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2兵团阵容豪华,出了一个大将3个上将,全军再无二例

2023-08-09 11:18 作者:兵说  | 我要投稿

作者:莫孤烟

1949年2月初,主席致电林彪和罗荣桓,让他们考虑抽调3个军南下加入渡江作战,威逼武汉,配合二野和三野夺取南京。几天后,主席又来电修改了原来的意见,决定派两个军南下。

林罗当即决定,让四野12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萧劲光率领40军和43军南下,这就是四野的先遣兵团。该部在渡江战役中归刘邓统一指挥,没费多少周折便攻克武汉三镇,显示了四野部队的强大战力。


四野无弱旅,林罗首长为何单单要抽调40军和43军先期南下呢?这个问题还要从12兵团的组建说起。

1947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成立了一个辽东前线指挥所,由萧劲光和陈云分别担任司令员和政委,程世才和萧华担任副司令员和副政委,统一指挥辽东地区的两个纵队和三个独立师。这一时期我军尚无兵团这一建制,但这个辽东前线指挥所及其所辖部队实际上就是一个兵团,在指挥上有其独立性。

到了1948年4月,辽东前线指挥所更名为东野前方第1指挥所,统一指挥三个纵队和五个独立师围困长春。9月1日,第一指挥所改称东野第1兵团,这也是我军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兵团。1兵团的司令员仍是萧劲光,萧华升任政委,陈伯钧韩先楚任副司令员,唐天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谋长则是解方。这个领导班子中日后出了一个大将,三个上将,一个中将,一个少将,阵容着实豪华。


萧劲光和刘亚楼在一起

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结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西柏坡发布统一全军番号的规定。按照这个规定,各纵队改称军,野战军之下设置兵团建制。总部给四野的兵团番号是12至17兵团。

四野原本是要乘辽沈战役后的休整期完成部队整编工作的。但形势不等人,平津战役接着开打,总部要求四野提前入关。这样一来,整编工作便来不及,就只能把四野原有的1、2两个兵团定为12和13兵团。从1948年12月起,1兵团就改称12兵团了。

12兵团参加平津战役时,所辖部队为40军、43军、46军。此时的萧华已调任东北炮兵司令员,萧劲光便军政一肩挑,其他领导不变。


众所周知,四野的38军、39军、40军、41军、43军为五大主力,12兵团独占其二,可见实力之强。不过,12兵团在平津战役中却没有多少用武之地,打天津时仅43军的128师(原6纵17师)参战,其他部队没捞到大任务。这是因为林彪交给他们的任务是包围北平并隔断平津之间的联系,攻打天津还用不上他们。

从林彪的部署来看,他是把12兵团当全军总预备队来用的。也就是说,万一北平和谈不成,我军必须发起强攻的话,那么打北平的任务就要由12兵团来承担了。由此可见,12兵团是林总心中最后才会打出的王牌。

在天津之战中,四野除了12兵团之外的部队基本都参战了,各部均有一定的伤亡损耗,需要一段时间休整。所以在执行南下作战命令时,林彪当然要派齐装满员的12兵团部队了,这就是为什么要选40军和43军先期南下的原因。


两个月后,四野主力全军南下,途中组建了14、15两个兵团。至此,四野的四大兵团才算组建完成。四野一共12个军,分别编入四个兵团,每个兵团3个军,每个军4个师。四野的每个师都在万人以上,因此每个军都有5、6万人,算上直属队,每个兵团的兵力高达20万人!

四大兵团成立后,43军被调入15兵团,45军调入12兵团。至此,12兵团便下辖40军、45军和46军。原40军军长韩先楚升任兵团副司令员,军政委罗舜初接任军长。后罗因伤离队,韩又主动要求去40军带兵,这才以兵团副司令员的身份率40军参加海南战役,之后赴朝参战,是后话


林罗刘首长

40军被“旋风纵队”,是四野五大主力军之一,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战斗力之强自不必说。45的前身为东野8纵,成军较晚,但成长极快,多次担任啃硬骨头的重任,也是林彪器重的部队。8纵司令员黄永胜此时已升任13兵团副司令,45军长便由12兵团副司令员陈伯钧兼任军政委还是8纵的老政委邱会作。

46军的前身东野9纵,人员多来自冀东,由地方部队升级而来。在名将詹才芳的带领下,该军在辽沈战役中打出了“白老虎连”这一著名英雄集体,在锦州城活捉了蒋军两个中将,也是一支响当当的劲旅。


四野渡江后的主要任务是歼灭白崇禧集团。白是蒋军中很能打的将领,林彪对他没有大意,调动12、13、15三个兵团,再加上二野的陈赓4兵团,总共约70万人的庞大兵力,对白氏集团发动围歼。

程子华13兵团、邓华15兵团以及陈赓兵团分成左右两个集团实施大纵深迂回,而担当正面进攻的,正是萧劲光的12兵团。为加强中路军的实力,林彪又特意把41军和49军交给萧劲光,5个军如泰山压顶,取得衡宝大捷。

衡宝战役是解放战争大陆的最后一次大决战,此战中45军的135师、134师,以及40军的119师都打得相当出色,战后被林彪点名表扬。而135师师长丁盛也一战成名。


萧劲光当了海军司令,12兵团机关也改编成了海军机关,12兵团番号一直保留到1952年才取消。40军最早入朝参战,打出了国威军威;45军和44军合并成立54军,参加了历次对外作战;46军则在百万大裁军中被撤销番号。

12兵团人才济济,能出一个大将三个上将,在各大兵团中之中没有第二例。此外,40军118师师长邓岳、45军135师师长丁盛、46军137师师长萧全夫也都是战功赫赫的名将。虽说他们因资历、山头等原因只是开国少将,但战功不亚于一些中将甚至上将。

12兵团阵容豪华,出了一个大将3个上将,全军再无二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