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作词作曲——作词篇4:口感

(1)口感
口感的意思是,一句话读起来是否流畅。这是一个音律上的问题。
比如“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这就是一个特别拗口的句子,也就是口感特别差。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在shi和si之间来回切换,就会导致拗口。
我们详细剖析一下。如果只是读“十四”,我觉得其实还是比较顺口的。但问题就在第三个字,加进来之后前三个音是 shi si shi,这就成了一个“翘舌→平舌→翘舌”的来回切换(变过去之后又变回来),这导致了它很拗口。
如果我在中间加一个其他的音作为缓冲,比如把这句话改成“十四不是十四”,shi si bu shi shi si,这样就破坏了这句话里“翘平翘”的来回切换,念起来就顺口多了。
这句话拗口的还有一些原因,比如它每个字都是si/shi,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说是同一个音连续地重复十遍;它的升调全部是第二声和第四声,像坐过山车一样,读的时候会使人的音高会在最高和最低点来回切换。这两个原因使得这句话读起来很累。
再来看看“海晏河清”与“海清河晏”。这个词正确的用法应该是海晏河清。
但细究起来,我认为海清河晏是更加顺口,口感更好。为什么呢?
看前两个字,分别是hai yan,hai qing。
hai是一个开口从大到小的发音,到结束的时候开口最小。yan的开口也是从小到大,qing则是一直保持很小的开口。由于hai的结尾是个音素i带来的小开口,qing也是以音素i开头的,所以它们连在一起读会更流畅。
可以默读对比一下,感受自己嘴部的肌肉动作。
如果单独读晏、清两个字,是yan读起来更轻松,qing读起来更费力。但是前面加了个海字之后,上一个字读完时,肌肉会余下一些惯性,这个惯性使得hai后面接qing胜过接yan。
说起来很复杂,但其实真正写的时候很简单的。我在写第二分册歌词的时候,就是简单的在心里默念对比了一下,然后选择了“海清河晏”。
接下来的例子是说没关系里的副歌。
说没关系里有这么一句:就算你一无所有,我永远爱着你。
这句话单看字面,其实文意不是那么顺,当初写的时候,朋友曾建议我改成“就算你一无所有,我依然爱着你”,但我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因为我这里是考虑到口感的。
因为这一句的旋律是,“我”是一个D的八分音符(短音),“永”是G的四分音符(长音),也就是说,这两个字是一种“低音短音突然跳上最高音”的情况,像这种前短后长+音高向上大跳,演唱难度是很大的。再加上这一句旋律本身又特别高,就更难唱了。
如果这句歌词用“我依然爱着你”,那这个“依”字就会非常难唱出来,歌手很可能会在这个字上缺乏力度(音头很难咬出来)。
再加上这句旋律,在“永”字是最高音+长音,这是整段副歌最高音的地方,给一个大开口强张力的yong,音韵效果会远远胜过小开口弱张力的yi。
毕竟歌词是要唱出来的。所以在这个曲子的这个位置,填“我永远爱着你”比“我依然爱着你”好很多。建议你听一下曲子,仔细感受我上面的描述。

顺带一提,我真的特别满意这一句的口感和口吻。
就算你一无所有,我永远爱着你。
这些音韵的细节,尽管说起来复杂,其实读一读就能感受出来,是顺口还是拗口。平时如果能读一些古诗词,会提升对音律的感觉(读出声>默读>不读)。古诗词的口感真的都很棒。
平时写词的时候,读一读、唱一唱,就能及时发现歌词拗口、演唱困难的问题。
每个人的发音习惯不同、口音也不同,即使是同样的词,不同的人唱起来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写词的时候还是要考虑下歌手的唱腔。
我在写词的时候,总是以我自己的发音为标准,最后落到虚拟歌姬上的时候,开口、张力、共鸣等音韵效果和我想的差不少,结果导致一些口感很棒的地方,虚拟歌姬却唱不出来。这也是我需要进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