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交易注定是一条“孤独”的路吗?

2023-11-24 18:34 作者:巴赫交易论  | 我要投稿

很多朋友都说,交易注定是一个“孤军奋战”的行业,因为我们的思维和情感永远不可能被另一个人所理解

即使父母,他们也无法理解我们的心路历程以及其中的权衡和悲喜,你的所有努力可能在亲人眼中不过是具象化成一个“赌徒”罢了

亲密如爱人,他们也感受不到我们对市场的虔诚和热爱并与之共情,更多时候是看结果说话,没有胜绩你的梦想就没有意义

何况陌生人呢?共情难,建立共识达成交流更难。

就像我遇见的一些陌生朋友,交流时能感受到他们对交易和未来的满怀热情,想说几句自己的心得帮人少走点弯路。

提到最多的就是“不要沉浸于短线波动,要警惕长期交易下付出的买卖成本” “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频率,慎做就会少亏”

但是经常有朋友会接着说,总有些莫名兴奋的时候,总有些情绪跳脱想一出是一出的时候,道理我都懂,关键是做不到怎么办?

我说,是这样!这种“症状”初期会明显,但后面会随着打脸的次数增加而逐渐消退

此打脸非彼打脸,不是市场不按套路出牌让你觉得被驳了尊贵面子的“打脸”,而是特指狭义上自己用手扇自己的老脸。

就像我当年,夜晚寂静的只能感觉到自己,扛单爆仓的事像一根利刺一样扎进心里,让我左侧卧上不来气,右侧卧胸口发紧,脑袋里一会念头通达想着“年轻大好光阴,挺过去都不是事” ,过一会儿又懊恼于“自己不是小孩了,为什么能这么蠢”,有很多个凌晨,我都会在黑暗中睁开眼,打自己两巴掌解解恨然后继续翻来覆去

通过文字我能描述的只是一种场景、一种状态,而我无法形容的是曾经持续两年的亏损期中,生活中所有东西都失去色彩的感受,用八个字说就是整天忧心忡忡、意兴阑珊。

很多事,挨上一次,这辈子都会记住有多疼。

或者说只有亲身经历过挫折,我们才会对某些“危险的行为”有具体的体会和认知,不然都是一些大道理,虽然清楚但根本没有警惕心,交易者只能在“事儿”上才能学到确切概念

如果你认同这句话,那么也就应该明白新手要走的路上“学费成本” “犯错成本”是必然存在的,所以我一直建议刚入市的朋友,要用小账户并尽可能用最低手数来积累经验。

如果挫折必然要经历的话,我们唯一能控制的东西,只有代价的大小

还有一些朋友认为“不追求暴利,压低一下频率”是随手就能做到的事情,好像只要他想,理智就能随时在线。

但事实上,人永远想不到自己在狂热的预期中信心会膨胀到什么程度,破了一千看五千的新空间,破了五千看一万的例子太多了

很多老手的悲剧,在于他片面的相信了图表上短期显现的走势规律,以为“强势上涨”会一直持续下去,并在不同阶段内重复发生

因此,我经常说:

看起来你交易的是一个技术信号,实际上你是押一次特定图形结构、走势范围内出现单边的机会

看起来你押的是一个“有机会酝酿出单边”的图形,实际上你参与的是某个有利于趋势交易者的市场背景

看起来你分析了市场背景然后参与了局部走势的规律性,实际上只不过是某个时间周期内全球经济面动荡、风险事件频发提振了整体波动率,而你刚好在入市交易。

所以机会不会均匀分布在每一个交易日,它就像风口一样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出现,“大水出闸,小渠灌满”水平高的,水平低的都能或多或少吃到一些趋势红利享受飞上天的短暂快感

但当它不放水的时候,水平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高手在原地休息,新手在漫山蹦跶,看见一个坑就想赌一把是不是风口,不会停手直到把自己给“坑死”

在交易中学会“躺平” ,学会管理自己的盈利预期,是再难不过的事情了,可能需要你千帆历尽才能找到当初那个甘于接受平凡的心境,学了那么多,最后还是得学会平稳。

也有朋友说,你为什么一直建议我通过回测固化自己的策略,然后建立系统呢?我过去没有交易系统,也还可以啊,都习惯了。

其实这是错觉,很多人觉得一段时间的顺风顺水,就等于长久的万事顺遂,但他根本不知道这只是一个阶段罢了,不同时间段信心水平的高低变化(自我效能感)直接决定了你的各项素质能力,例如:

1、执行力

2、自律性

3、积极乐观、消极负面视角

4、对自身判断的认同程度

5、情绪自控力

这些像是“积木”一样垒砌成山,支撑了你某段时间内的好成绩,给人一种“时来天地皆同力”的感觉,怎么做市场怎么配合

直到出现某个纰漏,人为也好,偶然也罢,抽走了某一块“积木”后,整个状态就会以非常快的速度沉默无声的崩塌转变,偏偏我们还意识不到这种能力衰退,因为主观意识本身就是心态的一部分,被扭曲时难以察觉自身的扭曲

所以主观交易的风险并不是恶劣的习惯例如扛单、重仓、过度交易等等,而是主观意识的易变性本身就是最大风险,不可控的不是你的分析能力,而是不同环境下信心水平(自我效能感)的波动。

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一个固定的分析流程或思维框架就非常有必要了,因为你的心里有各种“评判标准”,例如我想等回调介入:

(1)盘中出现什么技术条件,预示回调可能性偏大——等回调思路是可行的

(2)预估的目标位在什么位置,你对回调幅度的认知——等待的目标是明确的

(3)回调到尾会以什么方式来表现,进场条件设定——计划实行的各项条件都具备了

策略或系统,其实就是我们归类出的一些理想化的“走势案例”,总结在某种市场背景下,走势最可能以何种路径去波动,然后找到其中的取胜之道。

也就是说,判断是需要基准的,是需要分析框架的,没有基准,判断就会随着信心高低而跑偏直到引发恶劣的后果,这就是我认为的建立交易系统的必要性。

当然,我说的系统并不一定非要表达成什么条例、示意图、框架图之类的,它是可视化的,也可以是内化在我们思维和习惯上的东西

就像有的交易者,他从来没有在意过“交易系统”的说法,但是他行事一板一眼都有恪守规则的纪律性。

写到这里回看,交易为什么孤独呢?就是因为有太多心理体验、思想认知是比较抽象化的,新手没有感受也就谈不上什么认识,而老手虽然有,但几年十几年且三观正、表达能力好的又有多少呢?能碰见一个同层次且乐于交流就是缘分。

所以达成高效率的有效沟通是很难的,要求相互必须有技术概念上的共识,举个例子。

两次交流的差别在于,前一个朋友(图1)用别人能理解的语言(有共同的认知基础)精准又具体的表达了自己对某些走势的疑问,然后一次对话间就交换了看法,一问一答皆有收获,有人收获了答案,有人通过回答加深了自己对某个处理细节的印象,近乎完美的高效率对话。

而后一位朋友就是最常见的同行交流,甚至可能还达不到这种深度,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描述疑问,同样对方也不清楚问题具体的指向,那么也就只能以己推人或者瞎猜了,很容易出现一个觉得被曲解了本意,另一个也觉得说也说不清楚的情况。

在日常交流中,很多朋友就是后两种情况,可能会觉得我有所保留,好像提一个小小的问题都不愿意讲清楚一样,但实际上那都是一些比较宽泛、模糊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技术概念和共识,我是实在难以在短时间内串联各个方面严谨作答,只能顺着说一个大方向,讲一些大道理了。

描述具体,提问精准的话语是对交流最大的诚意,我个人是很喜欢的,是不是学员都无所谓,所有能对思想能起到梳理和磨练的东西我都很喜欢,也时常受益于此。

但遗憾的是,同行间“所问非所想,所答非所问”是常态,孤独本身就是因为不同交易者对市场的认知有极大的差异性导致话说不到一块儿去,这种认知鸿沟极难抹平。

当然“孤独感”也不是有什么致命影响的坏事,会随着自我认知的建立逐渐消失,心智正常的人都会接受这一点,毕竟来市场里是赚钱的,不是来找人依靠的

而且坦诚的说,初期阶段交流学习的助益是最大的,可以降低走弯路的概率,但随着经验的丰富,越往后遇见的问题,基本都是需要独自面对的问题,别人只能提醒却无法帮他解决,例如性格弱点、恶劣习惯等等

沿着交易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最终挡道儿的会是自己的心魔。

也就是说,这条路上你在各个阶段会遇见很多同行者,但无论是谁,走到最后都是自己一个人面对,注定了的

以上,是我以一个交易者的角度谈谈对“孤独”的理解,希望有所帮助,最后感谢朋友们的阅读和支持。



交易注定是一条“孤独”的路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