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063《毛泽东文集》第四卷 西北战场作战经验 一切以打大歼灭战为目标

2023-06-01 18:28 作者:知识课代表  | 我要投稿

目录

第四卷

(一九四五年一月━一九四七年十二月)

110、一切以打大歼灭战为目标

111、给陈瑾昆的信

112、对中国革命新高潮的说明

113、考虑作战行动应以便利歼敌为标准

114、中央工作委员会在刘少奇主持下进行工作

115、不性急不分兵待机歼敌

116、东北作战部署及关内战局

117、对陈谢纵队西进作战的部署

118、做好夺取大西北的一切准备

119、每战应以歼灭孤立分散之敌为主

120、一年作战总结及今后计划

121、在小河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122、做好到国民党区域作战的准备工作

123、整顿队势以利争取新胜利

124、对我军南进的三点意见

125、西兵团的作战任务

126、陈谢部的作战范围和原则

127、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

128、陈粟部在一两个月内应只打小仗不打大仗

129、西北战场作战经验

130、对待自由资产阶级须防止过左倾向

131、我们完全有把握彻底打倒蒋介石反动集团

132、给陈瑾昆的信

133、改造旧艺术创造新艺术


110、一切以打大歼灭战为目标

  (一九四七年一月五日)

  陈粟[1],并告刘邓[2]及谭[3]:

  支亥电[4]悉。

  (一)彻底歼灭二十六师甚好甚慰,全军将士传令嘉奖。

  (二)第二步歼灭冯部[5]两师四旅,估计可能用追击战方式解决一部,但要全部解决并收复峄、台、邳[6]堡垒线,或需一周以上时间才能完成任务。

  (三)上述任务完成后,鲁南全军应在峄、台、邳线附近地区休整两三星期,补充新兵,恢复疲劳,准备再战。

  (四)此时薛岳[7]必从苏中、苏北抽调十个旅左右及从他处调动几个旅(例如六十四师、十四师[8]等),估计共可有十五个旅左右布防陇海线并企图恢复台、峄线,其时间约需三星期左右。

  (五)在歼灭冯部,占领台、峄,并休整部队后,你们任务就是歼灭陇海线上或其南北地区新来之敌,在这一线打仗可以展开大军,打更大的歼灭战。那时你们应当集中四十个团左右兵力并有充分准备,以期一次歼敌五六个旅。

  (六)因此你们在占领峄、台、邳后不要轻动,不要去打海州,也不要去打七十四师、十一师,而要休整部队,巩固胜利,并吸引七十四师、十一师(可能还有四师、四十四师等部)北上到你们面前适当地区,然后歼灭之最为有利。

  (七)只有吸引敌人北上再打三四个宿东、鲁南这样的大歼灭战[9],苏中、苏北失地才能收复。不要在未歼灭敌人主力之前过早企图收复失地,收复峄、台线之目的在于创造战场。

  (八)在歼灭冯部占领峄、台后,为着创造战场之目的,可考虑歼灭五十一师,占领枣庄,前锋可过运河控制陇海线。九纵全部应去淮北睢、宿、灵、泗[10]地区恢复工作。皮旅[11]应去盐阜[12]地区,坚持工作。二师[13]、二纵、七师(共二十个团)亦应休整补充,准备参加新的大会战。沭阳暂时得失,无足轻重。总之,一切以打大歼灭战为目标,望按此方针部署工作。

  (九)只有一种情况才使我们放弃上述企图,现时即取南下收复失地之方针,即是蒋[14]、薛并不调动苏中、苏北之敌北上陇海线,也不从他处调兵至陇海线。但此种估计此刻似嫌过早,且陇海线暴露于我面前,为着防御该线亦是要调兵的。

  军委

  子微亥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陈粟,指陈毅、粟裕,当时分别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2]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3]谭,指谭震林,当时任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

  [4]指陈毅、粟裕一九四七年一月四日亥时给中共中央军委和刘伯承、邓小平的电报。电报说:二十六师及其快纵今日可完全歼灭,不会有多的漏网。我们已颁令进击,力争歼灭冯治安,恢复台儿庄、峄县并向贾汪、陇海东段发展,力求彻底解决鲁南之敌,造成威胁徐州形势。打冯治安后我们拟转打敌整编七十四师、十一师并攻海州,向南收复失地。

  [5]冯部,指国民党军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三绥靖区司令官冯治安指挥的整编第五十九师和整编第七十七师。

  [6]峄、台,指山东峄县(今峄城)和台儿庄,现均属枣庄市。邳,指江苏邳县。

  [7]薛岳,当时任国民党军徐州绥靖公署主任。

  [8]应为国民党军整编第十师。

  [9]指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中旬的宿东战役(即宿北战役)和一九四七年一月上旬的鲁南战役。这两次战役分别歼敌二万一千余人和五万三千余人。

  [10]睢、宿、灵、泗,指江苏睢宁、宿迁和安徽灵璧、泗县。

  [11]皮,指皮定均,当时任华中野战军第十三旅旅长。

  [12]盐阜,指江苏盐城和阜宁。

  [13]似应为第六师。

  [14]蒋,指蒋介石。

 

 

 

 

111、给陈瑾昆的信

  (一九四七年一月十六日)

  瑾昆同志:

  大示诵悉。从新的观点出发研究法律,甚为必要。新民主主义的法律,一方面,与社会主义的法律相区别,另方面,又与欧美日本一切资本主义的法律相区别,请本此旨加以研究。目前美蒋所提和谈,如过去一切和谈一样,全属欺骗性质,因其军事失败,企图取得休息时间,整军再战,我们切不可上当。敬复。顺祝健康!

  毛泽东

  一月十六日

  根据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刊印。

  【注释】

  [1]陈瑾昆(一八八七——一九五九),湖南常德人。当时任中共中央法律委员会委员。

 

 

 

 

112、对中国革命新高潮的说明

  (一九四七年二月一日)

  这个文件[2]去年还不能发,现在可以发了。现在向全党对总的形势及个别问题作出结论,是有益处的。总的形势是:革命高潮快要到来。这种高潮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北伐战争,第三次是抗日战争,这三次都是全国规模的。其他如五四运动、五卅运动[3]、土地革命战争等规模都不够,土地革命战争也没有发展到全国范围。现在全国规模的第四次革命高潮,可能很快到来。第一次革命高潮无产阶级没有参加领导,那时还没有共产党,是同盟会[4]领导的。第二次、第三次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领导的。这一次高潮是由共产党单独领导的。也许有一些同志会怀疑革命高潮是不是要到来,他们以为这种高潮多少年才有一次,并不是容易的事。这的确不容易,但根据最近的形势来看,高潮是确定地快要到来了。凡是出现革命高潮,总是敌人有弱点,给我们以可乘之机,否则就很难。例如,第二次革命高潮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现在这次高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次革命高潮都带有民族性,都是反帝的,这次是反对美帝国主义。国民党政府和美国政府签订的中美商约[5],是要把中国变为美国的殖民地,这不会因美军撤出中国而发生变化。正如文件上所说:“这一形势,是在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代替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汪精卫[6]的地位,采取了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政策、发动内战的政策和加强法西斯独裁统治的政策的情况之下形成的。在美蒋这些反动政策下,全国人民除了斗争,再无出路。为独立、为和平、为民主而斗争,仍然是现时期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7]从前我说过,和国民党打的结果,解放区的区域有打得大、中、小三种可能,现在看来,打小的可能性是很小了,打大的可能性是很大了。党的六次大会的决议提出两个基本矛盾没有解决,现在仍未解决,因此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这次革命的动力是两条战线,就是解放区和蒋管区的人民运动,而以解放区为主。解放区的胜利越大,高潮就来得越快。能不能胜利呢?根据过去的经验,三个主要法西斯国家[8]都被打倒了,为什么美蒋不能被打倒?从各方面来看,敌人是可以打败的。现在我们最困难的就是五师[9]活动的地区,那里的同志很难想像到革命高潮快要到来。但中国就是这样的国家,虽然十年内战后期连江西苏区都退出了,但革命高潮仍然要到来,果真是黑了南方有北方。欧洲为什么在左倾,就因为那里一些国家的中产者和小资产者在日益丧失他们的积蓄而变为无产者。中国的情况也相同,蒋管区人民的生活比抗战时期还要困难,因此中国人民是不能不革命的。《大公报》是拥护蒋介石而又同蒋有分歧的资产阶级报纸,该报提出中国有三个前途:第一,政治协商的前途;第二,南北朝的前途;第三,十月革命的前途。唯独没有说有蒋介石统一中国的前途。中间派的报纸也没有一家说蒋介石能统一中国的,甚至连国民党的报纸也不能不说只有民主才有出路。指出革命高潮一定要到来这一点,使全党了解并从思想上、工作上、组织上预作准备,那末在这次高潮中我们就可能取得胜利。美国对蒋介石政府的政策(好比英国对希腊的政策[10]),我们在去年还很难判定,现在可以确定了。我们现在的口号还不是打倒美蒋,但实际上是要打倒他们。将来还有没有和平的可能呢?我们的文件没有堵死和平的可能,也不拒绝同国民党谈判。但是,美国要和蒋介石共同统治中国,蒋介石要独裁,而人民一定要反帝反封建,这三条都是确定了的,没有疑问的。为什么还可能有和平呢?如果我们再消灭蒋军五十个旅,蒋介石就迫切需要休息,以便再战。我们呢?要看高潮的势头和人力物力的情况,如果也需要休息,以便继续进攻,也可以和他进行谈判。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有半年到一年的休战时间是可能的,这种休战只是一种临时的步骤,并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所谓原则性的问题,就是反帝反封建。我们采取这种步骤是为了保障革命的胜利。在去年的停战中,我们的五师及江南是吃了亏的,军队受损失,人民受摧残。但这种停战在军事上或政治上都是必需的。当时如不停战就没有理,蒋介石也是如此,美国也觉得如此,这就产生了短期的停战。而这种性质的停战在将来也还可能发生,所以在文件中没有否定和平的可能。

  关于陕甘宁边区的土地问题,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应该继续解决,使一切无地的农民都得到土地。已经分过土地的地方,如果有多数人没有得到土地,只是少数人得到,应该考虑重分,这样可以得到多数群众的拥护。要使农民同地主撕破脸,而不是和和气气。对地主打了再拉,不打只拉就不好。现在有一批干部实际上站在地主方面,应该对他们进行教育。要使司令部、专署、地委在思想上都站在农民群众方面。过去没有对他们进行教育,是我们工作中的缺点,他们怕违反政策。

  关于统一战线,文件上说了是极其广泛的,还应该加一点,说明青年党、民社党[11]站到蒋介石方面去并不是我们孤立了,而是蒋介石更加孤立的结果。蒋不得不拉拢这样的小党派,由这些小党派出来帮助维持他的局面,正好证明我们的统一战线更广大了。这种事情将来还会有,因为人民的力量将来会更加壮大。

  现在我们对蒋介石的态度和抗战时期有些不同,但不是原则上的不同,在抗战时期我们同他实际上也是斗争多、妥协少。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虽有一些作用,但其妨害也很大。抗战时期,我们对蒋的政策是,把绳子套在他的脖子上拉他同我们一道走。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凡能对我们进攻之处无不进攻。如果我们不坚决抵抗,没有这个准备,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我们在抗战中的主要同盟军是农民,其次是民族资产阶级。蒋介石在抗战中有某些作用,但比起丘吉尔[12]在英国反德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就不如。

  土地问题现在解决是好的。从去年或从今年开始解决也不能算迟,但如果现在还不解决,再拖延下去就将犯很大的错误。“三三制”[13]现在还要,为什么不取消?因为现在解放区的状况与抗战时民主改革已经深入了的根据地的状况基本相同,因此,中间分子、党外进步分子还应该吸收进政权来。有些同志以为可以不要“三三制”了,这是不妥当的。在土地改革运动深入的地方,如果地主已经屈服,我们再拉他们一下,这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总之,这一次革命高潮同前三次不同,同第一次不同的是有了我们党,同第二次第三次不同的是没有国民党参加领导。凡是分掌领导权的都搞不好。内战时我们没有占领广大城市,也没有民族资产阶级参加,这次则不同。革命胜利还有相当长的时间,我过去曾说过,少则三年到五年,多则十年到十五年。假如以少则三年到五年来说,那末,从日本投降时算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半了,即一年半了,但最后的困难我们还要估计到。

  这个文件应在党内广泛散发。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讲话记录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党内指示《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时的讲话。这个指示见《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11—1217页。

  [2]指《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一文。

  [3]五卅运动,指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爆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一九二五年二月和四月上海、青岛的日本纱厂先后发生几万名工人大罢工,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工人运动的高涨,引起了帝国主义者的恐慌与仇恨从而加紧部署镇压工人运动。五月十五日上海内外棉第七厂日本资本家枪杀了该厂工人领袖、共产党员顾正红,并伤十余人。五月三十日,当二千余学生分头在公共租界各马路进行示威游行时,一百余人遭巡捕逮捕,引起学生和市民的更大愤慨,有近万人聚集在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英国巡捕向群众开枪,打死打伤许多人。“五卅”惨案发生后,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广大工人、学生和部分工商业者,在许多城市和县镇举行游行示威和罢工、罢课、罢市,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

  [4]同盟会,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简称。一九○五年八月,兴中会与华兴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同盟会,采用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政纲。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在他的领导下,同盟会积极进行革命宣传,并联合会党、新军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一九一一年十月武昌起义爆发,很快形成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运动。在袁世凯窃取政权后,同盟会于一九一二年八月改组为国民党。

  [5]中美商约,即《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见本卷第201页注[6]。

  [6]汪精卫,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主张对日妥协,是国民党内亲日派首领。一九三八年三月任国民党副总裁,同年十二月公开投降日本,后任日本扶植的南京傀儡政府主席。

  [7]见《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12—1213页)。

  [8]指德国、意大利和日本。

  [9]五师,指原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

  [10]一九四一年四月德国法西斯占领希腊,以国王为首的部分希腊政府官员和军官逃往国外,组成流亡政府,国内人民则在希腊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击法西斯的斗争。一九四二年四月建立了希腊人民解放军,一九四四年三月成立了希腊民族政治委员会,行使人民政权的职能,这时,人民解放军在歼灭大量敌人的基础上已经解放了许多城市和大片国土。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使希腊流亡政府惊恐万分,也使英帝国主义极为忧虑。英国为使希腊继续成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支持亲英势力继续在希腊执政,以“调解”流亡政府和民族解放政治委员会的关系为名,制造了一个统一希腊政府和统一希腊军队的骗局,接着又公开地进行武装干涉。在英帝国主义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干涉下,民族解放政治委员会于一九四四年九月宣布解散,交出了它在解放区掌握的政权,一九四五年一月,又宣布遣散全国人民解放军,并随后交出了武器。人民解放军放下武器后,革命军民受到了英国和希腊政府的残酷迫害。

  [11]青年党,即中国青年党,一九二三年成立。民社党,即中国民主社会党,一九四六年八月由中国国家社会党与民主宪政党合并组成。抗日战争时期,它们曾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后又依附国民党。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参加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拥护这次大会通过的所谓“中华民国宪法”,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12]丘吉尔,一九四○年至一九四五年出任英国战时联合内阁首相,领导英国抗击法西斯德国的进攻。

  [13]“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的关于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政策。根据这一政策,抗日根据地政权中的人员分配是,共产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

 

 

 

 

113、考虑作战行动应以便利歼敌为标准

  (一九四七年三月六日)

  陈饶张黎,粟谭陈[1],并告刘邓[2]:

  支午电[3]悉。你们主力五个纵队争取休整半月以上,甚为必要。至下一步行动,目前可从几个方案考虑,待敌情发展再行决定。但考虑行动应以便利歼敌为标准。不论什么地方,只要能大量歼敌,即是对于敌人之威胁与对于友军之配合,不必顾虑距离之远近。转入外线之时间现亦不必顾虑,因五师[4]主力一部已渡河到达太岳,一部正待机北渡,鄂西王树声[5]部一部已渡江去湘西,一部留原地。因此,中央原令你们提早转入外线援助五师之计划,现可改变,大约本年全部时间均可用于内线作战。我华东军在今后十个月内,以平均每月歼敌四个至五个旅,付出伤亡六千至七千人计算,共须歼敌四十至五十个旅,付出伤亡六万至七万人之多(明年的尚未计算在内)。你们须从长期作战的思想出发,并使广大干部建立此种思想,随时随地节省人力物力,方能战胜蒋介石,解决中国历史任务。在同样的长期作战任务下,我刘邓军现时亦须休整补充,恢复元气。其下一步行动,似以打黄河以北之王仲廉、孙震[6]两部,与华东作远距离之配合较为适宜。在一般情形下(特殊情况除外),刘邓军须在黄河以北,基本上解决王孙两部,并调动吴绍周[7]指挥之两个师到黄河以北给以歼灭,然后南下陇海较为有利,因黄河已放水,过去与现在情形已不相同。此外,你们的三纵似亦宜令其就地休整,以利尔后加入主力作战。对敌津浦集团[8]北进不要阻止,让其进至泰安一线,于我最为有利。王许[9]两纵如能歼灭八军夺取潍县[10]是很好的,但如果情况已不许可,则宜令其适时进入休整,务使尔后作战经常集中六十个团行动。

  军委

  寅鱼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陈饶张黎,指陈毅、饶漱石、张云逸、黎玉,当时分别任华东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粟谭,指粟裕、谭震林,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一九○九——一九九五),湖北钟祥人,当时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

  [2]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3]指陈毅、饶漱石、张云逸、黎玉、粟裕、谭震林、陈士榘一九四七年三月四日午时给中共中央军委并刘伯承、邓小平、张鼎丞、邓子恢的电报。电报说:华东野战军现以五个纵队暴露于胶济线张店、周村之周围及淄博地区休整待机,以引诱南线敌人深入山地,造成尔后歼敌之有利条件。对今后作战,我们提出两个作战方案。第一,集中山东及刘邓军于津浦线之兖、济间与敌决战。第二,华东主力转鲁南线歼敌,建议刘邓军向东南进击,截断陇海,与华东部队形成对徐州之钳形攻击,迫津浦敌南返,而后我再全力于运动中歼灭南下之敌。但辗转南北需时较长,转入外线作战时间亦需推迟。

  [4]五师,指原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

  [5]王树声,当时任鄂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6]王仲廉,一九○三年生,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当时任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六军军长。孙震(一八九二——一九八五),四川成都人,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五绥靖区司令官。

  [7]吴绍周(一九○二——一九六六),贵州天柱人。当时任国民党军整编第八十五师师长。

  [8]指沿津浦路滕县、兖州段北犯之国民党军第七军和整编第十一师、第六十四师、第二十师等部。

  [9]王许,指王建安、许世友,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和第九纵队司令员。

  [10]潍县,今潍坊市寒亭区。

 

 

 

 

114、中央工作委员会在刘少奇主持下进行工作

  (一九四七年三月三十日)

  贺龙同志即转恩来:

  (一)中央决定组织中央工作委员会,在少奇主持下进行各项工作。朱、刘[2]二同志明晚由石咀驿(绥德南七十里)动身去临县与董、叶[3]诸同志会合,经五台往太行。中央直属机关人员已至晋西北者,照前议一部往太行,一部就地疏散,由你告董、叶处理,嗣后听候中央工委指示。

  (二)接电后请你于数日内回来,嗣后即由毛、周、弼[4]三人主持中央。我们现在石咀驿附近。

  (三)敌已占两延[5],下一步行动待侦。

  (四)如敌攻清涧,我们准备移至安定、保安[6]之间。为免被敌隔断,故请你早回河西,河东事由刘、朱、董、叶处理。

  毛弼

  寅三十申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任弼时给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转周恩来的电报。

  [2]朱、刘,指朱德、刘少奇。

  [3]董,指董必武,当时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常委。叶,指叶剑英,当时任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

  [4]毛、周、弼,指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

  [5]两延,指延长、延川。

  [6]安定,今子长县。保安,今志丹县。

 

 

 

 

115、不性急不分兵待机歼敌

  (一九四七年五月六日)

  陈粟[1],并告刘邓[2]:

  你们三日电四日收到,当即复电提出几点意见,谅已收到。今日收到你们二日电[3],得悉青驼寺歼敌三千,但因一纵远去宁阳,来不及集中兵力打七十四师等部,失一歼敌机会。目前形势,敌方要急,我方并不要急。鉴于青驼寺教训,尤不宜分兵,不但一、六两纵不宜过早分出,即七纵亦似宜暂留滨海地区一个月左右作为钳制之用,一个月后看情形再行南下。因此,五、六两月你们除以七纵位于滨海外,其余全部似宜集中莱芜、沂水地区休整待机,待敌前进或发生别的变化,然后相机歼击。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凡行动不可只估计一种可能性,而要估计两种可能性,例如调动敌人,可能被调动,亦可能不被调动,可能大部被调动,亦可能只有小部被调动。凡在局势未定之时,我主力宜位于能应付两种可能性之地点。此次你们一意对付西面之敌,没有料到汤[4]兵团主力北上,没有事先准备集中最大兵力于适当位置,可以打由西向东之五军、十一师等部,亦可打由南向北之七十四师等部。青驼寺作战时已来不及集中兵力,但失去一次时机并不要紧。当着不好打之时,避开敌方挑衅忍耐待机,这是很对的。又,在泰安大胜[5]敌人深入恐慌日增之际,故估计五、六两月内,可能给我歼敌机会。即使没有机会,只要敌主力进至泰安、莱芜、沂水之线,最好让其进至淄博地区,你们则退至淄博之线或淄博以北,装作向河北退走模样,使敌发生错觉。我主力距敌要远一点,不要守阵地,对敌正面侧面后面一枪不打,让敌放心前进,又使敌完全不知我主力所在,当此时机,好打则打之,不好打则以主力转入敌后,局势必起变化。此次胡宗南[6]以三十一个旅攻入只有人口一百五十万之陕甘宁边区,集中十一个旅,有时十个旅,有时九个旅,成一横直四五十里之方阵,使我无歼击之机会,我们即以上述方法对付之。对集中之敌置之不理(此次敌九个半旅入绥德,我们一枪不打),而集中全力打敌后路,使敌完全陷入被动地位,可作你们参考。所不同的,山东地区较狭,你们兵力甚大,转动不易,自应因地制宜。一切望按情况决定。

  军委

  辰鱼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陈粟,指陈毅、粟裕,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

  [2]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3]指陈毅、粟裕一九四七年五月二日给中共中央军委、华东局和刘伯承、邓小平的电报。电报说:华东野战军攻泰安时期,敌继续向新泰、蒙阴山区猛攻,企图诱我出击,与我决战。华东野战军主动放弃新泰、蒙阴,主力进至临蒙公路以东地区,以一部攻宁阳,调动敌人(第五军)向西使敌分散,主力东移,配合攻击进入蒙阴之敌。四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夜,敌第八十三师约两个团兵力在青驼寺以南地区被我军歼灭,但未能及时施行对敌七十四师等部之攻击。

  [4]汤,指汤恩伯,当时任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第一兵团司令官。

  [5]指一九四七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华东野战军第十、第三纵队围攻泰安的战斗。这次战斗,歼泰安守敌整编第七十二师(缺一个旅),俘师长杨文瑔。

  [6]胡宗南,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116、东北作战部署及关内战局

  (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日)

  林高[1]并告朱刘[2]:

  高卯号[3]电,林辰巧、辰皓两电[4]均悉。出师顺利,甚慰。东北在你们领导之下,改革了土地,发动了群众,建设了一支强有力军队。在全国各区中,就经济论你们占第一位,就军力论你们已占第二位(山东为第一位)。目前你们以八个师南进,希望能于夏秋两季解决南满[5]问题,争取于冬春两季向热河[6]、冀东行动一时期,歼灭十三军、九十二军等部,发动群众,扩大军队。该两区共有人口一千五百万,为将来夺取长春、北宁两路[7],长、沈、平、津四城必不可少之条件。夺取两路四城必须准备的条件有三:你们已在北满[8]建立了强大根据地,解决了第一个条件;现在正向南满作战,估计不要很久即可解决第二个条件,建立强大的南满根据地;第三步还要解决冀热辽地区的根据地问题。关内方面,我苏鲁军[9]负担最大,在他们面前,集中了三十二个整编师八十五个旅(包括被歼者在内),直至此次歼灭七十四师,才使敌人进攻发生了困难,今后再歼二三个师(军),即可转入全面反攻。我刘邓[10]军现攻安阳,六月间可以十万人渡黄河向中原前进。我彭习[11]军(只有六个不充实的旅)对付胡宗南[12]三十一个旅的进攻,两个月作战业将胡军锐气顿挫,再有几个月必能大量歼敌,开展局面。陈赓[13]部四个旅拟使用于西北。聂萧罗[14]军上月正太作战[15]歼敌三万余,缴枪一万五千以上,现须休息半月,约下月中旬拟打津沧线,配合你们作战。总观全局,目前大部分地区已转入反攻作战。只待山东再打一二个胜仗,即可转入全面反攻。

  毛泽东

  辰号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林高,指林彪、高岗,当时分别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和副政治委员。

  [2]朱刘,指朱德和刘少奇。

  [3]卯号,即四月二十日。

  [4]指林彪一九四七年五月十八日、十九日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等的电报。电报说:东北民主联军北满八个师八日开始渡松花江南下,十七日在长春西北之怀德将敌新一军一个团及一个保安团全歼,十八日又将增援怀德之敌两个师(缺一个团)歼灭,俘获甚众。预计十天后到达南满,依托南满根据地与山地作战。今后南满北满主力能密切配合,东北战争形势可望有较大开展。

  [5]南满,指中长路沈阳至大连段以东的安东(今丹东)、庄河、通化、临江、清原和沈阳西南的辽中等地区。

  [6]热河,即热河省,见本卷第10页注[3]。

  [7]长春路,指中国长春铁路(简称中长铁路)。自哈尔滨起,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抗日战争胜利后统称中国长春铁路,由中苏共管。一九五二年十二月,苏联政府将中长铁路全部移交给中国。现分段改称滨州、滨绥和哈大等路。北宁路,指北平经天津至沈阳的铁路,即今京哈线北京至沈阳段。

  [8]北满,指哈尔滨、牡丹江、北安、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地区。

  [9]苏鲁军,指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分别任司令员、副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

  [10]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11]彭习,指彭德怀、习仲勋,当时分别任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政治委员。

  [12]胡宗南,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13]陈赓,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

  [14]聂萧罗,指聂荣臻、萧克、罗瑞卿,当时分别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

  [15]正太作战,见本卷第236页注[4]。

 

 

 

 

117、对陈谢纵队西进作战的部署

  (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四日)

  陈谢韩并告新亭,滕薄王,贺李,刘邓,彭习[2]:

  (一)你们纵队六月内完成休整及一切西进准备工作(包括肃清吕梁,打开通路),准备于七月上旬由大宁、军渡之间渡河,先至陕北作战,再至宁夏、甘肃广大区域作战,以歼灭胡[3]军及其他顽部,夺取大西北为目标,即借此以保卫山西。应在部队中提倡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告诉他们只有消灭胡宗南才能保卫山西。

  (二)陈赓卯梗电[4],胡军将返晋,并主张夺取太原。在目前形势下,我之主要作战目标是蒋介石,对于阎锡山[5]主力的消灭及太原的夺取,应放在尔后去做。目前胡军亦不一定返晋,即返晋我应吸引其回到陕甘给以消灭,对于保卫山西解放区最为有利。

  (三)为开辟至陕北之通路并保障尔后接济顺利起见,应举行一次大的作战,各个歼灭乡、吉、蒲、大、平、介、灵、孝[6]八县之敌。为达此目的,你们推迟半月入陕亦可。

  (四)陈谢入陕后,由新亭指挥所部协同吕梁部队(五旅不久可由绥、米返吕梁,作战时受新亭统一指挥),巩固与发展吕梁、太岳两区。

  (五)陈谢入陕后,粮食由陕甘宁边区解决,其他一切仍由太岳、太行接济,你们对此应作准备。又,尔后作战,阵地战必多,应多带炮弹。

  (六)政治上应作充分之动员工作,务使人人明了西进之伟大政治意义。

  军委

  辰敬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军委给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和副司令员韩钧的电报。中央军委对陈谢纵队西进作战的部署以后作了改变。参见本卷第258页和第264页。

  [2]新亭,即王新亭(一九○八——一九八四),湖北孝感人,当时任太岳军区司令员。滕,指滕代远(一九○四——一九七四),湖南麻阳人,当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薄,指薄一波,当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王,指王宏坤,一九○九年生,湖北麻城人,当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副司令员。贺李,指贺龙、李井泉,当时分别任晋绥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彭习,指彭德怀、习仲勋,当时分别任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政治委员。

  [3]胡,指胡宗南,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4]指陈赓一九四七年四月二十三日给中共中央军委并彭德怀、习仲勋、刘伯承、邓小平、滕代远、薄一波、王宏坤的电报。电报说:目前陕甘宁的努力使胡宗南陷于进退维谷,但其仍未放弃对山西的野心,估计移兵晋南是意中之事。我必须集中最大限度的兵力到山西作战,我意在平汉线暂取守势,刘邓至少以两个纵队增加同蒲线并尽可能抽晋绥兵力参加,先给入晋之胡军以打击再配合聂荣臻、萧克部控制正太进取太原,今冬明春再集中主力南渡进入中原,配合陈毅进取徐州。

  [5]阎锡山,当时任国民党军太原绥靖公署主任。

  [6]乡、吉、蒲、大、平、介、灵、孝,指山西乡宁、吉县、蒲县、大宁、平遥、介休、灵石和孝义。

 

 

 

 

118、做好夺取大西北的一切准备

  (一九四七年六月六日)

  陈谢韩,并告彭习[2]:

  (一)同意你们微电[3]所提意见,准备于十五日后开始北移西渡。(二)你们要开营以上干部大会,反复说明在和晋南很大不同的条件下作战,要准备吃很多的苦,要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要有消灭胡宗南[4]、夺取大西北的雄心,并要准备打阵地战(以后运动战将大大减少),学会近迫作业,善于攻坚。以上这些,你们一定要用积极态度向营以上干部说得明明白白,经过他们向战士说明,鼓动一切指战员勇敢地执行新任务。关于陕甘宁边区只能供给你们粮食,其他一切都要太岳自己接济一项,你们也要向干部说得清清楚楚,免得将来发生怨言。总之,你们要有精神上物质上一切充分准备。为此目的,你们可在晋南至军渡之间择一适当地点休息数日,开干部会及军人大会。

  军委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军委给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和副司令员韩钧的电报。中央军委对陈谢纵队西进作战的部署以后作了改变。参见本卷第258页和第264页。

  [2]彭习,指彭德怀、习仲勋,当时分别任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政治委员。

  [3]指陈赓、韩钧一九四七年六月五日给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电报说:情况若无变化,我部决心于本月十五日以后开始北移,经汾离公路,由军渡西渡。

  [4]胡宗南,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119、每战应以歼灭孤立分散之敌为主

  (一九四七年七月一日)

  朱刘,聂[1]转杨罗[2]并告林罗[3]:

  (一)现时距雨季尚有一个时期,漕河、北河店间战役[4]结束后休整数日。如定兴、北平间有好仗可打,即集中全力向该段薄弱之敌进击,否则应即转移至永定河以北,向平津路进击。

  (二)每打一仗后,如损伤不大时,休整数日至十天即打第二仗,目前不要作整月休息计划。

  (三)每次作战计划,以歼灭孤立分散之敌为主,必须对敌方增援有充分之事先准备,但不要将计划重心放在打增援上。因在目前情况下,敌方往往畏惧增援,若决心增援,又往往集中兵力使我不易歼击。

  (四)占领之地能守者(如正太、青沧),以地方部队守之,不能守者则不惜立即放弃,让敌重占,以利我再度、三度、四度之歼击。总之,我军必须完全主动,不要有任何被动。(五)速令杨罗台与军委台通报。

  军委

  午东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朱刘,指朱德、刘少奇。聂,指聂荣臻,当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杨罗,指杨得志、罗瑞卿,当时分别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和第一政治委员。

  [3]林罗,指林彪、罗荣桓,当时分别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和副政治委员。

  [4]漕河、北河店间战役,即保北战役。一九四七年六月二十五日至七月六日,晋察冀野战军在保定以北漕河至北河店间发起攻势,共歼国民党军八千二百余人。

 

 

 

 

120、一年作战总结及今后计划

  (一九四七年七月十日)

  林、罗、高[1]:

  战略方针:

  (一)第一年作战,除山东外,一切区域均已将敌战略进攻停止,并已转入我军之进攻。敌在陕北虽尚有进攻能力,由于地形等条件,已变为游击性的,我军已能主动作战;东北及太行早已采取攻势;五台[2]自改善领导后亦能主动作战;山东敌集中攻我鲁中,估计亦难持久,我军将逐步转入攻势。

  (二)第一年我军共歼敌正规军九十七个半旅,七十八万人,歼伪军、保安部队等杂部三十四万人,共歼敌一百一十二万人。

  (三)敌军主力仍在南线[3],连被歼者(其中大半已补充,惟人数不足,战力弱,一部在准备补充中)计算在内,共有一百五十四个旅,其中,山东(包括苏北)八十八个旅,太行二十六个旅,西北(包括晋南、榆林、宁夏,不包括兰州以西)四十个旅。北线[4]敌力较弱,共有六十四个旅(被歼者在内),其中,东北(不包括冀东、察[5]北)二十四个旅,五台及晋绥四十个旅(孙连仲[6]十五个旅,傅作义[7]十个旅,阎锡山[8]十五个旅)。敌后方守备兵力三十个旅,其中,新疆及甘西八个旅,湘、鄂、川、滇、黔五省十六个旅,东南各省及台湾六个旅。全国敌正规军二百四十八个旅,去年七月共有兵员一百八十余万人,一年作战被我歼灭七十八万人,补充六十万,逃亡二十万,现有兵员一百五十万人,今后一年准备补充一百万人。此外尚有特种部队(炮、工、辎、海、空)、伪军、交警[9]及保安部队等一百万人(被歼者除外),后方军事机关一百八十万人。一年作战,敌军士气已衰,厌战情绪高涨,民心尤为厌战,蒋政权在人民中已陷孤立。

  (四)我第二年作战应争取歼敌一百个正规旅及大量杂部,使敌由数量上的优势变为劣势,我则变为优势。

  (五)我军山东有二十七个头等旅;太行(不包括陈赓[10])有十三个头等旅,十四个二等旅;西北有边区六个旅(其中四个是晋绥来的),陈赓四个旅,晋绥三个旅;五台有九个头等旅,四个二等旅;东北(包括察北、冀东)有头等二等三十二个旅。我全军共计一百一十二个旅(东北、山东两炮纵,东北、晋绥四个骑旅不在内),九十万人。此外,地方部队六十万人,军事机关四十万人。

  (六)第二年我军任务:山东、太行两区力求占领长江以北,西北方面力求占领甘、宁大部,北线我军力求占领中长、北宁[11]、平承、平石、平绥[12]、同蒲各路之大部及路上除平、津、沈以外各城,孤立平、津、沈,如能占领沈阳则更好。其中极重要的是占领平绥路,打通东北与华北联系,使华北、西北我军获得军火接济。

  (七)上述北线任务应以东北我军为主力,五台、晋绥为辅助完成之。

  (八)东北我军目前休整一个月至两个月,约于八九月间发动新攻势,以四个月至六个月时间占领中长、北宁两路之大部,相机夺取长春、四平、辽阳、锦州等城。如能顺利达成上述任务,约在明春即须以东北有力兵团,配合五台、晋绥进攻平绥路。待战争发展平绥附近时,五台、晋绥我军统一归林罗指挥作战。

  (九)在第二年计划顺利完成条件下,第三年,山东、太行两主力即可向长江以南发展;东北、五台我军,除留必要兵力攻击平、津、沈及其他第二年尚未占领之城市,并守备本地外,即可以相当数量之兵力加入西北及长江以南作战,而主要是加入西北,以期夺取西北各省及四川全省,巩固后方。

  (十)东北军事工业应全力接济关内。目前开始的一年内,你们必须用大力建立大规模军事工业。

  (十一)我军作战方针,仍如过去所确立者,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先取中等城市及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及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夺取地方是歼敌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须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夺取地方;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一部打正面,以主力打迂回;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与大部兵员(十分之九的士兵及少数下级官佐)补充自己,配合土地改革与发展生产,支持长期战争;今后作战,运动战的可能已减少,主要是攻击敌军阵地,必须用大力加强炮兵与工兵。

  (十二)以上是一年作战总结及今后计划。你们意见如何,盼告。

  毛泽东

  午灰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林,指林彪,当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罗高,指罗荣桓、高岗,当时均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

  [2]指晋察冀地区。

  [3]南线,这里指华东、晋冀鲁豫、西北(包括晋南、榆林、宁夏,不包括兰州以西)诸战场。

  [4]北线,这里指东北、晋察冀、晋绥诸战场。

  [5]察,指察哈尔省,见本卷第10页注[3]。

  [6]孙连仲(一八九三——一九九○),河北雄县人。当时任国民党军保定绥靖公署主任。

  [7]傅作义,当时任国民党军张垣(张家口)绥靖公署主任。

  [8]阎锡山,当时任国民党军太原绥靖公署主任。

  [9]交警,指交通警察总队。见本卷第170页注[3]。

  [10]陈赓,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

  [11]中长,即中长路。见本卷第243页注[7]。北宁,即北宁路,指北平经天津至沈阳的铁路,今京哈线北京至沈阳段。

  [12]平绥,即平绥路,指北平至绥远(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包头的铁路,今京包线。

 

 

 

 

121、在小河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关于军事计划,西北战场原先打算由西北野战兵团和陈赓[2]纵队两部集中起来打胡宗南[3],现在决定分开打[4],这样在战略上和粮食供给上都有利。今年我们只能削弱胡宗南,到明年七月可以造成消灭他的条件。陕甘宁边区在军事上和财政上都以依靠晋绥边区为主,今后更是如此,因为战争使陕甘宁边区的地方和人口都缩小了。现在决定由贺龙同志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的资格来统一指挥,解决统一后方、精简节约和地方工作三个问题。

  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五年的时间来解决,从过去这一年的成绩来看是有可能的。山东的局面最近可以转变,陕甘宁边区还不能,但基本上停止了敌人的进攻,这就为以后转变局面打下了一个基础。过去一年消灭蒋介石正规军和非正规军一百一十二万人,我们伤亡三十几万人,假定第二、第三年的战争更激烈些,五年就要准备伤亡二百万人。现在我们有主力部队九十万人,地方部队六十万人,如能把主力扩展到一百五十万人,就足够解决问题了。

  蒋介石在政治上更加孤立了,也就是说人民群众更加不信任他,他更加众叛亲离了。当然还没有到彻底孤立的地步,还有一些人迷信他,这需要有一个过程。过去在抗战时期我们对蒋介石顽固派的方针就是孤立他,在统一战线中我们一方面要作若干让步,另一方面又要坚持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在国民党区域开展群众工作,批评顽固分子。我们没有犯像美国共产党在一个时期所犯的那种错误[5],也没有等到抗战结束以后再转变方针,那样就来不及了。在日本投降以后,国共和谈是必要的。虽然我们希望全部问题政治解决的目的没有达到,但蒋介石的确是更加孤立了。只有经过长期地教育群众,我们党才能在今年“七七”提出十六条口号[6]。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五年的时间来解决,现在不公开讲出来,还是要准备长期斗争,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而不要像蒋介石那样,先说几个月消灭共产党,后来又说还要几个月,到现在又说战争才开始。

  抗战结束以来,党的统一战线的成分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人减少了,一部分人增加了。减少的是解放区的地主,因为我们现在搞土地改革,不像抗战时期仅仅实行减租减息。但南方的地主却因征兵征粮首先同蒋介石闹翻,而同我们还没有决裂。增加的是中间派,这些人在抗战时期更相信蒋介石,现在则和我们共同反抗蒋介石,这种情况是十年内战时期所没有的。黄炎培[7]在抗战时期对新四军很满意,但不能和我们共同抵制国民参政会[8],现在他对苏北的土地改革不满意,但能和我们共同抵制伪国大[9]。坚持土地改革不至于吓跑民族资本家,但不坚持土地改革势必会丧失农民,从而丧失革命战争,也丧失民族资本家。土地改革应该采取平分土地的方针,地主不要多分,但不能不分。土地改革要和统一战线相结合。十年内战时期我们犯过“左”的错误,一是在土地革命中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现在我们是一律平分;二是在城市中没有建立统一战线,不团结民族资本家,现在我们是采取打倒官僚资本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关于国际情况,英、美继续联合在一起,企图孤立苏联,似乎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10]关于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问题的原则发生了动摇。现在虽然还不能说英、美、苏一定不会共同签订对德和约,但分别签订的可能性已经存在,这是对于七大关于国际形势的分析的一个修正,但现在还不能作最后的结论。出现了以美国反动派为首的各国反革命统一战线是可以肯定的,他们企图搞第三次世界大战。另一方面,以苏联为首的各国革命统一战线也大大发展了,这个统一战线将要战胜反革命的统一战线。我们不要来一阵风就被吓倒,对形势要作分析。中央今年二月一号指示[11]中提到的三个因素——苏联的强大,各国人民的进步,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仍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将迫使英、美和苏联进行贸易,给苏联以建设的机会,给中国革命和各国人民加强团结的机会。上一次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使美国不能不和苏联复交。波立特[12]说一九二八年是资本主义世界反共的最高峰,而一九二九年的经济危机使这一高峰下降。现在的反苏也只是限于宣传和外交方面。反共实际上是反对各国人民。各国反革命和中国反革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外强中干,这是由于他们存在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蒋介石的总动员令[13]就说明了这一点。总动员令还解决了一个极大的问题,就是使要求和平的人民认清了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本来面目。分析形势,要看到全国人民的同情、全世界人民的同情、民族统一战线、土地革命,这些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而国民党军队的优势,发动突然的进攻,这些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蒋介石内部紧迫的危机,美国即将到来的危机,终归要使他们走向众叛亲离。众叛是群众不要他们,亲离是内部不和。蒋介石内部不和,蒋、美之间也不和。

  地方工作就是要联系群众,其中心是要解决土地问题。要学晋西北的方法,搞贫农团,坚决克服一些干部中偏向地主富农的情绪。犯了错误的干部,多数可以教育好,少数教育不好的清除出去,有利无害。这是一个原则问题,相信西北局的同志可以实现这个任务。

  

  金融、贸易系统存在的根本错误是两个:第一,只看财政不看经济,只看少数不看多数。不知道金融贸易系统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方针,其他方面的工作就难以着手。第二,没有对外严格统制,大公、小公、群众贸易都要严格统制,这是任何弱小革命力量对反革命势力的包围作斗争时所必须坚决实行的。总之,以后一个时期应该坚持自给自足、对外统制、军民兼顾的原则。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是有困难的,必须有步骤地去做。

  

  处处从全面、长期着想,这一个口号非常重要,要在全党全军中去解释。敌人把取胜放在我们不能长期支持这一点上。我们的对策就是主力转入外线,内部精简节约。各个边区要实行简政,降低生活水平,先从干部降起。对外贸易必须严格统制,不但奢侈品、非必需品不许入口,就是日用必需品必要时也不许入口,而由自己生产。中纺公司的布又好又便宜,我们还是要禁止入口,发展农村的自纺自织,只有这样才有活路。金融、贸易是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的,一定要实行军民兼顾。

  

  关于土地问题。我们在十年内战时期的土地政策,到抗战时期必须改变,否则就不能缓和国内矛盾和根据地内部的矛盾,发展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共同打日本。当时,我们根据地的政权实行“三三制”[14],同地主阶级也搞统一战线,这并不影响下层政权,也不限制群众的斗争。现在一般来说“三三制”仍旧不变,但对它的解释是共产党员、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而不包括反动地主。土地政策今天可以而且需要比五四指示[15]更进一步,因为农民群众要求更进一步,如土地推平。平分土地是一个原则,但按情况不同可以有某些伸缩,如对杜斌丞、侯外庐[16],但对共产党员不应该有例外。中农的土地应该不动,但在群众运动的大潮流中和中农同意的情况下,要富裕中农拿出少许土地也是许可的,这种做法不要正式写在文件上。我们的部队打到外线去以后,与其马上没收地主的土地,不如先按阶级路线摊派征税,立即实行耕者有其田势必造成强迫群众去做。西北财经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中央领导上也应该负责。西北局的领导应该增加魄力,对错误采取尖锐、严肃的态度,加强具体领导,以达到团结同志和团结群众的目的。陕甘宁这个区域有几个有利条件便于团结群众坚持斗争:第一,有本地领导骨干。这是就整个边区来说的,但三边[17]、陇东及其他某些县区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边区是土地革命时期留下的唯一的一个区域,保存了几千干部,其中只有极少数人是腐化得不可救药了,大多数干部是好的,有些人犯了错误也是可以教育的,他们在工作中出的问题有许多是因为我们在政策上交待得不明确。领导上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第二,有政治上可靠的军队。第三,人民是好的。第四,保留了土地革命时期老区的许多好的工作作风。有了这些条件,敌人是可以被战胜的。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讲话记录稿刊印。

  【注释】

  [1]本篇一是毛泽东的讲话,二、三、四是毛泽东的插话。

  [2]陈赓,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

  [3]胡宗南,当时任国民党军西安绥靖公署主任。

  [4]参见本卷第258页和第264页。

  [5]指白劳德解散美国共产党的错误。一九四三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后,当时担任美国共产党总书记的白劳德,用“阶级合作”的观点来解释德黑兰会议,并于一九四四年四月发表了《德黑兰:我们在战争与和平中的道路》一书。白劳德认为,要实现同垄断资产阶级的合作,无产阶级就必须放弃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取消自己独立的政党。一九四四年五月,白劳德主持解散了美国共产党,另组非党的美国共产主义政治协会。白劳德的错误一开始就遭到以福斯特为首的许多美国共产党员的反对,一九四五年六月,在福斯特领导下,美国共产主义政治协会通过了批判白劳德路线的决议,同年七月,又举行特别代表大会,决定重建美国共产党。

  [6]指一九四七年七月七日《人民日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七七”纪念日发布对时局口号》,其中提出了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蒋介石进犯军,反对蒋介石的内战、饥饿、独裁、卖国政策,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及没收官僚资本,实行土地改革,保护民族工商业等项主张。

  [7]黄炎培(一八七八——一九六五),上海川沙人。当时任中国民主建国会常务理事。

  [8]国民参政会,是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于一九三八年三月三十一日决议设置的最高咨询机关。参政员由国民党政府指定,国民党员占大多数。国民参政会成立初期,对于团结全国人民,发扬抗日民主,推动全面抗战起了一定作用。随着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发展,国民参政会越来越成为国民党政府的御用工具。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国民参政会于一九四七年五月举行第四届第三次大会后撤销。

  [9]见本卷第201页注[14]。

  [10]德黑兰会议,是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一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关于加速打败法西斯和战后世界安排等重大问题的会议。会议签署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关于伊朗的宣言》。 波茨坦会议,是一九四五年七月十七日至八月二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国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的进一步商讨关于战后世界的安排及苏联对日出兵问题的会议。会议期间,经中国政府同意,于七月二十六日发表了《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11]指毛泽东一九四七年二月一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11—1217页)。

  [12]波立特(一八九○——一九六○),英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当时任英国共产党总书记。

  [13]总动员令,指国民党政府一九四七年七月四日发布的《戡平共匪叛乱总动员令》。

  [14]“三三制”,见本卷第225页注[13]。

  [15]五四指示,指中共中央一九四六年五月四日《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指示》决定将抗日战争期间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16]杜斌丞(一八八八——一九四七),陕西米脂人,当时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兼西北总支部主任委员。侯外庐(一九○三——一九八七),山西平遥人,历史学家。

  [17]三边,指陕西定边、安边和靖边。

 

 

 

 

122、做好到国民党区域作战的准备工作

  (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滕薄王[1],并告刘邓,谢韩,郑李[2]:

  敬[3]电悉。(一)已令各部加速准备,按时出动,甚慰。赵[4]纵最好能与各部同时出动。(二)各部除完成新兵补充,军事整训,干部配备及经济、粮食、船只等项准备工作外,还必须做两件事:第一,必须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使一切指战员明了任务的光荣与重要性,指出到国民党区域作战与在解放区作战的不同,指出战胜国民党的各项条件,使一切人具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具有远征意志,完成充分的精神准备。第二,各纵、各旅领导机关,必须由你们派人帮助他们研究并确定到国民党区域工作的各项政策,包括如何征集粮食,如何发动群众,如何利用与对付国民党的保甲、税收机关及区乡政府人员,如何对付地主武装及建立群众武装等项。

  军委

  午宥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滕薄王,指膝代远、薄一波、王宏坤,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副司令员、第一副政治委员和第三副司令员。

  [2]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谢韩,指谢富治、韩钧,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郑,指郑位三,当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副书记。李,指李先念,当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副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

  [3]敬,即二十四日。

  [4]赵,指赵基梅,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司令员。

 

 

 

 

123、整顿队势以利争取新胜利

  (一九四七年八月六日)

  刘邓,陈粟[1],并请转告陈唐叶陶[2]:

  目前整个形势对我有利,敌已分散,我已集中。敌机动兵力分置于鲁中、运东、陇海(桂系等)三处,加以鲁西之敌新受巨创,士气不振,我则以一部钳制鲁中之敌,主力位于鲁西南;敌虽想从运河、陇海两线向鲁西南进攻,但估计短时间内尚不可能;敌目前既怕你们全力向东攻邱、欧[3],又怕你们全力向南攻陇海。在此情况下,你们全军可以安全休整十天内外,鼓励士气,整顿队势,以利争取新胜利。此次华东各部虽有几仗未打好,但完成了集中兵力、分散敌人之巨大任务。待陈粟率野直及六纵到郓、巨[4],我军实力更厚,领导更强,对于争取新胜利极为有利。中央特向你们致慰问之意,并问全军将士安好。

  中央

  未鱼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陈粟,指陈毅、粟裕,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

  [2]陈,指陈士榘,当时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唐,指唐亮(一九一○——一九八六),湖南浏阳人,当时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叶陶,指叶飞、陶勇,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和第四纵队司令员。

  [3]邱,指邱清泉,当时任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师(原第五军)师长。欧,指欧震(一八九九——一九六九),广东曲江人,当时任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第三兵团司令官。

  [4]郓、巨,指山东郓城和巨野。

 

 

 

 

124、对我军南进的三点意见

  (一九四七年八月十二日)

  刘邓[1],并告陈粟[2]:

  有三点请你们斟酌:

  (一)鉴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期休息太少,疲劳太甚,减员太多,而那种性急有许多是不必要的;此次我军南进,必须减少不必要的性急,力争少走路、多休息,情况紧张时应当走几天长的,但应跟着休息几天,恢复疲劳。

  (二)在目前几个星期内,必须避免打大仗,专打分散薄弱之敌,不打集中强大之敌,待我军习惯于无后方外线行动,养精蓄锐,又在有利于我之敌情、地形条件下,方可考虑打大仗。

  (三)不要希望短期内就能在大别山、豫西、皖西等地建立巩固根据地,这是不可能的,这些都只能是临时立足点。必须估计到我军要有很长时间(至少半年)在江河之间东西南北地区往来机动,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并在歼灭敌人几十个旅之后,方能建立巩固根据地。

  (四)以上三点,如刘邓认为可行,则请告知陈唐、叶陶[3]一体遵行,使大家有精神准备,以利战胜蒋介石。

  军委

  未文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2]陈粟,指陈毅、粟裕,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

  [3]陈唐,指陈士榘、唐亮,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叶陶,指叶飞、陶勇,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和第四纵队司令员。

 

 

 

 

125、西兵团的作战任务

  (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四日)

  陈粟[2],并告刘邓[3],华东局:

  粟裕同志巧酉电[4]意见极为正确。西兵团作战范围规定为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望转示榘唐、叶陶[5]及六、十两纵及炮纵坚决执行。目前除六纵、十纵、炮纵在聊城张秋镇休整,迅速准备南进外,请令榘唐、叶陶遵刘邓哿辰、马申[6]两电,攻占鲁西南各薄弱县城,并大举破袭汴徐线。第二步准备向路南行动,务必采取积极行动,策应刘邓作战。现已有约二十个旅之敌军向刘邓方面前进,鲁西南及豫皖苏边区较为空虚。你们必须在九、十两月内歼灭几部敌人,攻占多数薄弱城镇,逐步将此两区创造成有利战场及支援刘邓之后方。若西兵团在九、十两月内不能达到上述目的,而使刘邓在大别山站不住脚甚或遭受不利,因而被迫北返,则于大局不利。部队每旅有五千人左右即很可作战,不应经常顾虑补充,应当提倡不怕牺牲、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猛攻猛打之作风。一个大的战役(包括几个战斗)之后,休整时间亦不宜过长,十天半月即够,整月休整之事,一年只宜有一次或二次,因为敌情不许可我们作长时间休整。彭副司令[7]指挥之西北野战军原来只有六个旅,本月始由晋西北增加两个旅,每旅人数少者三千,多者五千,共不过三万四千人,其中包括两个战力很弱的地方旅,五个多月(三月十九日起)作战,完全未补充解放区新兵,补充的都是俘虏兵,五个月共歼敌约八个旅。他们连续作战,每次作战后只有五天至多十天之休息,但现在不但人数比战前略为增多,战斗力也增强了。我华东军在第一年作战中,已表现自己为全国各区战绩最大的军队,七月减员较多,无损大局。希望你们尽速赶至鲁西南,统一指挥西兵团各纵,配合当地地方兵团,完成中央付给我华东军的伟大任务。我相信你们必能完成此种任务。为着使执行任务坚决有力,必须使全兵团一切部队从上至下(一切指战员)明确了解自己任务。此次西兵团仓卒出动,对于在运河以西、淮河以北、黄河以南、平汉以东地区作战之新任务尚未充分传达。望令各纵首长迅速传达,并令各级干部研究地理环境(营长以上每人发简明地图一张)及民情、敌情,以利作战。第二年作战基本任务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部分任务是在内线歼灭敌人,借以破坏国民党之计划(将战争引向解放区,破坏解放区,使不能持久),达到我们分散敌人,各个击破敌人,并使解放区不被破坏,使战争能够持久之目的。这一战略方针亦须使各级干部完全明了。此电请转发西兵团及东兵团[8]各纵及旅级同志为盼。陈毅同志已从渤海回部否,你们何时可到聊城?

  毛泽东

  未敬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西兵团,指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也称外线兵团,下辖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八、第十纵队和特种兵纵队,并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

  [2]陈粟,指陈毅、粟裕,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

  [3]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4]指粟裕一九四七年八月十八日酉时给中共中央军委和华东局的电报。电报说:依近日情况判断,敌有大部随刘邓南去可能,因此西兵团应位于鲁西南及陇海线上行动,必要时以一部挺进路南,破袭津浦,威胁徐州,才能有效地拖住敌人,并寻机歼灭薄弱之敌。此计划如能有效实施,不仅可拖住一部敌人不能南去,且可迫使鲁中、胶济线之敌抽出一部分敌西来。建议东兵团于迅速完成整补后,第一步以歼灭沂水南北之敌为目标,第二步向临沂、蒙阴地区进击,与西兵团相呼应,腰断山东之敌为南北两段,而后向陇海。西兵团拟在泰西打开局面并与陈唐会合后,即以运河西岸为中心。

  [5]榘唐,指陈士榘、唐亮,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叶陶,指叶飞、陶勇,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和第四纵队司令员。

  [6]哿辰、马申,即二十日辰时和二十一日申时。

  [7]彭副司令,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8]东兵团,指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也称内线兵团,下辖第二、第七、第九纵队和正在组建的第十三纵队。

 

 

 

 

126、陈谢部的作战范围和原则

  (一九四七年九月二日)

  陈谢韩,并告刘邓,彭[2]:

  (一)三十日、三十一日六时、三十一日十二时、一日十时、一日十九时各电均悉。攻占新安、渑池、宜阳、洛宁等地,歼敌四千余,甚慰。

  (二)你们作战范围,包括黄河、渭水以南,汉水以北,平汉路以西,西安、汉中线以东广大地区。应使干部熟习这一地区地理、敌情、民情,准备以至少半年时间在这一地区东西南北往来机动,大量歼灭敌人,才能建立根据地。

  (三)作战原则:对敌守备薄弱之据点及城市则坚决攻取之,对敌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又环境许可之据点及城市则相机攻取之,对敌守备强固之据点及城市则避开之,着重点放在调动敌人打运动战及占领广大乡村,消灭反动武装,发动群众,必须准备经过一个困难时期,逐步建立根据地。

  (四)目前停攻横水,以一部监视洛阳之敌,主力西进,相机攻取陕县、灵宝、阌乡[3]、卢氏、洛南、商县、商南七城或七城中之几城,着重扫除七县乡村中之反动武装。你们第二步机动方向是东向平汉路或南向汉水以北,临时酌定。

  军委

  二日十二时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陈谢部,指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集团,前委书记陈赓、副书记谢富治、常委韩钧。

  [2]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阌乡,一九五四年并入河南灵宝县。

 

 

 

 

127、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

  (一九四七年九月六日)

  中工委:

  申微电[2]悉。平分土地,利益极多,办法简单,群众拥护,外界亦很难找出理由反对此种公平办法,中农大多数获得利益,少数分出部分土地,但同时得了其他利益(政治及一般经济利益)可以补偿。因此,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平地以乡为单位,山地以村为单位,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平均分配。不但土地、山林、水利平均分配,而且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得。大规模的森林及水利工程不能分配者,由政府管理。此外,同意即由土地会议通过土地法大纲,作为向各解放区政府的建议。同时,起草一个党内决议,由中央公布[3]。

  中央

  鱼酉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指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一九四七年七月十七日至九月十三日在河北建屏县(一九五八年并入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会议确定了彻底平分土地的政策,起草并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作出了结合土地改革整顿党的组织的决定。

  [2]指刘少奇一九四七年九月五日为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起草的给中央的电报。电报说,土地会议已进入结束阶段,会议集中讨论了土地政策问题。多数意见赞成彻底平分土地,认为该办法简单,进行迅速,得利者在老区占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不动者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仍可团结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是利多害少。因此,决定普遍实行彻底平分,由土地会议通过一个公开的土地法大纲,各解放区政府提议,同时通过一个党内决议,以总结一年来土改经验,并提出执行政策的方法等。土地法大纲及决议草案待通过整理后,电请中央批准并发出。上述各项,特别关于彻底平分田地原则,是否妥当,望即复示。

  [3]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决议说: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必须根据农民的要求,消灭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今年九月,中国共产党召集的全国土地会议,详细地研究了中国土地制度的情况、土地改革的经验,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作为向各地民主政府、各地农民大会、农民代表会及其委员会的建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完全同意这个土地法大纲,并予以公布。希望各地对于这个建议,加以讨论及采纳,并订出适合于当地情况的具体办法,展开及贯彻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完成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

 

 

 

 

128、陈粟部在一两个月内应只打小仗不打大仗

  (一九四七年十月三日)

  陈粟,并告刘邓[2]:

  你们兵力业已展开于广大地区,现应确定一个月至两个月内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各纵应划定地境,每纵几个县,从事歼灭境内小股敌军、民团、土匪、保甲,建立政权,实行土改。每县拨出一个营的架子(干部)及一个连的兵力,建立各县武装基干。各纵主力则在自己辖境内往来机动作战,包括破击铁路在内。你们五个纵队范围,不但包括陇海以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淮河以北,而且可以一部渡淮南进,直达寿县、合肥、巢县之线以东长江以北地区,与刘邓区域、苏中、苏北完全衔接。如一个月至两个月时间不够,还可酌量延长,使敌主力置于无用之地,疲于奔命,而我则于短期内歼灭了敌之爪牙,建立了我之根据地,为不久将来集中兵力作战打下基础。此种工作看似不甚重要,实则具有伟大战略意义。你们冬衣问题亦须照刘邓办法,令各纵自己分别向商人及有花布民家用借贷方法(将来还钱分文不少)解决。每人制棉衣一件即可过冬,不要盼望后方运送,以致误时。

  军委

  三日二十二时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陈粟,指陈毅、粟裕,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

  [2]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129、西北战场作战经验

  (一九四七年十月十一日)

  西北我军在彭副司令[2]指挥之下,包括三个地方旅在内,总共只有十个旅,每旅大者五千余人,小者三千余人,全军共计四万余人。边区人口一百五十万,三分之一左右沦于敌占,一切县城及大部乡村均曾被敌侵占,现仍有十一城在敌手。本年荒旱,近数月粮食极端困难。七个月作战,未补解放区新兵,补的都是俘虏,即俘即补。七个月中没有作过一次超过两星期的正式整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行军作战中。然而,我军战斗意志极其坚强,士气极其高涨,装备火力大大增强,人员因有俘虏补充,亦比三月开始作战时略有增加。利用边区地方广大,人民拥护,七个月内击破了胡宗南[3]中央系步骑二十四个旅及杂牌十个旅的攻势,被我歼灭及受歼灭性打击者达十一个旅,加上敌人拖疲饿瘦,使我转入了反攻。人民虽受敌人摧残搜刮的灾难,却极大地提高了觉悟。我军虽在数量上少于敌人几倍,但在战斗力上优于敌人,尤其是在精神上压倒敌人,敌人极怕我们,我们不怕敌人。目前我军主力准备再在内线一个短时期,即打到敌后去。估计再有一年左右时间,即可歼灭胡军大部,并夺取西北许多地方。这一经验,望各首长转知所属,加以研究。对于若干干部似乎认为一定要有定期大休整,要有两三千人一个团的充实的大部队,要有大批民伕、大车随军使用,要有充分的后方粮弹供给,才能打大胜仗,稍有疲劳减员即叫苦连天的思想,转变为一切取给于敌,不靠后方接济,大大减少民伕、大车,节省粮弹,提倡不怕伤亡,连续战斗,善于利用两个战役或战斗之间的空隙进行短时休整(七天、十天或半月),善于捕捉战机,经常保持旺盛士气,多打胜仗,每战确保胜利,一切从打胜仗中解决问题的思想。这后一种思想,必须在各军巩固地建立起来,特别是关内各军必须如此。即使有后方接济,亦决不可存依赖之心,必须将重点放在依靠前线,依靠野战军从前线自己解决问题。不但西北有此经验,各区自己亦必有这种经验,务望总结起来,加深部队教训,争取大反攻胜利。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各战略区首长的电报的一部分。

  [2]彭副司令,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胡宗南,当时任国民党军西安绥靖公署主任。

 

 

 

 

130、对待自由资产阶级须防止过左倾向

  (一九四七年十月二十六日)

  

  我们在政治上要孤立自由资产阶级(特别是其中的右翼)和在经济上保护他们,二者似乎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在蒋介石打倒以后,因为自由资产阶级特别是其右翼的政治倾向是反对我们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政治上打击他们,使他们从群众中孤立起来,即是使群众从自由资产阶级的影响下解放出来。但这并不是把他们当作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一样立即打倒他们,那时,还将有他们的代表参加政府,以便使群众从经验中认识他们特别是其右翼的反动性,而一步一步地抛弃他们。在经济上,则将在长时间内容许他们存在,并使他们的经济在政府法令许可下有一个一定程度的发展,以利经济之恢复与发展。对于在平分土地后生长出来的新富农也是如此。在这个问题上的过左性急,是错误的。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周副主席:

  指示电很好,很有必要。惟须增加一条,作为第五条,将对自由资产阶级的政策问题完全弄清楚,预防过左倾向发生,这一倾向,在历史上是发生过的。

  此电当作普遍指示,发往各地。投降主义不要分对敌对阶级,这是一个问题。临时迂回可能,亦须指出[2]。

  毛泽东

  十月二十六日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一九四七年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以后,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的刘航琛提出了一个组织和平统一大同盟的方案。为了揭露这一方案是美蒋缓兵之计的阴谋,同时纠正党内部分同志认为可以利用它促蒋下台的错误认识,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反对刘航琛一类反动计划的指示》。本篇一是毛泽东在修改这个中央指示稿时加写的第五条。本篇二是毛泽东审改中央指示稿后写给周恩来的信。该指示于一九四七年十月二十七日下发。

  [2]毛泽东在修改中央指示稿第三条时,对必须揭露各种伪装的反蒋分子企图混入反蒋阵线,迷惑人民,继续维护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阴谋问题加写了一段话:“但如果我们事先的揭露工作做得不够,南方及各大城市人民群众的多数竟被刘航琛一类计划所迷惑时,我们为争取群众起见,亦可能采取某种临时迂回方法,达到觉醒群众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之目的。”

 

 

 

 

131、我们完全有把握彻底打倒蒋介石反动集团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六日)

  中国人民现在正在进行伟大的革命战争,其目的是打倒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这个战争业已取得伟大的胜利,必将继续胜利,直到打倒一切敌人,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当此庆祝十月革命三十年的日子,中国人民应当相信,我们苦难的日子是完全能够度过的,什么困难也能克服,获有美国帝国主义援助的蒋介石反动集团,我们完全有把握将其彻底打倒。我们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帝国主义的国家与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我们自己组成的力量打倒我们的敌人。中国民族是一个能战斗的民族,俄罗斯人在十月革命以来所创造的战胜帝国主义与国内反动派的伟绩,中国人亦能创造出来。今后数年的时间必能证明这一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已是燎原的时候了。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在修改新华社社论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加写的一段话。这篇社论发表在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九日《人民日报》。

 

 

 

 

132、给陈瑾昆的信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十八日)

  瑾昆同志:

  十月八日来示敬悉。国内外大势观察正确,不会有第二个方向,进度亦快,不会稽延不决,诚如尊论。惟我们宁可作从长打算,估计到一切可能的困难,以自力更生精神,准备付以较长时间,似属有益。兄及诸同志对于宪草惨淡经营,不胜佩慰。惟发表时机尚未成熟,内容亦宜从长斟酌,以工农民主专政为基本原则(即拙著《新民主主义论》及《论联合政府》中所指之基本原则),详由王谢[2]二同志面达。弟身体有时略有毛病,大体尚好,勿以为念。天寒尚祈珍摄。敬祝安好!并问陈夫人及诸小弟妹好!

  毛泽东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十八日

  江青附笔祝全家安好!

  根据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刊印。

  【注释】

  [1]陈瑾昆,当时任中共中央法律委员会委员。

  [2]王,指王明,即陈绍禹(一九○四——一九七四),安徽金寨人,当时任中共中央法律委员会主任。谢,指谢觉哉(一八八四——一九七一),湖南宁乡人,当时是中共中央法律委员会负责人之一。

 

 

 

 

133、改造旧艺术创造新艺术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关于戏,我是个外行,只会看。这里在座的有从西安、北平等地来的,也有从张家口来的,就从张家口说起吧。张家口失守时大家也许很不高兴,但我们的战术就是这样,“你来我就走”。当然用很多的兵力也不是不可以坚守,不过那样不合算。我们打仗是用大的兵力吃敌人小的兵力。一年多的自卫战争,我们已消灭敌人一百六十多万,其中俘敌一百零几万。我们打仗,部队主要是靠俘虏来的蒋军士兵补充,枪炮子弹也主要靠国民党运送,我们没有大的兵工厂。过去吃穿供给是靠解放区内部解决,现在还要靠国民党区来解决,如刘邓[2]大军在大别山地区、陈谢[3]大军在伏牛山地区打仗,人员、枪炮、子弹都是从敌人那里来的。这是我们解放军扩大队伍的一个特点。这是世界上任何军队所少有的,而我们一贯就是用这个老法子。八路军的干部大多是从南方来的,不久仍要打到南方去,现在住在北方,这叫做南方的骨头长了点北方的肉。胡宗南[4]占领了我们的延安,还要把我们赶出陕北,但我们却至今仍在这里。从延安撤出时,很多人怀疑我们能不能消灭胡宗南,当时边币[5]也跌价。然而现在却改变看法了,他们相信我们能消灭胡宗南。我们现在有个口号是:“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至于最后胜利需要几年,那要看我们的努力如何再来决定。现在美国人在开会,还要援助蒋介石,我们不怕,最多也就是像去年那样援助多少亿美金,还不是很快就花完了。我们还准备着美国出兵援助呢。国民党在去年七月发动全面内战时,由于还有尚未遣返的日军一百万以及遗留下来的物资,再加上美国的援助,因此它可以疯狂地进攻一下。各国的情形都是如此,统治者的力量由大而小,解放者的力量由小而大。俄国的沙皇曾经多么威风,后来还不是倒了。苏联的共产党开始时人枪也很少,我们的解放军开始时人数也很少,但现在已经发展至两百万。国民党军队现在的人数比我们的多,但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据说苏联有一个工人,人家五年才能做完的事情他一年就可以做完,这里有一个道理,就是解放了的人民为自己而工作,所以具有无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打蒋介石、胡宗南并没有任何外国的援助,但是我们可以打垮他们,就是这个道理。不久,张家口以及其他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夺回来。

  艺术团体也是如此。你们平剧院接受旧的艺术,还要创造新的艺术。旧的艺术是有缺点的,尤其是它的内容,我看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历史本来不是帝王将相创造的,而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可是在旧戏中,比如孔明[6]一出场就神气十足压倒一切,似乎世界就是他们的,劳动人民不过是跑龙套的。世界上本来百分之九十的人是工人、农民,我们住的房子,都是他们双手盖起来的,土豪劣绅连个柱子都搬不动,可是许多的旧戏却把劳动人民表现成小丑。当然,旧戏中也有些剧本是好的,如《打渔杀家》[7]之类。有些旧戏你们可以改造它,用自己的创造力掌握了这门艺术,并且从政治上来个进步,你们就可能写些新的东西。打仗也是个创造,但这是死了好多人才换来的。一九二七年我在武汉时还是个白面书生,但是在以后二十年的战争中创造了打仗的新的方法。同样,我们党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和干部,在各种工作中都有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前途是我们的。打败仗我们不怕,不打败仗我们就不知道仗应该是如何打法。平剧这个剧种在延安曾有过很多的争论。平剧把老爷、太太、少爷、小姐写成一个世界,穷人就不算数。平剧的形式目前我们不忙改,只挑出若干需要修改的戏,首先从内容着手改造。过去在延安改造了两个戏,一个是《逼上梁山》[8],一个是《三打祝家庄》[9],缺点就是太长了。有些旧戏我看写的还很精练。希望你们大胆地进行艺术创造,将来夺取大城市后还要改造更多的旧戏。《恶虎村》这出戏应该把黄天霸改写成特务[10]。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国家组织第一是军队,没有军队就没有力量,第二是政府。蒋介石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我们的政府是压制恶霸、土豪劣绅的。至于我们有个别干部欺压老百姓,也要根据老百姓的意见对他进行制裁,因为他是人民的罪人。

  平剧在中国有很多人搞,国民党统治区那里有一摊子。我们这些同志在政治上提高了,将来到了大城市,要把那些旧的戏剧团体接收过来,去领导他们。如果单靠演旧戏,我们自然演不过他们。如果在政治上不提高,那我们就领导不了他们。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讲话记录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对晋绥平剧院演出队的讲话。

  [2]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3]陈谢,指陈赓、谢富治,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集团前委书记和副书记。

  [4]胡宗南,当时任国民党军西安绥靖公署主任。

  [5]边币,指一九四一年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的纸币。

  [6]孔明,即诸葛亮(一八一——二三四),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蜀国丞相。

  [7]《打渔杀家》,又名《庆顶珠》、《讨鱼税》,戏曲传统剧目。主要内容是,萧恩与女儿桂英打鱼为生,当地恶霸丁自燮勾结官府,勒索鱼税,滥施刑杖,父女被迫起而反抗,杀死恶霸全家,远走他乡。

  [8]《逼上梁山》,新编历史剧,中共中央党校大众艺术研究社于一九四三年集体创作,杨绍萱、齐燕铭等执笔,取材于小说《水浒传》。主要内容是,北宋末年,高俅专权,内忧外患交织,饥民惨遭杀害,同情饥民的禁军教头林冲因遭高俅父子陷害,被迫投奔梁山义军。

  [9]《三打祝家庄》,新编历史剧,延安平剧院一九四四年集体创作,李纶、魏晨旭、任桂林执笔,取材于小说《水浒传》。主要内容是,梁山宋江率军两次攻打祝家庄,因情况不明而失利,第三次攻打,改变了策略,派人打进庄去作内应,弄清了情况,联合庄内贫苦农户,里应外合,取得成功。

  [10]《恶虎村》,又名《江都县》、《三义绝交》,戏曲传统剧目。清代杨振纲根据小说《施公案》改编。主要内容是,清代江都县令施世纶升迁,路经恶虎村时,被庄主濮天雕、武天虬劫去。施世纶的护卫黄天霸与濮天雕、武天虬是盟兄弟,他借祝寿为名,入庄探明情况,当夜聚集同伙,杀死武天虬夫妇和濮天雕妻,逼死濮天雕,救出施世纶,并火烧了庄院。毛泽东看了晋绥平剧院演出团演出的《恶虎村》并提出修改意见后,晋绥平剧院曾对该剧作了改编的尝试。

 


063《毛泽东文集》第四卷 西北战场作战经验 一切以打大歼灭战为目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