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外文缩写入志鉴刍议

2021-07-11 06:05 作者:王照伦  | 我要投稿

外文缩写入志鉴刍议*

王照伦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国际交流的日见频繁,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神速普及,致使一些外语单词,更多的是外文(主要是英文)缩写进入人们的日常用语中,并频频出现在各种传播媒体上,成为当今一种不容忽视的汉语现象。对此,我们的方志和年鉴怎么办?是视而不见,我行我素,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概吸收?这是每一位方志和年鉴工作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应辨证地对待这个问题,既不能一概排斥亦不能全盘接纳,要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步规范,在规范的基础上逐渐提高,以丰富方志和年鉴语言,使之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和为汉语的规范、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仅就外文缩写能不能进入方志和年鉴,以及如何在方志和年鉴中使用外文缩写问题谈点浅见,希望能引起同人的关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外文缩写进入方志和年鉴的必然性

    外文缩写如同汉语简称,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我们使用外文缩写,就是以其作为母语的人也经常使用。大家知道,经济文化先进的地区或者民族的语言极易进入经济文化落后地区或民族的语言之中。从小的方面讲,近二十年来,南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北方地区,南方特别是港、澳、台地区的方言自然也就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进而入北方地区,如:哇、打的,等等,成为北方流行的语言。从大的方面说,近代以来,西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中国知识界以极大的震撼,向西方学习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外文单词或外语缩写进入汉语并为国人所接受,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如:CT(computed tomography ,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DAN(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PC(person computer,个人电脑)、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不明飞行物)、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MTV(music television,音乐电视)、WTO( World Trade Organize,世界贸易组织), 等等,不仅在它们各自的专业领域广泛使用,也为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因此,这些外文缩写频繁地出现在学术出版物和通俗出版物上,就顺理成章了。我们还注意到,由于有些外文缩写被广泛地、频繁地使用,以致使得它的原文和它所对应的汉语被人们逐渐遗忘而感到陌生。例如,一个一般(非医护人员)患者到医院看病,当医生说:“你去做个‘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吧。”会把患者搞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而医生说:“你去做个CT吧。”绝大多数人会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一般情况下,医生对病人不会说“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之类的话,除非他是在作学术报告或者给学生授课。

    面对以上我们谈到的语言现象,或者说社会现象,方志和年鉴能无动于衷吗?我看不能!在CT、DNA、MTV、GNP、WTO等为国人普遍认可,一看这样的缩写就明白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舍弃这些简洁明了的外文缩写,还在方志和年鉴里大量使用“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脱氧核糖核酸”“音乐电视”“国民生产总值”“世界贸易组织”等,不仅读者感到别扭甚至搞不清楚是什么,我们自己也会觉得有些不合时宜。因此,不管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或者说自觉还是不自觉、主动还是被动地对待这个问题,外文缩写都会进入续志和21世纪出版的年鉴,并且将成为地方志和年鉴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果我们拒绝外文缩写在方志和年鉴中出现,一方面会使编者在记述一些人或事时很难做到简洁明了和恰如其分(例如“卡拉OK”,要用64个汉字、4个数字、2个日语平假名、1个英语单词、11个标点符号才能将它说清楚),另一方面也会使读者在使用方志和年鉴时感到不便。譬如,当读者从地方志或年鉴中看到“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通过查工具书才知道是CT后,他会有什么感想?只能认为这是编者在故弄玄虚!有了这样的想法,方志和年鉴对读者的亲和力就会大打折扣,他会感到编者这样处理被记事物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从而降低读方志和年鉴的兴趣。对于方志、年鉴和它的编者来说,没有读者即意味着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绝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出现。因此,科学地对待方志和年鉴中的外文缩写,为我们今后出版的地方志和年鉴赢得更多的读者,是我撰写本文的主旨所在。

    针对外文缩写在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中已经被人们使用的既成事实,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及有关部门和单位作出了积极的反应。有些权威的汉语工具书(如《辞海》1989年版和1999年版、《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等)收录了部分外文缩写,所以在地方志和年鉴中使用这些外文缩写不应有任何顾虑,不存在任何障碍。

    二、应注意的问题

    既然外文缩写进入方志和年鉴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那么,如何使它为方志和年鉴增色而不添乱,就成为方志和年鉴编纂学的一个新课题。为了使方志和年鉴更好地反映新的地情信息,编者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外文缩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什么样的原则以及如何具体使用这些原则来处理地方志和年鉴中的外文缩写,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大问题,一篇短文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种任务只能由一本专门的书来完成。在这里只提出3点原则性的建议,即:通俗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和市场性原则。

    1.通俗性原则。所谓“通俗性”,是指外文缩写的普及程度或者说公众的认可程度。也就是说,只有那些被广大民众了解的外文缩写才能在方志和年鉴中使用。如:CT、卡拉OK、MTV、VCD(激光视盘)、DVD(数字式激光视盘)、DNA、GNP,等等。而对于大多数民众不熟悉的外文缩写,应尽量少用(在不用不足以准确地反映所记事物的情况下用)或不用。如:PIN(个人身份证编号)、TA(教学助手)、PSP(“人员-服务-利润”)哲学,等等。

    2.简约性原则。这里所说的“简约性”,指在外文缩写和它所对应的汉语均为人们所熟悉的前提下,要看是否简洁明了而决定采用与否。在外文缩写并不比它所对应的汉语简洁或者简洁不了多少的情况下,应当用汉语。如:LAN(局域网)、HДC(增值税)、R&D(研究与开发,简称“研发”)、CUP(国际公司),等等。在外文缩写比它所对应的汉语简洁得多的时候,应当用外文缩写。如: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ЭКЮ(欧洲货币单位)、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等。

    3.市场性原则。这里所说的市场,就是方志和年鉴读者。我们应根据方志和年鉴读者对象的不同而决定外文缩写如何使用以及使用到什么程度。对于综合性的方志和年鉴来说,它的读者应当是大众,外文缩写应本着通俗性原则和简约性原则处理。而专业性、行业性、部门性的方志和年鉴,读者大都是专业技术人员,对本领域内专业性的外文缩写比较熟悉,可以使用本专业、本行业、本部门内人所共知的外文缩写。例如,在《山东省信息产业志》和《中国电信年鉴》中,可以而且可能必须大量使用与信息产业有关的外文缩写。如:PC(个人电脑)、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HP(惠普公司)、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D-ROM(只读光盘)、WWW(环球网)、ODBC(开放式数据互联),BBS(电子公告牌)、ATM(自动提款机),等等。在《山东省卫生志》中,WHO(世界卫生组织)、AMA(美国医学会)、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的出现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4.外文缩写的规范问题。我们在处理外文缩写时要熟悉该语种规范的书写方式,不能错。

    第一,大小写。英语缩写有常用缩写法、音节缩写法、缩写字母法、不规则缩写法等多种方法。以上所谈的缩写均为缩写字母法的缩写方式,这种方式的缩写要一律用大写字母。而在一些特殊的缩写中会有小写字母,如将Biological(生物学〔上〕的)缩写为 Biol。人名缩写要在大写字母的右下方加一圆点。如:J. H. Marshall(John Hubert Marshall,约翰·休伯特·马歇尔)。

    第二,正斜体。书、报、刊名称的缩写一律用斜体,并且不加书名号,采用缩写字母法缩写的一律用大写字母。其他的英文缩写要一律用正体。如:《科学引文索引》(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在20世纪50年代创办的国际权威检索系统),英文缩写的正确书写方式是SCI。

另外,不论综合性的还是专业性、行业性、部门性的方志和年鉴,为了扩大影响和使更多的人能看懂,建议在外文缩写第一次出现时夹注外文全称和它的中文译名。例如:WWW(World Wide Web,环球网)。

 

收入《中国知网》,文章网址:http://202.106.125.35/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6&DbCode=CJFQ&dbname=CJFD9902&filename=HLSZ200004007

被《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收藏,网址:http://find.nlc.cn/search/doSearch?query=%E5%B9%B3%E9%82%91%E5%8E%BF%E5%BF%97&secQuery=&actualQuery=%E5%B9%B3%E9%82%91%E5%8E%BF%E5%BF%97&searchType=2&docType=%E5%85%A8%E9%83%A8&isGroup=isGroup&targetFieldLog=%E5%85%A8%E9%83%A8%E5%AD%97%E6%AE%B5&fromHome=true#query--%E5%B9%B3%E9%82%91%E5%8E%BF%E5%BF%97%7C%7CsecQuery--%7C%7CactualQuery--%E5%B9%B3%E9%82%91%E5%8E%BF%E5%BF%97%7C%7CpageNo--3%7C%7CorderBy--RELATIVE%7C%7CqueryField--%7C%7CfldText--%E5%85%A8%E9%83%A8%E6%A3%80%E7%B4%A2%E5%AD%97%E6%AE%B5%7C%7CisGroup--isGroup%7C%7Cshowcount--0%7C%7CdocType--%E5%85%A8%E9%83%A8%7C%7CtargetField--%7C%7CtargetFieldLog--%E5%85%A8%E9%83%A8%E5%AD%97%E6%AE%B5%7C%7CorginQuery--%E5%B9%B3%E9%82%91%E5%8E%BF%E5%BF%97

收入《百度学术》,网址:http://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3f01ce4fa007ef1db7a9830bc503223b&site=xueshu_se

 


* 原载《黑龙江史志》2000年第4期。


外文缩写入志鉴刍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