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剧情“大”解析】不理解会不会是因为还没写到.…
这两天和半年不见得树懒同学见面了,又如常地聊了很多方舟剧情的东西。讨论中,我们发现,剧情里让我们产生的“不爽”,其实很多源于别扭的断章和过长的更新周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结论,希望由此能让你找到更好的方式来享受阅读故事的快乐。由于不是针对某一段具体剧情,所以才有标题里的“‘大’解析”(笑)。
首先,我想先和各位达成一些共识,这是下文展开讨论的基础(其实防喷声明 x);然后我会解释“不爽”这一个概念,这种不爽、“意难平”,在本文中着重限定为是源于不理解的那种,我也将会解释为什么我们会想要理解;接着将阐述本文的核心观点:“难以理解的剧情和动机都是暂时的,只是还没有写到而已,所以建议最好放平心态”。
一些共识
第一点是关于方舟本身的。
《明日方舟》的剧情是有细读的价值的。否认这一点就无法展开后续的讨论。剧情已经是显然易见地成为了它的特色之一,只要不是skip党,对这一点应该都是没有异议的。
虽然是在幻想世界观里,但讲述的却是带有现实主义厚重感的故事,这在手游里里并不多见。倒不如说,手游里认真讲故事的本身就不多,而几乎每一次活动都在认真讲一个完整故事的更是凤毛麟角。再者,方舟有两点更为突出的特色,即摈弃了“善恶二元价值观”的理念之争,和对理想主义斗士遇到的现实问题的细致讨论。作为一部流行文化的产品,方舟在“商业流行”和“深刻”方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平衡(绝大多数情况,多索雷斯夏活就是反例)。
还有一点要声明是关于对游戏的态度的。
本文旨在提倡一种观念,即
游戏的目的是要从游戏中获取满足,而不是让别人知道我的品味或者能力有多高。
所以,讨论剧情是为了从讨论中获取思考和阅读的快乐,而不是
为了证明鹰角的文案组真强——由此得出“喜欢《明日方舟》剧情的我真有品味”的结论;也不是
要证明“我能理解其中的奥妙而你不能,所以我比你更强”,从而获得优越感(至少不完全是 x);更加不是
想表明“我认为鹰角这样处理不好,那样写才更精彩”,从而得出“我比鹰角更强”的优越感;
如果是因为一时理解不了剧情或者人物、感到不爽,觉得自己理解能力被质疑了,甚至以“鹰角就是写得稀烂”来回避,那就更加没必要。这只是游戏、阅读小说,并不是能力检测,人和人之间本来就是难以互相理解的。
【当然,一月一更的手游文本,要比打磨完成度肯定是比不上出版的实体小说的,也不是没有过失水准的时候,那时候只需要以读者的身份否认其正统性就行了 \( ̄︶ ̄*\))】
所以一起来享受游戏吧——屁,《明日方舟》显然是一个月更小说,哪里算是游戏(x。一起来享受阅读吧。
剧情中的“意难平”
说是“要享受阅读”、“方舟剧情值得细读”,但是,当真的细读下去的时候,玩家就会遇到好一些难以理解的东西:
为什么 Outcast 这么突然就死了?
为什么罗德岛就这样在大雾中被劫了?
为什么 Guard 就这样“背叛”了罗德岛?
老陈在多索雷斯心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就是让人不爽的地方,曾经生动得我认为已经很熟悉得角色,突然间,做出了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我无法和角色共情了,仿佛他们由一个我熟悉的朋友变成了难以理解的、任人摆布的木偶。又或者我本身认为文本能提供足够线索让我理解,但是没有、或者不够。这种预期和现实的落差,确认感的缺失,让人不爽。
假如我们尊重作品,只从文本找答案,我们最多只能找到“合理的解释”,但依然很难从情感上接受,落差依然存在。比如在劫狱一节中,整合运动在天时、地利、人和都确实比罗德岛有优势;再比如,Outcast 秒杀的 6 个角色,似乎都是罪恶滔天、对世界威胁极大的大恶人,一个都不能放走。但没有足够剧情的支持,我只能理解,但不太能接受。
不妨用 Guard 的转变来具体说说。
第一层不理解,发生在对人物动机的不理解。明明在切城,我们的猫猫迷迭香才刚刚在 Guard 的协调下,和盾卫并肩作战,他怎么转眼间就 “反水” 了呢?在切城中,通过他的言行,我们似乎能体会到他的心境的发展,而在罗德岛上,他仿佛关闭了心灵。
这时,我们暂停一下细想一层。英雄拯救世界、人民爱戴英雄,这样的故事固然很王道、也可能很精彩,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发展和结局。当英雄放弃世界、或者人民背叛真英雄时,如果对作者有信心,我们更应该细想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
Guard 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承担着沟通罗德岛和整合运动两方的剧情责任,因为他同时理解并接受了两边的理念、同时受恩于两方(Ace、Scout 和 爱国者盾卫)。所以,这次事件中,他一定是处于一个两面不是人的尴尬境地;所以,必须有什么迫切的压力,使得他认为这种程度的“背叛”是必须的。
第二层不理解,发生在对作者的不理解。
通过上面的分析,作为读者,我大概理解了 Guard。从切城离开之后的整合运动残部必然经历了什么。可以想象,失去了所有旗帜——爱国者和塔露拉——的整合运动现在想必是一盘散沙、失去方向,而 “清算塔露拉” 是唯一能整合残部的目标了。
但这就是我作为读者的极限了,能理解,但还不能共情。人可以通过逻辑去理解,但要共情,还是要靠具体的故事。而写 Guard 的挣扎、以及最后下决定加入劫狱行动的抉择,则不同于上面这的“理解”部分。上面的只是读者合理猜测的剧情框架,和剧情演绎还是有区别的。
诚然,作者的文字(文学创作)和读者的阅读(文学批评)共同塑造了一部作品,读者有义务通过理解,重新构建出对故事框架的认识。但是,演绎是读者无法代替作者完成的部分——那就成了我的明日方舟,而不是鹰角的明日方舟了。
所以,为什么这个演绎会缺席呢?
戏外“意难平”的消解
此时,如果我们回顾之前的或多或少有点 “意难平” 的名场面,霜星之死、爱国者之死、瑕光那死都要参赛的倔脾气、叔叔玛恩纳的臭脸、凯尔希的谜语话,就会发现,这个演绎并不是缺席了,而是被断章,要写的,但是还没更新。
二次元手游的商业竞争力源于持续陪伴、持续更新、陪伴成长,它在生命周期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以 “连载中” 而不是 “已完结” 的状态存在着。是的,故事分析不能超出剧情文本,但是,未来的剧情文本其实也是文本。
爱国者之死发生在第七章,但要理解他的理念,需要第八章的内容。只有通过第八章对爱国者态度、战斗的描写、他在感染者中的声望、阿丽娜对爱国者的评价,我们才能更完整地理解爱国者——他是感染者的旗帜、他的生死事少,感染者的旗帜不能倒下才是重点。所以他不能苟活、不能认输、不能被降伏,他和罗德岛之间只可能有两个结局:被罗德岛杀死,然后罗德岛去击败塔露拉;或者杀退罗德岛,然后自己去清理门户。而且,这个老人已经太老了,这时候再让他放弃自己的理念,就相当于否认他的一生,他背负的重压使得他只能前进。
瑕光在上一次卡西米尔活动中,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她为什么这么坚持,明明她什么都不懂,也谈不上觉悟,为什么她能用命去拼。而通过她的档案和这次红松林的故事,可以确定,她是真的不懂,她只是拙劣地模仿着心中的英雄,也就是临光,然后死咬牙坚持下去而已。玛恩纳叔叔虽然在上次明面上总是对晚辈摆臭脸,但是新内容更直接地确认,他的坚持和武艺似乎都没有放下。
至于凯尔希,现在大家已经知道,凯尔希不是单纯谜语人,她只是没有细讲的义务罢了。她是凯尔希,而不是交代世界观的工具人。
所以,也没必要太过意难平,等更新就是了。然后在每次更新之间,还可以发挥想象力尝试猜测未来发展,这就成了源源不断的话题了。猜并不是为了猜对,而是猜的过程本来就很有趣。
虽然声明里说了,没必要评价鹰角的水平,没必要讨论这样安排好不好。但真的要说的话,只能说是“探索路上的表现并不稳定”吧。爱国者单看第七章的演绎也很高大,虽然我不懂,但我大受震撼;但红松林临光一家那个故事,真要说我还是更希望能放在上次的EX1,毕竟隔了足足一年,想必是有更多我没考虑到的取舍吧。
总结
和 Outcast 同归于尽的六名恶棍并不是没有塑造,或者会存在于未来拉特兰篇,或者肉鸽负面道具;Guard 的故事会有的,但是或许要在第十章、或者整合运动 SS、故事集(为什么不放在灯火序曲)。游戏嘛,还是要笑着玩。真希望以后能多点讨论剧情,少点恶意揣测。总是只和树懒同学聊,有时还是想要新鲜的观点和立场呀。
【对了,连锁竞赛的剧情我是不承认其正统性的,完全的品控灾难】
【多索雷斯假日中,我认为好的和我不想承认的则是有点难切割开,这种难受就是商业和叙事之间失衡了,这种意难平是没法说的。算是失败的尝试吧。】
【PS. 我是有剧情讨论群的,是一个很摸鱼的群,属于有内容就聊,没内容就静默半个月那种。讨论内容自然是没有挖到专栏那么深,但也有很多灵感还是从群友中来的,有兴趣的也可以加一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