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2水之道-学霸该不该庆祝自己考试及格?

最近看到刚上映不久的《阿凡达2水之道》出现有趣的两极分化评论,于是亲自去看了原片,看过之后果然发现有许多话实在是不吐不快。
我不太会做视频,所以就只能以文字的形式呈现了。如果有哪位UP主引用了文章中的内容,请通知我一下,我去点赞。

2全球票房超过17亿美金位列全球影史第7名!》
很多阿粉就此证明那些阿黑们的言论是打脸。
然而这些人却最愿意嘲讽国产的《长津湖》、《流浪地球》是高票房烂片,这……《阿凡达》不也可以一样吗?
《长津湖》、《流浪地球》在我眼里也是烂片,甚至还不如《阿凡达2水之道》,差到我连吐槽意愿都没有,所以阿粉们到时候披我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别那他们说事了。
阿凡达2的票房成绩确实很出众,但是这就能帮阿粉们打阿黑“票房不如预期”的脸吗?
票房,讲挣钱,那就要看看挣了多少钱。阿凡达2的票房数字确实不低,但真的能算高吗?更何况“不如预期”并不是个绝对概念,而是个相对概念——只要是没达到预想水平,就是“不如预期”。
先不论“不考虑通胀因素的比票房是不是耍流氓”这件事。那就来看看收益率吧。卡梅隆导演先前说阿凡达2需要20亿美金才能收回成本,最近几天又改口为15亿,好吧就算你15亿,现在17亿已经收回成本,但这是个值得高兴的事吗?
那就来看看卡神曾经的辉煌:《泰坦尼克-1997》票房21.87亿,投资2亿;《阿凡达-2009》票房27.88亿,投资2.7亿(一说5亿)。这两部最终票房都是投资额的10倍,现在《阿凡达2》上映一个月勉强收回成本,这也能值得庆贺?!
阿黑们说《阿凡达2》不如预期,是因为对卡神水准的预期相当高,不说10倍收益率,5倍可以有吧?结果现在……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电影票房收回成本”这条及格线并不是“票房=投资”,而是票房要达到投资额的数倍才行,因为电影的票房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要归如影院的,如美国是40~50%,国内大约25%。在加上美国大片通常还要上亿的全球宣发成本,因此一部电影想要收回成本,票房需要达到投资额的三倍以上才行。】
班里一个过去天天拿全校第一的天才,现在只拿了个勉强及格的成绩,你觉得这值得庆贺?
我都有点分不清阿粉和阿黑谁才是卡神的粉丝了。

好吧,现在进入正题,来说说影片本身。
大棋?烂片?简单故事?
《阿凡达2》上映之后,全球票房并不尽如人意,10倍收益率已如梦幻泡影,就连收回成本都显得拼尽全力。而在中国《阿凡达2》的票房尤其差——于是阿粉们便说,这是因为中国观众审美能力不行。
于是,争论就更加激烈了。
首先说明一下,我学历不高,读书比普通人确实多点但也多的有限,甚至连电影看得都不多,所以我的评论,大家掂量着看就好。如果有什么逻辑或事实错误还望指摘,至于没用的话就不必说了。毕竟论理的时候被身份,这在逻辑学生属于“诉诸权威谬误”。
“审美”是个极富个性的事情,有人喜欢米开朗基罗,有人喜欢毕加索,谁更高级我不知道,不过我是真没看到有人否认《阿凡达2》的视觉效果的,至多也就是“不如当年阿凡达1带来的震撼感”。也没人评论各种异界动植物设计的好坏,质疑演员的演技,或是制作组是否用心。阿黑的槽点集中于剧情,感觉剧情烂。
对于这种批评,阿粉们是并不认同的,他们的说法是——剧情只是简单老套而已。
那么剧情简单和剧情稀烂有什么区别呢?
我是这样理解的,剧情简单但不稀烂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人物可以单纯可以脸谱化,但是一定要让观众能够明白(注意不是认同)他的行为动机;故事可以简单直白,但不能有逻辑和常识上太大的违和感;主题可以单一可以没深度,但不能生拉硬拽。
那么用这个标准,我们看看《阿凡达2》给出的答卷如何。
主题:阿凡达2的主题是什么?家庭!
但是“家庭”这个主题为什么要放在一部科幻题材的电影中用‘异族’、‘异世界’、‘异时代’这种观众很难形成共情的方式来讲?中国观众并不反感家庭题材,但中国家庭所面临的矛盾及困境毕竟与美国不同,更别说外星原始部落的家庭了。不过人性终究是共通的,许多人类面临的本源问题都是超越时代和国界的。但前提是,你的故事要有分量,
‘家庭’这个主题如何呈现?夫妻、父子、兄弟、母爱、成长……
但这些家庭元素,《阿凡达2》讲好了吗?
男主杰克夫妻的处事几乎从来不同调,没看出多恩爱,更别提有什么默契了。

至于男主父亲的角色,除了开篇5分钟伴随旁白的生活速写,正片中男主对于两个儿子的态度就是“命令老大,训斥老二”。正片中没有训导两个儿子成长,没有促膝长谈,甚至没有精神上的理解。

比如老二刚刚和“坏图鲲”链接之后的那场戏。杰克是怎么做的?当老二说我知道真相之后,杰克丝毫没有关心儿子看到了什么,而是帮助海族酋长压制了自己儿子的发言!而在此之后,杰克也没有对儿子的经历、看到的真相似乎也是没有在意,没有情绪疏导,也没有精神指导——至少电影都没表现这些,剧情直接切到老二小情侣不痛不痒的谈情说爱了。

兄弟情呢?似乎就是老大不断的给惹事的老二当垫背,一直垫到死。期间除了一次与海族少年的打架,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兄弟的契合度。
索尔达娜的演技相当在线,然而剧情并没有给这位母亲太多展现母爱的时间。
全片要说“家庭”,除了中间一次开家庭会议喊口号立Flag,结尾再一次一起喊口号“一家人就要齐齐整整”之外,就没看出更多了。

——等等,片尾的时候你家老大不是已经挂了吗?你们喊“齐齐整整”的时候没啥感情波动吗?
最后家人是Weakness也是Strength算是点题的承前启后——但是主题不是仅仅靠点题与喊口号就能立得住的,所谓“主题”是需要整部作品的人物刻画与剧情设计为支撑。
史诗电影无法兼容“家庭”这一主题吗?似乎也并不尽然,比如《权力的游戏》《教父》,都是在一个“宏大叙事”中将“家庭”极为丰满的。

主题“家庭”没讲好,再来看看电影还涉及到那些其他内容,这里直接引用一位UP主的总结好了:“种族、环保、友情、爱情、人道主义、爱护动物、政治隐喻、复仇、救赎、等等议题。”
——这么多内容,说好的简单的故事呢?
“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不要,无增实体。
如果《阿凡达》可以探讨如此之多的主题,而却偏偏选择了“家庭”只能更说明主题选错了——用最疏离生活的背景来让观众感悟生活问题,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如果单纯将“视效”作为影片的主题呢?虽然很少有人对卡神创造的视听盛宴存有微词。但我还是认为,一个错误的安排破坏了全片整体的观影体验,甚至让中段美轮美奂的海洋成为了负资产,那就是结尾的船中剧情——从进船战斗一直到受困沉船。
这段有什么问题?——空间太小了。


我个人的观影体验是:看到最后这部分感觉特别累,激烈的打斗根本没心情看,就盼着影片快点结束。结果最后还有冗长的一段“传授水之道内功心法”的剧情(结果最后还没用上),给我的感觉是极为拖沓。
不知道还有没有跟我一样感觉的观众。
我觉得这种观影体验不仅仅是3个小时的时长造成的,也有“视效”安排上的不妥当。
《阿凡达2》最为美轮美奂的就是中间1小时的片段,你的视觉沉浸在整个汪洋大海之后,清澈的海水灌满了你的视觉神经。结果到了影片的最后一幕,观众的视觉却被快速的扯入了狭窄阴暗的船舱之中。刚才在海中感受的宏大,一下子就换成了压迫感,因此对让观看时产生了极大的疲惫。
如果只看中间的那一个小时,《阿凡达2水之道》可以打10分;如果看前两个小时,我觉得面前也能到8分;如果要看3小时全片的话,我觉得只能到6分。
这回先说这么多吧。如果我没有遭遇阿粉网暴的话,也许会之后还会吐槽一下剧情诸多逻辑上的问题。跟大家拼一拼“到底是读书多的人更能发现剧情差,还是读书少的人会更感觉剧情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