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重返美丽新世界

2023-08-25 17:44 作者:重生之成为比格犬  | 我要投稿

注:此文章仅限于辅助理解重返美丽新世界,本人能力有限请读原文

框架:1—3章前置因素,4—10章分析,11—12章呼吁

四个问题:

1.      个人自由能与个人高度的暗示感受兼容吗?

2.      当内部专业思想操纵员经过科学培训能熟练开发个体或群众暗示感受性时,民主制度能尚存吗?

3.      暗示感受性的存在有利于个人及民主社会,但在何种程度上过高的暗示感受性天赋能通过教育中和掉吗?

4.      商人,牧师,政客对暗示感受性的过度开发,究竟达到何种程度需要法律来控制?

第一章:人口过剩

人口过剩与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将会对社会稳定,个人福祉造成负面影响。

人口的激增会对地球有限的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受此压力,社会经济将会岌岌可危。人们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平民百姓生活状况日益恶化。经济情况的恶化导致的政治动荡或公开的叛乱,中央政府必须强力介入,以确保公共秩序和政治权威。如此一来掌权者和官僚系统之手将会集聚越来越多的权力,独裁者也更有借口抛弃个人自由和民主传统,独裁思想横行,极权体制崛起。因为自由是不可能存在于一个战时体制或准战时体制的国家存活的,因为威胁始终存在,中央政府的权力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始终保持对整个国家的人和事的控制。(原话)

而权力的本质在于即使不曾可以追逐,甚至被迫拥有,掌权者也自然而然地去追逐更多的权力,权力既是贪婪。(原话)

在任何一个激增的人口与有限资源矛盾重重的国家,权力的诱惑几乎忍不住要蠢蠢欲动。

第二章:量、质、德

随着药物迭代和医疗手段的改进导致的人口数量的剧增,基因缺陷随之扩散,人口平均的体质和智商呈现出一种下降的趋势。

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如果手段良好但结果却甚是糟糕又如何解释?如何找到一条中庸之道,来解决人口质量日益下降与人们本来是要从基因库中寻觅优良基因的问题?

 

第三章:组织膨胀

第一章论述了人口过剩导致极权的兴起,第三章从科技的角度论述为何权力日益集中,组织日益膨胀。

科技的进步导致机器大生产的出现,机器变得越来越复杂,物流系统变的复杂和运转困难。这些问题只有实力最为雄厚的生产商才能顺利解决。在机器大生产和庞大的物流系统主宰的世界里,小人物缺乏运营资本,在于大人物们的竞争中,处于绝对劣势。于是小人物不仅亏本还会导致失去独立生产者的资格,小鱼被大鱼吃掉了。(原话)

小人物们的销声匿迹,导致经济力量被越来越多的一群人掌控,这群人就是权力精英。

这些权力精英直接雇佣几百万劳动者,遍布于工厂,写字楼,商店,又通过借贷使更多人购买商品从而控制住他们,再通过大众传媒,事实上影响了每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原话)。

试图以秩序取代混沌,以和谐取代杂乱,以单一性取代多样性,是人类精神的一种原初的,基本的冲动。

这是一种“整合的意志”。

科学其实也是追求同一性的过程。科学可以定义为不断减少多样性,已达到单一性。它试图忽略任何单一事件的独特性,而聚焦于这些单个事件的共性,乃至于提炼出所谓的定律,即可自圆其说,亦可以有效解释无穷无尽、千差万别的自然现象。(原话)

当“整合的意志”出现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时,会对人类造成危险。因为在政治领域。独裁体制被认同为一种成熟的科学理论或哲学体系,在经济领域,工人完全听从机器指令使企业运转良好,被认同为是一种完美建构的艺术品。人们将被取消自由而以奴役代替。

自然中,每一个人都具有其特殊性,但有文明(权力精英)借着效率为理由,或借着某些政治的、宗教的、教条的名义,试图让人们整齐划一,让每个具有特殊性的人去个性化,成为一个个同一性的人。为了适应这些具有“整合的意志”的组织,人们不得不去除自己的个性,否定原本多样化的人格,使自己顺从于一个标准模板,并竭尽全力成为一个机器人。

我们终究不是机器人,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我们的心理疾病增多。

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误把精神健康定义为预防精神病症状,症状并非我们的敌人相反使我们的朋友,症状之存在之处意味着存在冲突,冲突的存在则意味着生命的力量仍在为其完整和幸福做抗争。(原话)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作为机器人的我们似乎生活的更加艰难。在城市中,我们不是以独立完整的人格存在,而是作为经济功能的化身出现,而当我们不工作的时候,则以寻欢作乐的不负责任的形象出现。

种种因素导致的新社会中,个人价值是细枝末节的东西。因为在新社会中,“自我调节”,“适应”,“归属感”,“社会技能的获得”,“团队精神”,“集体生活、集体忠诚”等等成为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都表明社会整体比微观的个人有更大的价值和重要性,集体的权利远主要于“人的权利 ”。

新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机器人),都显示出了“动态一致性,”即为对集体高度忠诚,毫不松懈地渴望贬抑自己,渴望被接纳。

但是集体。一个组织既无意识也无生命,它的价值仅仅是工具性的、衍生的,它并无好坏之分,只有当它促进了作为团队分子的个人福祉,才能称其是好的组织。

但是现在,二十一世纪将会是世界元首们的时代,科学化的种族制度的时代,也会是“美丽新世界”的时代,将会是一个新的中世纪,一个赏心悦目的新世纪。

 

第四章:民主社会的宣传术

有两种意识形态宣传方法,一种是理性的宣传,无论对宣传者本身还是对被宣传者,这种宣传都符合他们合理的利益诉求,且有利于实际的运作。另一种是非理性的宣传,完全不顾任何人的切身利益,且是命令式的,它呼吁的乃是激情。

呼应理性与真理的能力人皆有之。但是相应非理性与谬论的倾向也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特别是当谬误居然可以唤起令人愉悦的情感,或者当呼吁非理性的激情时,我们生命深处那原始的,兽性的部分居然与之一拍即合。

今日的独裁者在他们的宣传中多半依赖重复,压制,合理化等手段。重复是指一些套话,让人们视这些套话为真理;压制是贬抑某些事实,让它们被人们遗忘;合理化是指通过唤醒民众激情,赋予激情以合理性,以达到维护党派或国家利益的目的。

未来的独裁者将通过这些操纵手段与永不停歇的消遣活动联系在一起,让大部分民众(机器人)都耗费大量时间在性爱、肥皂剧、神学、玄幻的幻想组成的不疼不痒的世界中,而不是生活在当下,生活在此时此刻,生活在规划妥当的未来。让消遣活动充斥人的精神和肉体,将理性的宣传溺死,而理性的宣传,对保证个人自由和民主制度的存续实在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章——独裁体制下的宣传

在现代科技大发展背景之下,极权政治系统将较低的领导阶层机械化,如此便出现了一种新兴人类——命令的盲从者,这些新兴人类的生理、心理都被驯化了。

这种驯化,来源于一种叫思想控制艺术的科学。

在这种科学中,希特勒是一个代表人物。希特勒认为:民(群)众其实轻如鸿毛,他们无法进行抽象的思考,越出他们直接经验范围的任何事物他们都绝不感兴趣,他们的行为并不取决于知识与理性,而是取决于情感和无意识冲动。正是这些本能情感和冲动,是她们形成肯定和否定态度的根源。

因此,一名成功的宣传家,务必要学会如何控制群众的本能和情感。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与社会直接发生联系。其一,作为家族、行业、宗教等团体的一员;其二,作为群众的一分子。团体是能够体现道德和才智的,就像组成团体的个人一样;但群众都是一些乌合之辈,他们组织混乱,漫无目的,不懂得明智行动和务实思考。身处在群众的每一个人,其举止都好像吞食了大量强力麻醉剂一般,是所谓的“群体毒药”的受害者。像酒精一样“群体毒药”是一种回顾能使人活泼、性格外倾的药物,它能使服用此毒药的人逃避自己的责任、才智、道德,变得发狂,如禽兽一般。

宣传家也是一名成功的演讲者和煽动者,他们通过演讲对群众下发群体毒药。让人们失去理智的力量,也是去道德抉择的能力。

与演讲相反,阅读是一种私密的行为,阅读者独自读着书,心思明澈。

在群众中已然没有理性的群众们,在无意识层面上,被宣传家们用“隐藏的力量”操控,宣传家们将群众隐秘的恐惧、希望、渴望、焦虑和挫折感昭告天下。

群众心中隐秘的东西被转化成过分简单化的思想,变成用陈旧的公式写成的一句句口号,不断地在群众生活之中重复,重复。

哲学教会我们,对那些看起来不证自明的事物要保持怀疑的态度。但与之相反,宣传则要求我们接受这些不证自明的事物——本来我们理应对其表示怀疑。

宣传家表示,他的论述都是始终如一,且是无条件正确的。论述的内容非黑即白,是一种“系统化的一边倒态度,来应对所有的问题。

这些论述都对应着群众之中的每一个个人无意识层面的情感和本能,即为没心没肺和道德低能,是“群体毒药”发作的症状。

此时,宣传家通过种种伎俩控制住了思想,要做的就是杀死思想。

宣传家需要通过命令群众不断前行又不断后退又不断前行,无谓的浪费时间和精力。(就像大众传媒一样)此时群众逐渐适应一种机械的,准仪式性的活动,直到它成为人们的第二天性。

 

第六章:兜售的艺术

短期内的宣传途径,需要宣传者调动愤怒和仇恨的情感,以收获心理的甚至生理的满足感,因为愤怒和仇恨的情感能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和降肾上腺素。

起初,民众对独裁是具有一种偏见的,但是当独裁者向他们宣传时,痛斥他们的敌人的邪恶,从而释放他们的肾上腺素,他们就充满激情,起而跟随了。

除了这种方式,宣传家们会使用另外一种较为温和的宣传途径。那就是将象征与被象征物之间画等号,将宣传家们用来描述某种事物品质的词语等同于事物本身的品质。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宣传。而理性的宣传是要宣传者对象征的本质以及象征与被象征物之间的关系有清晰的认知。

这种非理性宣传的原理,是找到大众的欲望,广泛的无意识恐惧和焦虑,寻求叙述的模式,将此渴望与恐惧投射在销售的商品身上,然后以语言或符号的象征构建起一座桥梁,听者穿过这个桥梁,便能将事实转化为补偿的迷梦,做了这个美梦,听者就能生幻觉,以为一旦购买了此商品,便能梦想成真。是一种将复杂事情极简化的倾向。举例:我买的不是橘子,我买的是“活力四射”,我买的不是牙膏,是“健康”,我买的不是畅销书,是文化和他人的赞赏。

音乐为非理性的宣传推波助澜。一个正常理性的人,要说要写或者要听别人说一些胡言乱语的东西,未免自觉惭愧;但是这些胡言乱语变成歌曲,让一个理性的人去唱去听,他将满怀愉悦,甚至获得知识的自信。

孩童遭受这种非理性宣传的影响极大。他们对世界及其运行模式一无所知,不知道批评为何物,甚至还不懂理性,即使初知理性,也不能很好地运用。

如果孩童被宣传家们所驯化,这些还同门长大成人后,就会条件反射式的购买产品,相信某种理论。

 

第七章:洗脑术

区别于以上三种“批量思想操纵”,这是一种区别于个人的思想操纵术。

其核心来源于巴甫洛夫的狗,他发现在长时间身处生理或心里的压力之下,被实验的动物们会表现出精神崩溃的所有症状。这些动物在即将崩溃之时,极易被植入新的行为模式。而这些在压力之下学会的东西,将在他的性格中落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让动物靠近崩溃的方法或者说提高狗对暗示的敏感性的方法,包括疲惫、受伤和各种疾病。

比如希特勒曾说:人们的意志力强度极高,若有人试图将某个人的意志和思想强加给他们,他们必然极力反抗;但是在夜晚,面对一个更强大意志的主宰力,他们会更容易匍匐在地。

此外,强烈的消极情绪也容易提高人对暗示的敏感性,有助于改变人的思想。

 

第八章——化学药品之诱导

在美丽新世界中,苏摩是民众的宗教。因为苏摩和宗教一样,有镇痛抚慰,提供幻像,使人感到希望,对现有的政权加强信心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迷幻药(毒品)的种类也在增多。

只要独裁者能保证这些迷幻药随处可以买到,那些这些药物当然可以用作政治目的,只需改变臣民大脑的化学作用就能使臣民们冷静下来,避免政治上的骚乱。在国运艰难之时,药剂师根据独裁者的口令促进兴奋剂的销量;而在太平之时,臣民太过警觉精力太过充沛,药剂师则在独裁者的指令下促进镇静剂的销量。在这些药物的作用下,臣民必然不会给主人造成任何困扰。

第九章:潜意识之劝导

人们真正的所见所闻,比他们想象之中还要多。那些大脑没有记住的所见所闻会被储存到潜意识之中,对人们显性的思想、情感、行为产生影响。

宣传家可以通过潜意识操纵民(群)众,但是群众又不知道自己被奴役了。

一个称职的宣传家不允许存在中立立场的人。必须将中立立场的人拉到自己的阵营,敌对的人软化立场倒戈到我方阵营。因此宣传家需要利用潜意识和意识进行洗脑。

针对高于阈值的意识,宣传家可以采用非理性劝导,即为前文讲过的将一些特定文化中绝大多数人认为绝对正确的理念与自己要宣传的产品、理念结合在一起。即将复杂事物极简化(将象征物与被象征物画等号)。

此外,潜意识和意识不是对立的,宣传家可以通过潜意识去影响意识。

实验证明,一个人如果对某些意识可见的形象的感觉,如果在潜意识层面与另一个形象(最好带上带有价值判断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则此人原来的感觉将会改变。

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一个人碰见某个意识可见的形象,而符合潜意识形象的词语与这些形象一起出现时,则这个人的心会更加兴奋激动。比如说人们喜欢体验强烈的情感,比如壮丽的爱情故事,悲剧,恐怖片。戏剧化的打斗场面,相拥场景能够在观众心里唤起强烈的情感;而如果在潜意识层面这些场面能与适当的词语、象征物联系在一起,会造成观众更强烈的震撼。

宣传家可以利用这点,在描述自己或者宣传某种理念之时,不停地将自己(理念)与动人的词语、神圣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一旦提及敌人则与贬义的词汇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英国最早提出的“频闪输入法”。定义为控制低于阈值意识的程序,对心理抵触程度较低的人有更好的效果。

第十章——睡眠教学法

实验发现,当人们处于浅睡眠时,和被催眠的状态相似。所以睡眠者在浅睡眠的时候,容易遭到或好或坏的暗示。如果暗示不断被重复,则睡眠者的身体机能会能够被改善或能受到外界干预,一些口号、公式、触发词会深深刻入印象深处。

除了处于睡眠状态的人,绝大部分清醒状态的人也是处于半梦半醒之中,好像梦游一般度过一生,只会听从别人的暗示,只有自悟才能说是真正的清醒。

在清醒状态之中,有两种人。一种是暗示感应者,另一种是不感应者。暗示感应者能够为高度同一化的社会政府高速运转,不感应者能够确保民主的存在。在一般生活之中,暗示感应者会比不感应者更为友善,更喜欢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暗示感应者常常存在自我焦虑之中。

第十一章——教育为自由

教育的根本,是为人类的自由。

个体与个体之间,其身心差别可谓天上地下。而降低生物独特性,全神贯注于较为简单的、更易理解的环境因素的观点被很多人认同,因此很多人认同统一模式养育。这是非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类出生就有自己的独特性。

自由的教育,首先需注重事实和价值。这些事实,包括了个人的差异性。基因的独一无二性;由这些事实推衍出相关的价值,包括自由、宽容、互爱。

自由的教育特别需要关注语言。

语言是一种媒介,能将我们的感受经验转化为象征符号,能够将即使的渴望、仇恨、爱意转化为稳定的情绪和行为准则。(在形而上层面)大脑将会在无意识中提取少量对我们意义重大的经验中提取词语,再对这些象征符号、情绪和行为准则贴上标签,与之分类。

这一转化过程,也称智识过程,由两种结果。一种是选择提炼的经验能够就事情的本质,以正确的观念系统做支撑,并选择合适的标签使其符号性质更为简单易懂。而另一种,歪曲事情的本质,以错误的观念系统做支撑,错误的选择使用标签;使其符号性质几乎无人能懂。

自由的教育需要教会孩童(青年)以正确的用语方式进行合理的教育,告知学生辨别正确、错误使用符号的方法;让孩子们能够学会分析宣传家们的话语(语言)。

因此,自由的教育前提是需要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价值观——任何宣传如果纯粹胡言乱语,且淫邪苟且,则我们立即抛弃;但如果仅仅是不讲理性,但与爱、自由等价值观是相容的,且不违背上述智识过程,我们则可斟酌其价值,考虑暂时接受。

第十二章——尚有可为否?

现代社会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保护人身自由的法律条文;但是关于心理自由的法律条文,则是没有出现过。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他都可能被强迫按照一个国家或国家内部的私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所要求的一样思考、感受、行动。而这些被心理管制的人,根本不知道他是一个受害者,他以为自己处于自由之中,但他其实身处一个无形的监狱之中;只有外人是看出来他不是自由的。所以他的奴役状态是客观存在的,谁也无法抹杀即使他自己。

因此,相关政府应该出台“心理保护令”,立法限制官员的权力,禁止“潜意识投射手段”,禁止宣传家使用任何非理性的宣传手段,完善民主程序。

如果宣传家(官员)们的权力得不到限制,则未来老旧古怪的政治形式将会得到保留,其政体本质则是一种新型的非暴力的极权主义。

作者提出了小国寡民的政体模式,在这种政体之中,人们相聚作为一种完全的个体相互交流,而不是仅仅作为专业化功能的人形化身出现。


关于重返美丽新世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