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有同理心并避免让同伴受苦
荷兰安姆斯特丹脑神经科学研究一项研究发现,老鼠有同理心而且会避免对同伴造成痛苦的行为,但是奖励足够高的情况下例外。伤害厌恶是指规避伤害他人的行为的一种心理,被看作是人类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这种心理在暴力,反社会的人身上会减少。研究人员认为此次在老鼠上的发现有望帮助科学家研发一种药物疗法,增加有精神病行为表现的病人的伤害厌恶心理。研究人员说,我们和老鼠身上都有这种防止反社会行为的机制,我们现在先可以利用所有高效的大脑科学工具探索如何增加反社会病人的伤害厌恶。
为了调查老鼠的伤害厌恶,研究人员在试验中放了两个杠杆,老鼠压住杠杆就可以获取糖果。当老鼠形成偏向从某一杠杆取食的习惯后,研究人员重新设置系统,让受偏爱的那个杠杆在受到老鼠的取食操作时会对旁边笼子里老鼠造成电击。研究人员发现,当它们发现那个杠杆在对同伴造成伤害,它们会减少使用该杠杆。
研究人员说,老鼠确实也讨厌对其他老鼠造成伤害。这点人类很像。
当老鼠偏爱的那个杠杆被设置成一次滑落两个糖果,老鼠依然会为了同伴回避该杠杆,但是当糖果增加到三个的时候,老鼠就变得自私了。
研究人员扫描老鼠的大脑,发现试验中它们大脑中名叫前扣带皮质的区域处于活跃状态,有研究发现,当人对别人的痛苦产生同情的时候人类这块大脑区域也会变得活跃。当研究人员使用局部麻醉减少老鼠大脑前扣带皮质区域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发现老鼠为了糖果不再规避对其他老鼠的伤害。
研究人员表示,人类和老鼠使用同样的大脑区域阻止对其他人/老鼠伤害不仅让人意想不到,也表明了防止伤害同类的道德动机在人类的大脑中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并且其他动物也拥有这种道德动机。
该研究发表在 当代生物学 期刊上。

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优化了行文结构,并且补充了部分内容。关于B站专栏翻译文章与原创声明的问题: 视频有“原创”和“转载”可以选,字幕翻译或听译必须投转载。专栏只有勾选或不勾选“原创”。 专栏官方在《【原创声明】正式上线啦》(CV2425181)置顶评论中特意指出:“翻译、改编等二次创作的内容,在不侵权的前提下视作原创”,因此本文勾选了原创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