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语

大家喜欢的话别忘了点一波关注呦

自序
我小时候胆子特别小,这是有原因的。我一向喜欢胡思乱想,上小学之前,常常喜欢住在姑妈家里,我的二表哥只比我大三岁,却一肚子坏水,总喜欢把我关屋子里装鬼吓我,还喜欢给我讲鬼故事,偏偏我一次次上当不长记性,久而久之,就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怕鬼。
但实际上我一直对传统的神话传说感兴趣,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子也变大了,除了那种没有脚,披头散发面无血色的女鬼形象以外,别的东西极少能让我产生恐怖的感觉。
慢慢的也开始读一些神话或者志怪类的小说,最先读的是《聊斋志异》,后来又看了《搜神记》、《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等。尽管能记住的东西很少,但仍然对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可要说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西游记》,我相信对很多人来说,接触电视剧要比小说早的多,我也不例外。在看了无数遍的电视剧以后的某一年,我终于通读了一遍《西游记》。
很多时候我就在想,要是我自己写些带神话色彩的小说(姑且这么叫)的话又该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念头动过很多次,每次也没有决心动笔,总觉得想想容易,做起来太难,毕竟我是连短篇小说都没有写过的人。可我又想:不妨开个头,然后硬着头皮走下去,看看自己能走出几米远,就权当是一种锻炼吧。

瞽语
我有一个不知名姓的亲戚,长辈让我叫他大爷,大爷在我们那儿大多数情况下不是骂人的话,而是大伯的意思。我大爷已经全无音信多年,我对他也所知甚少,忙碌的生活让我无暇他顾,所以也很少能想起他,多年杳无音信,可以说是生死未卜,但我真心希望他尚在人间。
他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莫过于身边的一只猴子,那时我还小,常常见到他站在农村的巷子里,牵着那只猴子跟人说着我听不懂的话,完了总喜欢管人讨杯粗酒,自己喝一口,再给猴子喝一口。村里有大人说他脑子不好,多数家长也不让孩子跟他在一起,可能是因为我叫他一声大爷的原因,家里人对于我站在旁边听他说话这件事,多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孩子眼里的世界和大人是不一样的,我并不觉得大爷脑子有病,因为从来没有见他发过神经,也从没见他打过人,连板起脸来跟人大声说话都没有过,只是他跟人家说的话,我总是听不明白。但他会讲故事,小孩子都爱听故事。
我接下来要讲的故事,就是从他那里听来的,时隔多年很多细节我已经忘记,也难免会用自己的想象添油加醋一番。故事的年代不详,只知道是很久很久以前,看在我费心费力回想的份儿上,大家姑妄听之。
“胡大夫,您回来啦!”
“是啊是啊。”一个中年模样的人微笑着回应与他擦肩而过的樵夫。
前面不远处就是村子,此时村子正横在夕阳的余晖里,多数人家的房顶正冒着炊烟,不时有土狗的叫声入耳,村后不远的地方,一条河白练一般平铺着,远处低矮的青山如黛,微风不燥,令人心旷神怡。
临近家门,已经能闻到鱼和米的香气,家里的小黄狗看到男主人回来,兴奋的抖飞身上的水,在一边不住的摇尾巴,然后冲着堂屋的方向轻轻的叫了一声。
木门一开,一个中年妇女满脸笑容的迎了出来,伸手接过男人手中的药匣,温柔的说:“当家的,饭做好了,桌上放着呢,我琢磨着你也快回来了,可巧就来了。鱼还热着呢,赶紧吃吧!”
男人看了一眼屋内,轻声问道:“双儿呢?”
女主人轻叹一口气:“这丫头,我让他在家学些女红,刚坐下没一会儿就喊着肚子疼,后来听说老李家羊不见了,跳起来就跑出去说要帮李大叔去找羊,我也知道拦她不住,随她去了,这会儿指定又在哪地方瞎转悠呢。你一定饿了,先吃吧。”一边说着一边把饭碗端到丈夫面前。
说话间,院门被推开,一个十几岁的少女猴子一样蹦蹦跳跳的进来。“爹爹!娘亲!”还没进门就听到她喊。
“看,小丫头片子回来了吧。”女主人笑道。
“双儿!我出门的时候你还穿的干干净净的,怎么这会儿弄得满身是泥,脸还弄得跟个小花猫一样啊?快去洗洗,跟爹和你娘一起吃饭。”男人做出一副生气的样子说。
只见这个少女布衣长裙,衣服虽新却粘上不少泥水,脸上又是泥巴又是红痕,但还满脸挂着笑,傻傻的看着自己父母。母亲本来表情凝重,看到她的样子不禁吃吃一笑回嗔作喜道:“明明是个姑娘,却比小子还野,想要嫁出去,难喽!”
“爹爹娘亲就把我当儿子好了,反正家里也没有男丁,以后我就给你们养老了。”
“只怕是当不成儿子,要当祖宗供起来喽!”
“爹!你看娘亲又拿我寻开心,哼!”姑娘说完嘟起了嘴。
“哈哈哈哈哈……”
在我的孩提时代,村子里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很重,长大了以后得知旧时更是如此,所以我很难想象像大爷所说的这一家人在当时环境下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按照他所讲的故事的设定,这家人住在某时南方邻水靠海的村子里,村里人多数以捕鱼为业,虽谈不上富庶却也衣食无忧,男人姓胡名本斋,自幼学医,医术精湛,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家境自是较为殷实。周围村子有人染病,家属往往登门求医,再加上胡大夫夫妇心肠又好,总算落下个好名声,颇受敬仰。二人成亲十余年,膝下只有一女,虽仍心有不甘,但实是把女儿当成掌上明珠一般,疼爱有加。
女儿乳名双儿,七岁上时,胡大夫打算给她启蒙,识得些字,于是给她定了一个大号:双珏。哪里想到女儿天性如男孩一般,学了几年,再也不肯读书,胡大夫也觉女儿家认得些字识些大体也就是了,也就不去管她。
村里人并不知道她的大号,也都如他父母一样叫她双儿,双儿天性调皮,但胜在心术端正,村民多数也是喜欢她的,这不还刚刚帮邻家找回了丢失的羊,邻居自是要盛赞一番,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