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论文中如何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框架与步骤)

怎么使用结构方程模型?
- 构建理论模型
- 提出研究假设
- 给出变量操作定义
- 样本数据定义
- 信度效度校验
- 模型适配度检验
- 模型调整与修正
- 路径系数分析
- 假设检验与结论分析
- 理论模型
把研究的问题提炼成学术概念,再到不同的概念间去探讨关联关系,形成研究框架,框架图中需要对每个提到的学术概念阐述。
2 研究假设
每条路径都可以作为研究假设

3 变量操作定义
怎么样去测量这些变量,从抽象学术概念转化为可测量的学术变量
每个问题最好是有文献来源支撑,这样就可以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信效度也更好。
变量操作定义:一般用内容分析法、问卷法、编码等方法来进行定义。

4 样本数据收集
结构方程模型至少200-300个样本,在下面这篇文献中提出不同构面个数所需要的样本数量。
综合考虑潜变量的个数和对应的观察变量的个数

5 信度效度检验
- 信度:
含义:一致性分析,检验一个题目测量多次是否回答有偏差
指标:克朗巴哈系数
- 效度
含义:问题是不是能反应真实想测量的内容
指标:巴特利特球形检验
6 模型适配度
在Amos中画出模型图,导入数据,运行模型。可能会删除部分指标,修正模型
指标:

7 模型修正和迭代
反复修正迭代达到适配度要求
8 路径系数分析
9 假设检验
根据路径系数的大小进行假设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