表示完成了的,体现被动概念。
increased life span 被增加了的寿命
reduced risks 被减少了的风险
swimming pool 游泳池(用途)
developing country 发展中国家
developed country 发达国家
中文机械翻译
积极思考的人们展现了增加了的寿命、更低的抑郁和焦虑的比率、更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减少了的心脏疾病的死亡风险。
中文优化翻译
积极思考的人寿命更长,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率更低,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更好,而且因为心脏疾病死亡的风险更低。

2022年3月8日 成功的背后是你自己的努力
记得我小的时候住在天坛医院的大院里,与居民楼一墙之隔就是天坛公园。每天放学回来最大的乐趣,就是和一群小朋友一起往墙檐上扔砖头,这样可以砸下一块一块已经褪色的琉璃瓦,上面有些张牙舞爪的龙之类的图案。如果运气好的话能砸下来一块比较完整的,就更开心了。院子里还有一辆废弃的救护车靠墙停着,于是一群死孩子在车上钻上爬下,也能不知不觉打发掉几个小时的时间。有几十年没有去过天坛医院的大院了,也不知道现在那破车还在不在。
有一段时间我最喜欢喝的饮料是统一的冰红茶。我估计里面可能有些跟我身体互补的化学添加成分,所以每次喝完解渴爽口之余,总会觉得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感。康师傅的茉莉蜜茶也有类似的感觉,但是满足感只及冰红茶的五分之一。至于红牛那些能量饮料,喝完也没觉得特别解除疲劳。我觉得牛磺酸之类的纯属心理作用,主要还是那饮料超级甜,喝完了以后能大量补充糖分。碳酸饮料现在喝的少了,虽然把冰凉的可乐雪碧大口灌上一气很爽,但是总要考虑一下健康的问题,所以现在喝碳酸饮料一定大量加冰,味道变淡了,就好多了。
在拍照这方面我一直没能培养起来特别的兴趣。人生中买的第一个数码相机是SONY的P9,第一次和吴波一起去日本的时候买的。吴波后来出了车祸,人永远的留在了石家庄,现在有的时候经历一些以往一起经历的事情,还能想起他来。第二次和李亮老师一起去日本的时候又买了个SONY的R1,拿出来拍照的次数屈指可数,似乎也就只留下了那次在日本的照片。后来买的相机就各种各样了,给父母买过SONY的卡片机,自己玩过CANON的5D3,还有LEICA的Q1和Q2,SONY的Alpha7甚至被我拿来当电脑摄像头用。现在慢慢发展到拿手机拍照都觉得麻烦,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自己记忆力太好,所以不需要假借外物就能记住好多事。
我忽然发现心相印纸巾的市场覆盖率还挺高的。至少临时有需要到小卖部买一包,店主拿出来的往往是心相印的纸巾。使用的次数多了以后,我发现这纸巾也有真假的区别。真的纸巾拿出来密度均匀,质地厚实,而且边缘都很齐整。把几张平铺在一起用的时候,完全不会出现因为对中心用力而撕裂的情况。但是假的就不一样,因为厚度很不均匀,所以特别容易就扯下一条来,挂在身后很像条尾巴。当年公主坟荣华教学区大门右手边的小卖部卖的就是假的心相印纸巾,所以每次都去三层教师休息室拿大号的卷纸用,质地很好。现在几乎所有的教学区都不在了。
今天花了两个半小时切身体会了一下北京的晚高峰。下午5点从中关村出发,因为三环堵的水泄不通,所以我果断穿行城内。从四通桥走辅路到蓟门桥右转,经明光桥拐到积水潭桥,然后沿着北二环一直开到安定门,右转直接开到平安大街,然后从东四十条桥之前的路口右转,直接切到朝阳门桥的辅路,一路向南开到广渠门桥盘桥奔双井桥。快到7点的时候终于赶到了目的地双井家乐福。开回来的一路倒是很顺,看电子指示牌上三环还能走,于是双井桥直接进主路,一直开到四通桥出主路,到家7点半多点。现在不赶时间我都喜欢穿行市内,因为两边有树,开着心情愉悦。
我是个听歌很杂的人,除了绝对不会主动听月亮之上这类大民俗歌曲以外,其它的都有一搭没一搭的听了二十多年。音乐听多了就会在特别的时刻想起特别的旋律或歌名,比如前些年伦敦暴乱,我满脑子都是The
Clash的London's Burning。回忆过去的时候会想起Dooley Wilson的As Time Goes
By,谈情说爱的时候会想起Frank Sinatra的Fly Me To The Moon。如果某天心情郁闷,就想想Queen的The Show
Must Go On或者Bon Jovi的Livin' On A
Prayer,说不定就会忽然释然。当然最喜欢的乐队,还是Beatles和NIRVANA。
从2008年开始我就想去参加高考,结果因为种种原因都没能成行。有两次甚至都在网上报名交了100块钱报名费,一次忘了去确认报名资格,另一次去了被人无情拒绝。不过这个愿望在2012年高考时成为了现实,之后一口气连续考了三年,才算是考出来了自己满意的成绩。我觉得考试这种事在知识准备差不多的情况下,拼的完全是心理素质和考试经验。高三到了这个时候,除了每天要做题查缺补漏以外,认真对待每一次模拟考试,积累考场上的做题体验特别的重要。考试该投入就投入,别因为是模拟就瞎糊弄,平时该限时就限时,别因为不是考试就三心二意。什么考场上心态崩了之类的说法,纯粹是平时准备得不到位罢了。
超级英雄里面我最喜欢的是蝙蝠侠,因为第一个接触的是蝙蝠侠。小学的时候第一次玩到FC的BATMAN,游戏难度很高至今也没能通关,但是这个拿蝙蝠这种很低调的事物当噱头的超级英雄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蝙蝠侠没有钢铁侠那种用钱砸出来的浮躁,没有蜘蛛侠那种少不经事的脆弱,没有绿巨人那种不可预知的强大,也没有xman一干人等对自身命运掌控的无力。蝙蝠侠就是一个普通人,有钱没有超能力,这是蝙蝠侠最迷人的地方。我一直很讨厌超人,因为其他超级英雄穿上衣服才是超级英雄,而超人本来是超人,穿上衣服就成了普通人,这是对人类多么无情的嘲讽啊。
第一次抽完一根完整的烟是在高二的时候。那时候流行抽的是HILTON,5元钱一包。我没有自己买过任何一包,就偶尔和其他人蹭一根。当时还有收集烟标烟彩可以换游戏机的说法,现在想想和魂斗罗的水下八关一样不靠谱。正式开始抽烟是上大二开始,因为每天都活在年轻的烦恼里,所以烟成了最好的消遣。2元的双叶和大前门、3元的北京和3.5元的以礼河是大学的主要内容。毕业以后抽5元的红河,然后抽6元的白云、8元的红云和10元的紫云。每个游戏通关总要点根烟看着制作人员名单走过,在Thank
You for
Playing的字样出现时掐灭,成就感油然而生。现在身边有普通烟有电子烟,抽烟的意义却从消遣和成就感变成了排解压力和平息烦恼,成长真好。
有时候时间很长,有时候时间很短。一场球赛90分钟很长,分解成6个15分钟就很短。一次直播2个小时很长,变成讲一篇完形四篇阅读一篇七选五就很短。一天工作8小时很长,按照回十来封邮件开两个会吃一顿饭抽四根烟来计算就很短。四十二年的人生很长,想想过去做过的有意义的事情就觉得很短。每个人来到世界上头上都顶着一个倒计时,开心也好难过也好,喜悦也好失望也好,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的流逝着,从来不以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为转移。时间流过留下一条条印记,是为回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书写自己的回忆。
Behind every successful men or women is HIMSELF or HERSELF.
成功的背后是你自己的努力。

2022年3月9日 长难句分析53
—积极思考
今日原句
Resilient
people who think positively tend to treat every problem as a challenge,
a chance for improvement of any kind, or as an opportunity for personal
growth. Pessimists, on the contrary, tend to perceive problems as a
source of additional stress.(选自2020年北京卷七选五)
内容分析
今天的两句话,最核心的结构是需要各位认识“on the contrary 相反地”这个短语,这个短语作为正反两方对比的标志,让这两个句子里的部分一一对应了起来。
Resilient people who think positively tend to treat every problem as a challenge, a chance for improvement of any kind, or as an opportunity for personal growth.
Pessimists, on the contrary, tend to perceive problems as a source of additional stress.
我们分开部分逐一对应来看。
对应一:主语
Resilient people who think positively
坚韧不拔积极思考的人
VS
Pessimists
悲观主义者
我们在上次的文章里讲到过“people who ……样的人”这样的定语从句补充描述应该如何理解。也许你不认识“resilient 坚韧不拔的”或者“pessimist 悲观主义者”,但是只要你知道第一句话里的人是“积极思考的”,那么相反的另一方就一定是“不积极思考的”,think和positively绝对是考试里必然考察的核心词汇。
对应二:谓语和宾语
tend to treat every problem as
倾向于把每个问题当作
tend to perceive problems as
倾向于把每个问题视作
这个部分的对应里陌生的词汇只有“perceive 认为 感知”这一个。而如果你能够看出来前后两句话的对应关系,这里的perceive就等同于前一句话的treat。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看待问题当然也是截然相反的态度。
“tend to do sth 倾向于做某事”,“treat A as B 把A当作B”,这些是必须认识的动词短语。
另外补充一下:-ceive结尾的动词,变成名词是-ception。在高考阶段需要各位重点注意的就是这三个词:
receive - reception 接收
perceive - perception 感知
deceive - deception 欺骗
对应三:补充部分
a challenge, a chance for improvement of any kind, or as an opportunity for personal growth.
一个挑战、一个任何种类改善的机会、或一个个人成长的机会
VS
a source of additional stress.
一个额外压力的来源
在积极思考的人看来,即便是problem问题也有各种积极的意义,challenge挑战和chance/opportunity机会并存,而且在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得到的就是improvement提升和growth成长。
相反地,在不积极思考的人看来,problem问题只是又给自己平添了一分stress压力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你到底是哪一种人呢?
在高三这一年,各位同学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problems。有试卷上做错的题目,有平时上课听不懂的知识点,有面对考试临近的紧张和焦虑,有和身边同学的明争暗斗,甚至还有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情感问题等等。
我不是各位同学,我没办法去感同身受地告诉你这些问题该怎么面对、该怎么解决。但是我活着的每一天,一样要面对各种各样的problems。有工作上的起落浮沉,有生活里的细微琐碎,有对过去的遗憾,有对未来的茫然。需要负责任的对象越多,各种问题和压力就更大。相比较之下,我真的觉得学习这件事很单纯,因为你只需要对自己负责任就够了。
时间不以我们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日子总要过下去,让自己过得好点肯定没错。对待你我的问题,咱们都只能让自己积极面对,总比整天愁眉苦脸强。我觉得想做到积极思考,首先得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认识,你得发自内心地回答这三个问题:
1、我是谁?
2、我该做什么?
3、我以后想变成什么样?
我是一个讲课还算过得去的老教师。有的人问我,你这样把课免费放在网上,不怕被别的人学走吗?我其实真不觉得随便一个新老师看看视频就能把我的课完全照抄过去。有些我自己都没想明白的事,对方复制过去岂不是更想不明白?我的课就是我自己,对方成不了我心中的我自己,只能看到他眼中的我自己,就永远别想成功的复制我自己的课。退一万步说,真的被成功复制了,我自己不会改么?不会更新么?说句不太得体的话,我巴不得所有老师把我的课一字不差地背下来然后上课讲成一模一样的,这样至少对学生没什么坏处。
我是一个讲高考英语的老师,就必须在这件事上脚踏实地地不停努力,同时千万不能觉得自己多厉害。在高考命题者面前,像我这样的考试培训从业者就什么都不是——没有一点话语权,永远只能跟在他们后面,一举一动不敢有丝毫偏差。就算教出来的学生高考考了150分,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面前也一样什么都不是——找工作看高考成绩么?读研究生看高考成绩么?谈恋爱看高考成绩么?在高考的时候教给学生的知识,对他们自我内在的提升,真的有决定性作用么?更不用说像语文英语这种语言类学科,应试教学和语言教学,根本就是两码事。我不是什么灵魂的工程师,我就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扮演好自己角色的一个普通人。这就够了。
人间五十年,岂有长盛不衰者?唯有自己不断改变,不断超越,才能让自己一年一年不至于被淘汰。居下游者奋勇拼搏迎头赶上之际,居高位者更应居安思危励精图治。讲了十年二十年有什么用?用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的极限,强化自己的内功,后来者就永无超越的可能。这方面有不少已经离开教学岗位的前辈,都是我的榜样。
这就是我自己的积极思考。
那么你,作为一个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你该做些什么呢?拿起手机看一会课就控制不住去看其它视频然后自我总结缺乏自制力吗?考完试以后数自己错了几道题然后抱怨怎么努力都不提分吗?在各种地方留言大言不惭地说自己零基础什么都不会吗?不停地问别人我现在该怎么办吗?每天看着倒计时想我还来得及吗?还没考试就想要不然再来一年吗?你到底该做些什么呢?
你希望高三结束以后何去何从呢?你希望如何开始书写自己的下一段人生旅程呢?你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你想得到什么呢?你真的想得到它吗?你知道得到它需要你付出什么吗?你做好准备了吗?
这就是你该有的积极思考。
中文机械翻译
坚韧不拔积极思考的人倾向于把每个问题当作一个挑战、一个任何种类改善的机会、或一个个人成长的机会。悲观主义者,相反地,倾向于把每个问题视作一个额外压力的来源。
中文优化翻译
坚韧不拔的人倾向于把每个问题都视作挑战,视作改进提升的机会,或者视作个人成长的机会。悲观主义者则正好相反,他们倾向于把问题视作更多压力的来源。

2022年3月10日 长难句分析54
—英语的句子就是“主干+补充”
今日原句
When
I went online to the OIC website, I saw pictures of the Iraqi children.
Their faces were so powerful in sending a message of their despair and
need that I joined this project without hesitation.(选自2021年北京卷阅读理解B篇)
内容分析
今天的句子来自记叙文,为了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同样选择了两句话。
第一句:When I went online to the OIC website, I saw pictures of the Iraqi children.
当我上网到OIC的网站时,我看到了伊拉克儿童们的照片。
这是一个简单的时间状语从句,用来表示“went online 上网”和“saw pictures 看到照片”两个动作同时发生。
第二句:Their faces were so powerful in sending a message of their despair and need that I joined this project without hesitation.
这句话里的核心结构是我们在2月23日的长难句分析42里重点讲过的“so……that 如此……以至于”。如果把这个结构去掉,这里可以分解出两句话:
Their faces were powerful in sending a message of their despair and need
各位在理解句子的时候,需要变通的时候要灵活。比如这里写到powerful的是faces,那么faces怎么理解?按照原意直接翻译成“脸”吗?他们的脸很有力量?你大概理解一下就应该知道,这里作者想说的是他们的面部表情,甚至可以更加模糊一些,他们的样子。所以这就是句子的主干,“他们的样子很有力量”。
有什么力量呢?句子往下进入到一个介词短语配合非谓语的环节。有的同学从in开始就混乱了,但是英语的句子就是“主干+补充”的基本逻辑,把主干去掉以后剩下的全是各式各样的补充。比如这里的in,如果是具体的位置,就是“在……里面”,比如“in
the classroom 在教室里”;如果是抽象的内容,就是“在……方面”,比如“in English learning
在英语学习方面”。这里是sending a message,那就肯定要按抽象内容理解,“他们的样子在这个方面很有力量”。
在哪个方面呢?接下来看到的是sending a message这样一个doing的短语。我们在3月3日的长难句分析49里专门讲过介词后面的doing作为动名词的用法,所以这里的sending a message就要理解为“发送消息或传递信息(这件事)”。“他们的样子在传递信息(这件事)的方面很有力量”。
传递什么信息呢?继续介词短语进行补充。“A of B”表示“B的A”,这是基础知识,比如“the citizen of Beijing 北京市民”,“the beauty of this poem 这首诗的美”。这里的message涉及两个内容“despair 绝望”和“need 需要”,你不认识despair完全没关系,那里是and并列,所以两个词性质对等,知道一个就够了。到此为止句意理解完整,“他们的样子在传递绝望和需要的信息(这件事)的方面很有力量”。
我们再调动一下小学或者最多不超过初中的语文能力把这个中文句子规整一下:
他们的样子在传递绝望和需要的信息(这件事)的方面很有力量
他们的样子有力地传递了他们的绝望和需要
到此为止,这个句子就理解完了。各位同学,你是否能同样完成上述的这几步呢?记住,英语的句子再长再复杂,也不过就是“主干+补充”的内部逻辑。
I joined this project without hesitation.
后半句就没有任何难度了,涉及三个核心词汇或短语:“join 加入”、“project 项目”、“without hesitation 毫不犹豫”。你会看到这句话只有六个字,但是内部逻辑仍然是主干“我加入了这个项目”,然后补充“毫不犹豫”。合并在一起就是句意,“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个项目”。
最后我们再把“so……that 如此……以至于”安回去。
他们的样子有力地传递了他们的绝望和需要
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个项目
+ 如此……以至于
= 他们的样子如此有力地传递了他们的绝望和需要以至于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个项目
这种句子实际上根本称不上长难句,只是高考英语对于你的正常要求,但是更复杂的句子,考验的仍然是你对句子内容结构基本的理解能力,所以基本功扎实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事。
中文机械翻译
当我上网到OIC的网站时,我看到了伊拉克儿童们的照片。他们的样子如此有力地传递了他们的绝望和需要以至于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个项目。
中文优化翻译
当我上网浏览OIC的网站时,我看到了伊拉克儿童的照片。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的生活没有希望,他们需要帮助,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个项目。

2022年3月11日 长难句分析55
—抓住句子的主干内容、理解补充内容的作用
今日原句
The call for public engagement with the unthinkable is especially germane in this moment of still-uncontrolled pandemic and economic crises in the world’s most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nations.(选自2021年北京卷阅读理解C篇)
内容分析
首先提个问题,这个句子是一个简单句,还是一个复杂句?
这里的所谓“简单”和“复杂”,不是你个人的主观感受。如果一个句子里只有一套主谓结构,我们叫它简单句。如果一个句子里有两套或以上的主谓结构用连词关系词之类的组合在一起,我们叫它复杂句。可能还有些什么并列句复合句并列复合句主从复合句之类的称呼,为了方便理解,咱们就都统称为复杂句了。
那么这个句子是简单句还是复杂句?
从上面的描述里,你应该知道,区分这两种句子的标准,就是到底有几套主谓结构。那我们来找找这个句子里的谓语吧。
谓语在句子里要体现时态,所以八种基本时态要求必须能一眼看出来,这是英语语法最底层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如果仍然存在记忆混乱认不清的问题,请自行寻找语法内容补课。
八种基本时态:一般现在、一般过去、一般将来;现在进行、过去进行、将来进行;现在完成、过去完成
这个句子的谓语在哪里?
The call for public engagement with the unthinkable is especially germane in this moment of still-uncontrolled pandemic and economic crises in the world’s most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nations.
call是吗?不是,前面有the,这里的call是名词。
is是吗?是,这里是be动词的一般现在时单数第三人称形态。
still-uncontrolled是吗?不是,这里在of介词短语里面,是个形容词,描述后面的名词的。
advanced是吗?不是,这里同样是形容词,描述后面的名词的。
其它的词,想必也不会被当作动词吧……
这个句子里只有一个谓语,也就是只有一套主谓结构,这句话是一个简单句。
一个貌似这么复杂的句子,为什么是个简单句呢?这就是我们昨天刚刚强调过的:英语的句子再长再复杂,也不过就是“主干+补充”的内部逻辑。你觉得这个句子复杂,就是因为它补充的内容多了些而已。
那么这个句子的主干和补充,分别是什么?
“The call 呼唤、号召”在最开始,这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名词,当然是句子的主语。
往下就看到了介词短语“for public engagement”,补充前面的呼唤。呼唤什么呢?呼唤“公众的参与”。
接下来又是介词短语“with the unthinkable”,补充前面的参与。参与什么呢?参与“这个难以想象的事”。动词think加-able后缀变形容词“可以想象的”,再加否定前缀-un变成“难以想象的”。the加形容词表示“某一类人或事物”,比如“the rich 富人”。
于是到此为止,我们就看完了谓语is前面的主语部分。还记得介词短语补充名词应该怎么翻译吗?都变成“……的”放在名词前面。
The call for public engagement with the unthinkable
让公众参与到这个难以想象的事的呼唤
继续推进,接下来是谓语is。看到这里的时候必须记得,主语的核心词是The call,所以这个句子的主谓结构是“The call is 呼唤是……”。如果你对英文的句子有基本的认知经验,那么你觉得is的后面,出现什么词性的概率更大一些呢?当然是形容词。
所以我们立刻看到的就是“especially germane 特别有关系、特别有必要”。“especially 特别、尤其”作为一个副词,用于加深程度加强语气描述形容词,看见了删掉就行,“特别有必要”其实就是“有必要”。germane是个陌生词汇,在这篇文章里专门作为划线词出题让你理解,在这就不赘述了。
到此为止,句子的主干就出现了。
The call is espeically germane
呼唤是特别有必要的
排除掉两个介词短语补充的干扰,准确把握句子的主干,这是句子正确理解的关键所在,也是很多人理解句子的难点所在。
接下来继续还是介词短语补充。“in this moment 在这个时刻”,什么时刻呢?“of still-uncontrolled pandemic and economic crises 仍然不能控制的疫情和经济危机”。这里有个现在各位不应该再陌生的词汇“pandemic 疫情”,后面是经济危机,这两件事明显是一类,用and并列。-ic就是形容词的后缀。这个介词短语补充时间。
然后是“in the world’s most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nations 在世界最技术发达的国家里”,全是核心词汇。这个介词短语补充地点。
到此为止,句子的补充也看完了。
The call for public engagement with the unthinkable is especially germane in this moment of still-uncontrolled pandemic and economic crises in the world’s most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nations.
主干:呼唤是特别有必要的。
补充:呼唤的内容、呼唤的时间、呼唤的地点
抓住句子的主干内容,理解补充内容的作用,这就是长难句分析的本质。
中文机械翻译
让公众参与到这个难以想象的事的呼唤是特别有必要的在这个仍然不能控制的疫情和经济危机的时刻在世界最技术发达的国家里。
中文优化翻译
在这个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里,疫情仍然没有受到控制,经济危机依旧如影随形,在这样的时刻,呼吁公众参与这些不可想象的事,就特别有意义。

2022年3月12日 长难句分析56
—这个谓语并列有技术含量了
今日原句
We’re increasingly aware of the fact that we can’t control Earth systems with engineering alone, and realizing that we need to moderate our actions if we hope to live in balance.(选自2021年北京卷阅读理解C篇)
内容分析
连续玩过了两天“介词短语补充句子主干”以后,我们再来玩玩从句。英语的长难句说到底就这点东西——介词短语啊、从句啊、非谓语动词啊……各位的阅读经验,就是在这些句子的分析过程里逐步点滴积累提升的。
我们在2月10日的长难句分析33里给各位概括了从句存在的两个意义,各位还记得吗?
主句不完整的时候,从句补充缺少的句意。
主句完整的时候,从句扩充主句的信息。
不完整需要补充什么?主语、宾语,所以在第一种情况下,你看到的就是主语从句和宾语从句。顾名思义,从句作主语或宾语。
完整可以扩充什么?性质、状态、具体解释,所以在第二种情况下,你看到的就是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顾名思义,从句作定语描述性质、状语描述状态、同位语具体解释。
咱们来看看今天的句子。
We’re increasingly aware of the fact that we can’t control Earth systems with engineering alone, and realizing that we need to moderate our actions if we hope to live in balance.
从句子开始读起,读到that就可以停了。到这里为止,你看到的就是主句。
We’re increasingly aware of the fact
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个事实
“be aware of sth 意识到某事”是高考必考短语,包括aware的名词形式“awareness 意识”,以及相关短语“raise the awareness 提高意识、引起关注”,都是必须要牢记的。
“increasingly 越来越”,在写作里专门替换掉又土又啰嗦的“more and more”。随便胡写一句话举例,各位看看这个词的用法。
Confidence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competition.
自信在竞争中变得愈发重要。
这个主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后面的that从句必定是第二种情况——扩充主句的信息。我们意识到的是什么事实呢?接下来你看到的内容就是fact的具体内容,fact就等于接下来的内容。这是什么从句?同位语从句,从that一直到逗号为止。
(fact) that we can’t control Earth systems with engineering alone,
事实就是我们不能只用工程控制地球系统
这个从句也是个完整的句子,用于给出fact的具体内容,也是我们在1月27日的长难句分析22里重点强调的同位语从句。同位语从句是对一个词内容的展开,所以that前面一定应该是一个概括意义的抽象名词,比如idea、news、fact、sign、promise、question、thought、hope、message、suggestion、decision、evidence等等。
“with engineering alone”就是个介词短语补充,看得懂就看,看不懂就删,不重要。
接下来是这个句子最有意思的地方。
“……, and realizing”,看到这里为止,因为后面的that又开始从句了。这里有个and并列,并列的后面是realizing,貌似是个非谓语,但是这个realizing和谁并列呢?逗号前面的句子只有一个doing,就是engineering,但是如果它和realizing并列,怎么能用逗号断开呢?
我们要把目光投向句子最开始的位置,这里并列的是谓语,原来的两句话是这样的:
We’re increasingly aware of the fact that ……
我们越来越意识到……
We’re increasingly realizing that ……
我们越来越意识到……
你会发现,原来这里是“be aware of 意识到”和“realize 意识到”这对同义词在前后对应。作者为了避免重复,所以选择两个不同的表达方式,表示同样的含义。为什么是realizing?因为这里是“we are realizing”,现在进行时。
这是这个句子理解上最大的难点,也帮助我们积累读句子的经验:如果你找不到非谓语动词并列的对象,去看看它是不是属于谓语的一部分。
“……, and realizing 并且意识到”,意识到什么呢?这里明显句子不完整,所以后面的that从句必定是第一种情况—补充主句的句意。
(realizing) that we need to moderate our actions
意识到我们需要缓和我们的行为
这个从句是一个完整句,作为realizing的宾语。句子里只有一个稍微有点难度的词“moderate 动词 缓和;形容词 适中的”,有印象就足够了。
if we hope to live in balance.
如果我们希望生活在平衡中
最后的一个if条件句基本没有难度。保持生态平衡,和大自然和谐共处,这是环保类主题文章经常涉及的内容。
到此为止,我们在今天的句子里面再次复习了从句的两种作用“补充和扩充”,也看到了很隐蔽的谓语并列的现象。日历进程即将过半,各位会发现很多内容在不断重复,这些肯定是重点中的重点。
中文机械翻译
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个事实就是我们不能只用工程控制地球系统,并且意识到我们需要缓和我们的行为如果我们希望生活在平衡中。
中文优化翻译
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不能仅靠工程来控制地球系统,我们还意识到,如果我们希望保持生态平衡,我们就需要节制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