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生活,是关于梦想与现实的较量


好像一座机械迷城,忽然出现在偏僻的郊区,一座一座整整齐齐地规划在一起,你甚至没法看到尽头。
外表斑驳,有些地方贴满了小纸条,装宽带、搬家热线,找YZ、招聘公主王子什么都有,在半空中,除了租户们的衣服,电线和网线交缠在一起,有些垂落下来,遮住了天空,阴暗、潮湿的角落无处不在,生活垃圾的味道凝固在空气中,掺杂着隆江猪脚饭和沙县、麻辣烫的味道,这是出租屋的印象。

城市的繁华和美丽,有时候与个体是无法相通的,无法产生共鸣的,就如鲁迅曾说过的,人类的悲欢也并不是相通的,就像死亡,死亡是个体的事情,别人没有办法参我的死亡过程。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来到这里搞建设、在这里糊口,只关心当下的工作。

我们参与了创造的部分,享受的部分留给了ZB家,这个时候GT体变得不那么具备吸引力,它容易变成了一种口号。
来到城市里生存或者生活,我们也必须问自己,我身处于这个城市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海德格尔)有人用现象学来表达,“无须理会智识的杂乱,只要关注事物,让事物向你揭示自身即可。”
“自身”在这里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意义。
肉身处于这种状态下,网络是我们最廉价的消遣和精神食粮,去到天涯海角都可以,只要有wifi,无论是以前的人人分享的互联网时代,还是现在各种需要付费才能享受的网络服务,它始终都是最便宜的消遣。
网络就像捆绑在我们身体上的一条绳索,它有可能绑在我们的脚上,也有可能绑在我们的脖子上。

这些城市里,没有了钱可以赚,没有了良心,你可以赚更多的钱。
城市里很多人都选择先当一条狗,他们泯灭人性,本末倒置,等他们无所不用其极获得了成功后,到处搜刮人皮肉心,来充实那副虚假的躯体和外表。我说的是那些到处挖掘我们YS和利用我们的YS进行获利的互联网厂商、骗子,他们让更多的年轻人沉浸其中,这种网络的美好与现实带来的反差是巨大的,跟西方的某些互联网公司一样,恶臭。
年轻人进城,是关于梦想,这是一种美好的寄托。说起这两个字,总是显得好沉重,尤其是80、90这帮人,曾经充满创造力的人,像金庸、三毛、窦唯、崔健,国内的老电视剧、电影,这些在文化上构筑了一个当下非常好的愿景和氛围,像60、70的那种激情不同,我们变得更细腻,更反映自我,比起当下的00或者10这代人,更显叛逆,这些话题我们以后也可以讲一讲,我的意思是,城市是我们实现梦想的地方,筑梦的过程是不畏艰辛的,这些美好的愿望都能让我们不那么行尸走肉,不那么消极。

但现实与梦想的差异比我们想的要大的多,排除SH赋予我们的期望、商业赋予我们的“成功”,这些梦想与美好,一般都随着现实或者成为一个成年人而风吹云散,所以给予孩童、青少年一个美好的年代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认清现实也是非常重要。但也不用太过悲观,年轻人会有自己的更好的未来,每当我或我们这些人试图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都是对未来、我们SH的一个美好的憧憬和提醒。
说到这里,其实有一类人可能比狗都还不如,他们就像影子,是城市里的一部分,就像电影《加勒比海盗》里的老水手,当他的儿子来拯救他的时候,其实他已经跟船融为了一体,然后……电影里真的跟船融为了一体。沉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劳任怨,他们是城市的血液和养分,他们是ZB家眼里的瑰宝,没错,他们就是大家眼中消费力狗都不如的中年人,中年男人。

对于这类人,你只能对他们致以最高的敬意,虽然他们像巴普洛夫的那条狗一样,驯化得没有了性格,没有了梦想,但他们选择了负重前行,背后带着无数个幸福的小家庭,这是选择下的责任。可能是送给你外卖的小哥,可能是跟你一起挤地铁的满脸疲态的中年人。我们这个SH,我觉得充满了包容性,我也很开心ZG能够有这样的包容心,能够选择,就是一种ZY。
“没有任何划定的道路来引导人去救赎自己;他必须不断创造自己的道路。但是,创造道路,他便拥有了自由与责任,失去了推脱的接口,而所有希望都存在于他本身之中。”

如果你现正住在这些出租屋内,处于这些繁忙又渺小的职位上,请谨记自己的梦想,谨记自己来到这里的初心,并坚持到拥有足够的力量离开这种漩涡!就如冠希哥说的:
Life is a f**king deam,人生如梦啊。
(图片源自于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