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放弃亚洲第一大学全奖,我去美帝读博士

2023-11-08 14:18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背景介绍


本科:西交利物浦大学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GPA:3.63/4.0

暑研:Simon Fraser University暑研

校内科研:校内实验室三年RA

Offer:HKUST (GZ) MPhil、SFU MSc in CS、IP-Paris CS PhD-Track、Virginia Tech CS PhD、NUS CS PhD、UCSB CS PhD (with an Academic Excellence Fellowship)


一、关于科研


大部分研究型硕士和PhD的申请者都会把科研背景 (科研经历/成果, 明确的研究方向)视为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其中一环,不仅可以体现出自己的科研经历以及科研水平, 同时这也和申请时所需要的CV和文书联系十分紧密, 决定着文书和CV内容的充实程度.丰富科研经历校内科研有很多种方法, 但是大体上还是分成校内科研以及校外科研两类。


校内科研是一个花较少的代价就可以获得并且丰富研究经历的一个方式, 在熟悉的校园环境里和熟悉的导师同学一起做项目都会比校外甚至海外科研来的更轻松且方便。每个学校都会为本科学生开放很多的校内科研的项目,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强项去尝试着参与进去.校内科研会是一个让我们以低成本试错并且认识自己(是否有能力并且有兴趣在科研里面摸爬滚打)、选定未来研究方向的方式.如果进展顺利,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经历以及成果, 也可以收获一封强度不错的推荐信。如果通过校内研究的经历,发现自己对科研比较感兴趣, 那也希望大家可以全身心投入进去, 毕竟科研是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热情, 兴趣以及时间的。

 

我建议那些有想法走科研这条道路的同学们,可以尽早抓住校内科研的机会, 并且通过校内科研的经历来确定自己是否喜欢, 是否热爱, 是否有能力在科研这棵树上“吊死”. 如果发现情况不对劲, 可以果断跳坑去各种大厂实习, 开启自己的敲代码之路。

 

如果发现自己非常热衷于成为人类巨大进步中的那一小块拼图, 那我建议大家尽早决定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 因为申请PhD不止是看你的研究经历, 也格外地注重你和潜在导师的匹配度, 这个匹配度大体上指的就是研究方向, 当然也会包括一些研究视野.太晚决定研究方向可能会导致你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去做一些和未来你想涉足的领域无关的事情, 这样可能会成为一个申请中的薄弱项 (没错, 说的就是我自己)。又因为现在CS领域的方向五花八门,包括但不限于Machine learning、Computer vision、Wireless sensing、5G、HCI、Robotics等等,所以如何尽早选定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建议是,可以先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各个领域各个小方向是在做什么,并且应用到了什么程度.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在这个潜在方向上做一些尝试。并且是否读PhD这件事可能是会影响今后人生轨迹的一个重大决定,所以一定要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有热情去做科研,并且想在某个方向继续放光发热。

 

在确定了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之后,我们就可以选择申请一些校外科研的机会去对我们感兴趣的方向去做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并且也可以为我们申请获得一份质量不错的推荐信.暑研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校外科研方式,也是近年来申请中比较关键的一环。

 

关于申请暑研项目,我们可以去找到自己心仪的大学,去看看是否有开展一些官方的暑研项目,其次就是可以去找到一些在未来研究方向中比较心仪的教授, 可以CSrankings去找到合适的教授。然后在他们的个人官网中确认他们是否 愿意带校外的学生做研究,然后向心仪的教授发邮件去套磁就好了。

 

我在正式开展暑研之前就会担心如果没有做出任何成果或者没有任何出版物的发表会不会影响到推荐信的力度,但是在世毕盟老师和mentor的 指导下,其实暑研成果并不会完全代表着推荐信的力度.因为在科研中,拒稿的结果是很常见的.但是我们可以在暑研的过程中表现出我们的研究品质,已经其他的一些优秀品质,让暑研导师更加认可我们的工作.在暑研期间,比较重要的是meeting和report. 每次按时参加组会, 以及汇报自己的项目进展,主动的和导师沟通项目中遇到的任何事情.而暑研的主要目的是要推荐信而不是发出文章,我觉得这一点是我们在整个暑研过程中要认清的。


二、GPA


或许大多数PhD申请者都会说GPA/三维是在申请过程中最不占比重的一环. 这个观点其实并没有问题, 但是得有一个前提, 就是自身的GPA/三维要达到最基础的水准, 至少不能拖自己的后腿. 一个不低的GPA就相当于是申请过程中的敲门砖, 可以为我们敲开申请的第一个关卡. 也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学习, 去的一个不错的GPA。


三、申请过程


除了自身的三维和科研背景的提升之外, 剩下的工作无非就是正式的申请过程了 (选校, 文书准备, 填写申请)。

 

选校可以结合综排和专排进行初步的选择, 然后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以及喜好再对一些学校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经常去GradCafe 、一亩三分地等网站上看看,了解一下大家的申请进度和情况,以便调整自己的申请。

 

文书准备可以和世毕盟的指导老师以及mentor一起探讨之后,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叙述方式来进行. 同时也可以参考各个学校给出的招生要求以及文书模版进行相应的调整。

 

填写完申请之后就是开始漫长的等待offer和拒信的时候了, 建议这时候多和朋友唠唠嗑吐吐槽, 这样就不用自己一个人承受等待的痛苦和焦虑了。


四、关于世毕盟(GGU)


关于GGU,我最想说的和大部分都一样,那就是感谢。感谢培训师老师和mentor学长(UW计算机博士)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他们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我最需要的帮助,学长帮我修改文书总是很及时,老师总是很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他们的存在为我省了不少麻烦,也缓解了我不少的焦虑和担心。


其实对于找中介这件事大家肯定都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就好。其实我当时选择中介的时候也曾纠结过是否要找中介,也了解过其他的几家中介。我觉得GGU的优势在于它的培训师+mentor的制度,让人感觉有了双重的保障,培训师和mentor合作,为学员提供全方面的服务。还有GGU的半包方案比较适合有自我管理意识的同学,很多申请的过程步骤能够自己完成,只不过需要中介来帮忙提意见,并适时督促进度,有了GGU,你会感觉申请过程不再是孤单的,而是有人一直陪伴着自己的,这种心理上的帮助也许看起来不是那么明显,但是还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申请的。所以,如果你不是很放心自己的申请,或者觉得自己还是不能完全把控申请过程的话,那就找一家中介吧,而我觉得GGU是个很好的选择。




放弃亚洲第一大学全奖,我去美帝读博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