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GPA劣势到世界十大医学院,披荆斩棘,拥抱星光

2023-08-04 14:25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 基本背景:


上海某top3 高校(手动狗头)

本科专业:Public Health

GPA:很低,不能说

主专业成绩:中上游

托福:95+,GRE:320+

科研:4段,本校*2段,医院*1段,杜兰大学线上*1段

# 申请结果:


3申2中:Karolinska Institutet Master of Epidemiology、NYU MPH



# Why Karolinska Institutet in Sweden?


其实刚开始我自己对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这个学校的了解仅仅源于很久之前我妈妈的百度(手动捂脸),在世界医学院排名前十,偶尔它的牙医专业还能排到世界第一。后来了解到我们学院与卡院进行过合作,学院内部还有卡院特聘教授,因此我对这个学校的印象一直很好。而对于北欧的印象,则大多有着《欢迎来到瑞典》里欢乐的肉丸与肉桂卷香气,这个处处体现着平等、安静和自由的地方,让人一直非常向往。


瑞典人不多不少的处事习惯,这和我们国家类似中庸的理念不谋而合。而不多不少、不争不抢但是严谨认真,是瑞典生活的底色,也是我比较喜欢的状态。


留学是一个权衡了很多利弊,考虑到环境、距离、费用以及未来发展的非常严肃的决定。但是好在从小到大,即使我在不断试错,家里一直都让我自己决定自己想做的事。在本科学习中,在科研中,在不断接触新事物中,我做出了继续读公共卫生,以及留学深造的决定。而促使自己选择北欧的,是一段常春藤夏令营当助教的体验。


这是一个为全国各地国际高中的学生开展的夏令营,邀请了常春藤名校的教授来助力高中生们进行一系列的科研计划。在课堂上激荡的讨论气氛,让我对于国外课堂活跃的Group work氛围相当向往。我和来自伯克利的教授聊到自己本科阶段潜心的三段不同形式的科研,从社会医学到环境卫生,再到卫生统计学的研究,再聊到助教工作,以及生物免疫领域的发展。我忽然发现,平等并且自由的课堂环境才是自己所追求的,也是未来培养自己表达以及工作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和美国相比,在北欧的瑞典,因为深深根植于北欧土壤的人文关怀、男女平等、文化包容,所以无论你多大年龄,无论你来自何方,无论你是否女性,无论你出身如何,你都可以一路前行,披荆斩棘,拥抱星光。


而今年由于新冠病毒的疫情原因,去美国反而成了不那么安全与友好的选择,因此在申请的时候也是着重将希望压在了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上(原定申请的12所美国学校也只是尝试性地提交了2所)。记得4月3日卡院结果出来那天,看到第一志愿流行病学的绿色录取通知,我悬着的心慢慢放下(其实也并没有很惊讶,自己心里还是挺有底的哈哈)。



# 申请准备与申请过程:


//A.专业课与成绩

GPA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在申请中的优先级很高。但可能在给分出了名严格,课程也很不容易的公共卫生学院中,高绩点并不常见。我自己在大一时期很喜欢上通识教育的课程,因此大一的GPA还不错。但是从大二开始忽然转入临床课程学习的时候,自己面临了一次绩点的滑铁卢(我真的是一个非常不喜欢背书的人)。当时真的有在努力思考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种死记硬背的课程模式,并且相比于背书,我更喜欢实践操作类型的课程体验(比如比起背诵解剖学,在医院实习自己更加得心应手)。当然,这段思考也被我放在了personal statement当中,在mentor的指导下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成绩波动原因。而后来随着公共卫生专业课比例的增高,我的绩点呈现了上升趋势。因此,即使有一段时间绩点不尽如人意也没关系,着重说明上升趋势即可。


//B.学生工作与社会实践我在大一大二时期在书院工作,也当过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的副主席。因此我的学生工作的经历非常丰富,比如与香港大学的书院交流、各项学生活动的举办等等。还有在红十字会工作和在医院实习的过程当中,自己考了上海市以及美国心脏协会的心肺复苏救护员证。我觉得这几项对于医学申请还是比较加分的。
另外,我的支教经历、2段在疾控中心实习的经历对于公共卫生专业世界观的培养,公卫人情怀的思考以及专业性的公卫现场调查训练都非常有意义。在我后来的申请文书中也有着重的突出比如在疾控的健康教育部门、HIV门诊的实习感想等等。另外在之前提到的夏令营中,我还给一位伯克利的免疫学教授当助教,最后也拿到了一封强推。


//C.科研项目与推荐信

我在本科阶段一共有4段科研经历,一段社会医学方向,主要进行的Dephi函询法;一段是环境卫生方向,主要进行的是细颗粒物导致代谢损伤相关研究;一段是医院实习的时候进行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调查;最后一段是在一位杜兰大学教授的指导下做的线上科研,有关骨密度基因分析。我的科研是每个方向都有,因此可能优势是公共卫生的每个方向都有涉及,但是可能也会显得不专业。最后在ps中,自己着重突出了两段科研的过程描写,在面对新方法时的学习与总结,还有实验技能的提升等等。


最后准备了4封推荐信,分别是学校1封,医院老师一封,杜兰大学教授一封,伯克利教授一封。分别从实验室科研能力、文献输出能力、统计学科研能力以及助教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推荐信的描述。


//D.标化考试

标化考试可以说是我的痛了。由于我们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安排非常满,前期基本没有整块整块的时间去准备托福与GRE考试。在暑假6月份之后,由于学校这边实习对冲,我有一段时间是常春藤助教+疾控实习+杜兰大学教授的暑研三个任务三管齐下(人快疯了)。之后到了9月份,自己还没有考出第一次标化成绩。我记得自己当时焦虑的睡不着觉,然后整天吃不下饭,靠一杯咖啡吊着一口仙气在图书馆复习托福考试。一个星期能瘦5-6斤。后来第一次托福考试,虽然能够预料到自己第一次成绩会不尽如人意,但是还是内心非常失落的(此时着重感谢GGU老师对我耐心的鼓励!在我考不出托福心态爆炸的时候,老师的鼓励真的超级暖)。在第一到第二次考试的准备期间,自己找到了针对性训练的方法,每天规定一个作业训练笔记等等,后来第二次考完有了很大进步。后来也没有继续再考(虽然在过百大神面前不能比…但是当时真的生死时速了,一边上课一边只有1-2个月左右的时间备考)。后来GRE也差不多,感觉比托福简单一些。找到套路和方法,可以适当找一些培训机构的视频来看。


所以提醒大家,千万千万要早早考标化啊!!但其实也不宜将战线拖得太长,尽量在几个月内考完。



//E.GGU给予我的帮助可以负责任的说,GGU在我申请上的帮助真的很大。首先表白一波GGU的mentor小姐姐。一位是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在读的学姐,还有一位是非常负责、非常耐心温柔的GGU老师。在我4月份签约之后,GGU为我提供了线上暑研的教授邮箱资源,然后我成功找到了一位杜兰大学的教授,在他的博士生下面开展课题。最后也成功拿到了强推。GGU还有许多与名校合作线上的暑期科研项目,尤其是在疫情的情况下,线上的暑期科研机会尤为珍贵。


然后就是ps和cv的修改,GGU提供的服务非常的专业,先是mentor指导写作思路,然后自己写出初稿,再一遍遍语音电话进行修改。最后还会拿到专业的外文团队润色。本专业的mentor对于学校专业、综合排名都会比较了解,而一个耐心的GGU老师更是会解答你申请阶段的所有疑问。


另外,还想说一点。GGU最值得参考的是它海量的案例,特别是对于标化成绩不满意或是准备时间紧(拖延症就是我)的同学来说,那些托福不过百、GRE分数不高的案例就显得尤为珍贵。当我自己因为硬件抑或是标化成绩不够高而觉得自己申请不到很好的学校的时候,GGU的老师会告诉你,之前有类似条件的学生申请的结果都非常不错!这样在无形之中能为自己增添非常多的信心。


但是最后还有一句忠告就是:我们的硬件条件与简历内容,GGU是修改不了的,它只能起到一个锦上添花,放大优势的作用。因此cv和ps的具体内容,主要还是靠自己努力去充实呀!


从GPA劣势到世界十大医学院,披荆斩棘,拥抱星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