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大科技数字棉田试验地喜获丰收;一起来复盘
2021年,禾大科技在贝林哈日莫墩乡2000亩棉花育种基地,进行了数字化灌溉的升级改造,受到当地各级政府和农户的极大认可。好风送我上青云,2022年,禾大科技蓄势扬帆,进一步深化数字化技术应用,和乌日木则格得村签订了1000亩(除去林带、道路、电网设施,实际为940亩)托管服务,经过一个种植季的管理, 各项数据指标达到预期。下面,就再次回顾一下数字棉田做了哪些改造,看数字化技术如何赋能棉田管理,实现生态节水、体制增效。


数字土壤一张图

940亩数字棉田 5月摄
在棉田建设初期,我们对棉田进行了数字化土壤扫描。利用SoilOptix扫描测土车对整个棉田进行了土壤扫描,经过具有CMA检测资质的土壤检测实验室,得出数字土壤地图。

SoilOptix扫描测土车轨迹点
土壤CT扫描系统是一款包含伽马射线传感器、高精度GPS接收器、平板、计算机以及一些附件组成的高精度测土车。通过国际领先的高精度快速地勘系统,开过区域,计算机会自动显示接收到的各波段伽马射线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算法,生成高分辨率的数字土壤地图,为后续精准施肥灌溉提供数据支撑。

元素解析点位图

采样点点位图


搭建土壤地图系统,对农场进行数字化、网格化取土,土样送至具有CMA资质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有机质,pH等20项土壤元素指标。根据测土结果绘制数字土壤地图,对土壤养分情况进行可视化管理。

大数据平台 土壤数据呈现
灌溉设施数字化

田间出水立桩的数字化改造
通过灌溉节水的智能化、精准化分区管理和控制,全新一体化人性设计,多传感数据,人工智能算法,为立桩定制,新的灌溉方式,4G通信,北斗定位,棉花用水模型,省心省力,实现精准灌溉。

在田间立桩安装数字球阀

数字球阀通过运营商4G通信 实现远程控制

多种传感器接口 实时掌握设备在田间状态

将球阀根据灌区 划分轮灌组

可视化的灌溉操作 想点哪里点哪里

图形化显示当前灌溉状态 实现变为虚线表示该条灌溉组正在灌溉

灌溉记录清晰可见

针对特殊地块也可以单独控制 灌溉时长 分区管理

可以通过角度控制 调整水量

由令接口 在棉花收获前 轻易拆卸
分水井数字化
数字蝶阀可以采集到阀体开关单元开关角度、驱动单元电量,便于跟踪和管理,以更好控制地下管网的支管分水阀门;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学习数字蝶阀的操作指令,并结合其他环境和设备因素,实现智慧化管理模式;对地下采光差因素,数字球阀驱动单元扩展了太阳能板的延申定制,可以实现电源持久供电;新的管理交互控制方式,借助4G通信,国内的北斗定位模块,省心省力,解决用水低谷时人员下井开关难的问题。

主管分水处的数字化改造

通过数字蝶阀执行器 远程控制井下蝶阀开关

太阳能充电 远程控制终端 指令的发出和接收


田小二APP 控制界面
田间首部泵房数字化
数字灌溉水肥系统充分利用3S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以高精度电子地图、GPS定位为依托,可视化地展示农场基础数据、状态感知数据、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和灌溉执行情况,具备智能、简单、易用、高效的特点。平台对接各类IOT设备,一方面实时获取设备运行状态和数据(如土壤墒情、气象环境数据、植物长势数据);一方面对数据进行解析和图形化展示,使农场人员实时掌握基地作物的实时状态,不仅可以实现遥控式灌溉施肥,系统还可根据决策平台的指令和数据分析建议,实现按需自动灌溉施肥,实现人工+系统决策双操作模式。

对传统的施肥作业进行数字化改造 实现定时定量作业

通过数字施肥系统 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肥情况,智能设定施肥总流量和每小时施肥量;
结合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二代粉固体可溶性肥料智慧施肥系统,该系统主要分为两大模块,两大模块如下:
模块一,肥料溶解储存模块;
模块二,智慧施肥模块;
数字施肥系统将数据与数字平台深度连通,智能设定施肥总流量和每小时施肥量,单个肥料溶解储存模块可满足500-1000亩棉田水肥灌溉需要,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肥情况。

图形化 扁平化的操作界面 上手容易

各项施肥数据 一目了然

施肥数据可追溯
数据采集
农业信息感知是数字农业的神经末梢,是整个数字农业链条最基础的环节。通过集成各类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棉田环境变量,为数字农业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土壤墒情采集
通过土壤墒情系统,监测5层土壤,实时测量土壤温度、 含水量、电导率。

小巧的太阳能板 让传感器以最小体积 不影响农机作业



大数据平台数据呈现

根据一定时间段的曲线走势 给出灌溉建议
作物监测系统
通过作物监测系统,自动采集作物生长的高清影像,实时监测作物长势,为种植决策和种子溯源提供数据支撑。





气象监测
通过气象监测系统, 全天候监测【空气温度,湿度、气压,光照、降雨量、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对极端气象事件进行预警。

集成式气象监测站 搭配低功耗无线传输


农业遥感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农作物种植全周期生长状态进行监测,实现农作物基本苗、作物长势、产量预估、墒情、红外、叶绿素、吐絮、脱叶、采净等13项指标监测,为农作物种植生产决策与预警提供数据支撑。该系统逐步实现为对全部作物进行遥感全生命周期监测。


遥感一定时间历史记录
大数据展示平台
将数字施肥系统、数字蝶阀、数字球阀、气象站、土壤墒情、虫情测报等物联网设备与大数据平台打通,实现物联网设备在线数据的汇集和监测。系统可采集大气环境信息、土壤环境信息、水体环境信息和大田四情(苗情、墒情、灾情、虫情)等农田环境数据,对各类监测数值设置合理区间和阈值,超限自动进行预警(短信、APP推送、系统消息等),同时各个采集节点所采集的数据将自动整理分析形成数据仓库,并以图形化方式展现和存储,用户可通过计算机、手机远程实时查看数据,实现全自动运行监测控制。

所有的控制设备和感知设备集合一张图
大数据平台可直观、全面、动态地展示农田的分布数据、农作物分布数据、农作物长势数据、水肥数据、土壤数据、农田物联网数据、、农事操作、卫星遥感等信息,以数据为驱动,形成跟踪、指导、监测、管理的监测模式,科学指导农作物种植管理。

乌日木村数据大平台

数字农场管理平台
田小二 l 灌溉版是禾大科技自主研发的一款专为农业精准灌溉,实现高效节水的灌溉管理工具。农业人员通过该软件对灌溉设备进行相关操作和管理,实现灌区用水信息化、智慧化,有效节约人工,提高灌区的生产效率,达到节约灌溉用水和科学高效管理灌区的目的,对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和保障灌区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田小二农服组织版,是田小二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量身定制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平台以农服组织管理数字化为切入点,在保留田小二数字种植服务的同时,引入农服组织的多层管理体系,为农服人员提供数字化的管理工具,全面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帮助农服组织降低组织内部及与种植户间的沟通、协同、管理成本,将农业服务从经验驱动升级为数据驱动,提升农业服务效率和农业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是如何来实现数字化节水的。
通过搭建农业环境数据一张网实时感知田间数据,在田间不同灌溉节点分别搭建数字施肥系统,数字蝶阀区域分水管理,数字球阀精准灌溉,搭建灌溉控制一条线。所有的感知数据汇入到田小二管理平台,结合国家层面大数据,形成数字节水大脑,最终做到精准控制
服务及售后




提供详细的操作使用指南 汉语和维语双教程
用户反馈



节水模型(理念)

4R节水技术
在数字化节水技术框架之下,禾大科技将农学和灌溉相结合,独创“4R"灌溉模型,所谓“4R"即在正确的灌溉时间,用正确的灌溉方式和正确的灌溉量,灌溉的正确的部位。
正确的灌溉方式:
以出苗水为例,出苗水一般要浇四个小时,大概每亩地需要20方水。过去传统方式由人工去打开一般要浇水四个小时。现在依托于土壤的一些数据,结合棉花在这个生长时期的需水量,用科学轮灌的方式,先浇一个小时,再浇一个小时,之后再浇一个小时,用这种方式只浇三个小时。通过轮灌 就可以实现在出苗水期间节水25%。
正确的灌溉时间 白天作物的蒸发蒸腾量因为光合作用非常强,是夜间的5-6倍之多。根据这个特殊情况,尽可能优化灌溉时间错峰去灌溉,减少水分的蒸发量,从而达到一个节水的效果。
正确的灌溉量: 棉花在不同时期需水规律 还是完全不同的,不同时期保持不同的湿度 。比如说到后期吐絮期的时候专家建议应该减少灌溉,保持一定的旱性,这样更有利于它的吐絮。那么在 这个时期也能够做到节约用水。
正确的灌溉量 棉花在不同生产时期它的根系部位长度是不一样的,通过土壤墒情监测可以知道根系到了哪个部位。比如说到了花玲期根系大约长到30公分到40公分这个部位,那么我们会重点关注浇水,一定要保证这个部位维持在一个非常合理的一个湿度的空间,从而让这个部位能够充分的保障它的一个生长。
数据和结果


跟人工对比,数字球阀基础设施可以实现近5%用水节约;
模型算法可以实现超过10%的用水节约,且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产需求;
需水模型的潜力还可以进一步挖掘



实现了节水每亩地35方
节肥也跟周边的对比80-100块钱
在水肥的节省人工上面 将近节省人工80%
今年增产与去年同期相比 我们大概增产了80-100公斤
今年和周边的这个棉花对比 大概在30公斤左右
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系统为博州打造节水灌溉新模式,通过高标数字化改造后,完善了示范基地基础设施,提升高标准农田的实用性,改变农民的生产思维,从经验种植到科学中的过度改变,指导农民高效管理、生产,提升田块的生产价值,让农户更贴切的感受高标准农田带来的实际生产价值。
媒体及政府报道

博州组织部报道 吴书记很认可禾大科技

博州融媒体采访报道

各级别领导的支持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张献龙 实地到访乌日木数字棉田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朱玉贤院士到访乌日木数字棉田
砥砺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中国掀起数字化浪潮。禾大科技作为其中的一个弄潮儿,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相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的监测及管理平台,实现农田灌溉智能作业,提升生产精准化、智慧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