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瞎写(被迫当打工仔)

2022-11-13 21:27 作者:菩提树下的星辰月光  | 我要投稿

初二是关键一年。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时代下,中考的失利意味着什么。初中三年,初一衔接,而初二才是正式开始。初二的关键性问题在于大家进入了青春期,同时学业上,心理上以及生活上的各种压力开始先后来到我们的生活。

有人认为当了初二,和初一没有太大区别。事实上TA高估了自己,低估学科综合难度。其实大多数人会发现,从初一至现在这次期中的10次考试中,从初二开始成绩的幅度明显拉大。并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我们在某些方面考虑欠缺,不够细致,同时不够长远。

1. 个人目前8科的学习方法(学习现状,或者个人的解读与认知)

“大部分学生,需要一套超越个人经验体系的,即明确知道自己能不能用、什么时候能用、该怎么用的系统学习策略”-----《学习的逻辑》

不止一人问过我是怎么学的,记得是从归校期末以后开始的。说实话,我的方法并不是决定的,也不算特别有效的(因为父亲在这一方面,替我考虑的很周到),在这里浅谈几句。

语文这一方面,我并不是十分擅长,大家可以去问别人。(背背背)
政史的本质,其实是大量的记忆,而地生是识图(记忆)。小四门在初中阶段的难度适中,由于现在的制度,小四门拿到满分的人是越来越多的,所以在小四门上,我主要的投入方式读背与刷题。

1. 历史可以去画时间轴,罗列某个时间段的各个历史事件。记忆第一事件,也可以通过鱼骨图或者思维导图记忆。历史也需要读大量的书籍,这既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优势。

2. 政治分为道德与法治,在道德方面需要我们梳理健康、正确、积极向上的三观,而在法治方面既需要我们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要有正确的法律意识。但抛去这些应有的,其本质是背诵,中考的时政题主要还是要看新闻

3. 地理初中分为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主要记忆是记忆地图,记忆国家、城市外形,记忆城市人文特征等

4. 生物的记忆,是层层递减,一环套一环的。记忆的巧记就是记忆剖面图

5. 综上所述,小四门的关键还是大量的记忆,但是光记住不行,也需要刷题一定的题加深记忆。
 英语和语文相似,TA都是一种语言学科,代表了一种民族文化,所以语法是一个难点。语法的记忆不一定是记住公式,可以通过语感,也可以通过自己积累的过程实现。英语的基础是单词,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记,英语自然不会很好,除此之外特殊的句式结构也需要留心,相近意思的词汇也要记忆,在一词多义和几词同一的情况中要辨析用法,时态的与从句需要分别理解与应用。

听说读写是学校语文与英语的共同基础。数学与此不同,大家都会调侃到“会的有手就行,不会只能写下一‘解’”。数学有着独特的逻辑美,每一个公式的诞生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数学并不是只要往里面大量砸时间,便可以快速提升。每一个科目的快速提升都要时间的成效,时间只是一个因素,对于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也是至关重要。虽然数学我现在以刷题为主,但是在预习八下的第一章时做题便会吃力,为什么?一方面是对等腰、直角三角形概念性质等的不熟悉,一方面就是理解不到位。我预习不等式时拿《孙维刚初中数学》预习的,效果不尽人意,解不等式方程的频频出错也告诉我,理科的学习,基础的概念也是十分的重要。

物理现在比较简单,但从下学期的力学开始就是正式踏入了未知。物理作为一门颠覆三观的学科,难度不容小觑。有人总因为物理现在很简单,就很喜欢物理。其实本质上,不能因为简单就去喜欢,因为到了电学是考验我们理解能力的时刻,就像从平面几何变到立体几何一样,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一样。物理现在也是需要记忆概念为主,而从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开始,我们也就明白什么是“数理化不分家”。

但是正如坪田信贵在他的书(《所谓学习好,就是方法好》)里提到,“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好的方法,却未必适合你”

2. 

人为什么要读书?这是看我罗翔老师的视频的再一次思考。人类文明的延续,很大程度是因为有着书籍的记录,得以让人类文明一直进步,知识一直在延续与传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因为有了好奇,才会有兴起的萌发。学习兴趣并不是突然就能被激发的,他需要时间的沉淀,而我认为书就是充实人生与激发自我的强大工具。

以色列有图书馆 1000 所,平均 4500 人就有一个图书馆,仅 450 万人口的以色列就有 100 万人办有借书证。在人均拥有图书、出版社及读书量上,以色列居世界第一。”---世界各国读书量排名

我们处在和平的时代,也处在受限的世界,书作为一种知音,TA既是一种财富也是打开我们局限认知的唯一钥匙。《简读中国史》是我从小到大,众多历史书中最喜欢的一本,历史是有温度的,并不是一成不变。我们在字里行间,并不只是感受数字带来的震撼,也并非满足自己的虚荣,书是在改变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与认知。

小说所描述的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世界的人情世故。这也意味着,书给我带来的财富是不可描述的庞大。

3. 心理、生活

很多人在考前都会焦虑紧张,同时紧急拉响一级警报,火急火燎的复习,熬夜备战到三更半夜。事实上,这种焦虑的本质既是自己在考前的复习不到位(类似的本质也是相同),也是自己给自己在心理上的压力。

在今天的信息世界中,有许多的人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向你输送焦虑。他们可能是某音某快上的讲题老师,也可能是自己身边的“成功人士”等等。因为他们经历过,所以他们可以畅所欲言。但是时代的不同早就了如今的局面,心理上伤口的治愈是漫长且困难的,(弗洛伊德)“未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它们只是被活埋,并将在未来以更加丑陋的方式涌现”。我们会遇见那些因为学习,因为焦虑等而emo,而抑郁,而去世的人。其实年轻时,因为心理的退缩,这是一种认输,也是场悲剧。在此我建议各位可以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

心理与生活是挂钩的。比如你没穿校裤被主任拍照了,自然心情不爽,可能就会郁闷,渐渐emo。但是换种想法,自嘲自己的行为或者将心中的不满合理宣泄何尝又不是一种解脱呢?学习也是,不会的题不会知识点我们可以去背,做错的题我们可以高兴的说“我这道题错了好高兴!”,而不是面对挫折总是“哎,这道题本来会好可惜”“被老师骂了,以后再也不听TA的课了”诸如此类的话。

这些都是废话,你说他的目的虽然是一种宣泄,但是这不会改变你不会的现状。今天的我们很多心理上的emo,其实都是不能饶恕自己。“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塞涅卡.) 

内疚所遭受的折磨是活生生的灵魂的地狱。饶恕了自己,兴许才能活的更洒脱。

4. 认知、其他

“人们的本性,会使人们受到各种情感、思想和习惯的影响,我们的新歌外在表现在法律和制度上,是我们性格的需要”(《乌合之众》)

“为朋友献身显然是一种利他性行为,但为朋友冒点风险也是一种利他性行为”(《自私的基因》)

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些我认为重要的东西。首先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本质是筛除懒惰的人,像模型克莱因瓶一样,那些不努力或者努力不够的人会被筛除,成为底层人员,再次成功的几率少之甚少。

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拜金主义和完美主义。说实话,现在我认为所有哲学上的各种主义思想言论的本质都是一个思想,但他前缀的名称代表了信徒的倾向的。没有一个思想是完美无瑕的,换言之没有一种思想是完全的错误,他们的思想观念不断的被夯实。但是我们要警惕虚无主义,和一些过于极端的一些主义以及非正确三观的思想。

虚无主义将太多的事情认为没有意义,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摆烂。但是年纪轻轻就想摆烂,就不会有什么作为。我们可以不去追求高高在上的名誉,但是要用虚无的眼光贬低TA的存在。

(普通版里应该就我一个进前30了吧qwq)

瞎写(被迫当打工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