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做孩子才不会抑郁?西安康宁儿童康复医院看抑郁吗?
行为上的过多限制,往往是束缚心灵的开始
有时候不会沟通的父母,一开口,就给亲子交流设置了障碍,打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男孩的妈妈:“他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对原来很多事情都没有兴趣,一开始只是觉得孩子太任性,没有管教好,但最近孩子情况越来越糟糕,一两句话说不对,就直接甩脸色、发脾气、摔东西,晚上睡觉也睡不好了,我在网上查了很多方法,比如睡前给孩子喝牛奶、泡脚,想着孩子休息好了,估计情绪能好点,但也没啥太大的变化。”男孩:“我真的很难受,我感觉活不下去了。”原来,孩子一直在母亲的“苛责”下生活,不能玩游戏、看手机,吃饭也必须要有时间观念,稍有不如意就指责谩骂。男孩起初不想让母亲失望,给自己的压力很大,努力做好母亲交代每一件事,可越是这样,好像越适得其反,逐渐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开始排斥所有的事情以及跟人交流。总而言之,母亲认为自己“高要求”的管理孩子,就可以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人。但这种“苛责”长期以往给孩子带来压抑和抑郁情绪,甚至开始排斥与人接触,喜欢独处,长此以往,孩子就抑郁了。

是他们挣扎已久却又无人回应的崩溃
很多孩子说,这么多年,好像一直在为父母而活着,从来没有真正开心过。听到这句话很多父母立马“急眼”:“好吃好喝地供着你,什么事情都依着你,你还说自己没有开心过,我们要怎样做你才会满意,真是白眼狼”你瞧,即便是在孩子痛苦呐喊时,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仍然是反驳与压制。每一位家长都很爱孩子,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生怕孩子的人生遇到艰难坎坷,但这个“怕”不由自主地让家长焦虑、担忧、控制、强迫,阻碍了孩子成长的健康节奏。

家长是孩子最后的堡垒,倾听好于一句“为你好”
研究结果显示,长期遭受打骂苛刻的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孩子,有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漠, 56.5%的孩子暴躁。此外,打骂、苛刻不仅让孩子身体上受到伤害,还会引起孩子消极的情绪,如怨恨、混乱、悲伤、仇恨、屈辱和愤怒,会造成恐惧和学习障碍。对于青少年而言,每一次小打击都会造成心灵的伤害,但却总有部分人习惯用饱经风霜的内心来审视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要求孩子和他们一样抗压。

要知道只有被父母理解的孩子,才有力量逆袭
接下来,建议父母这样做,让我们的孩子在“阳光”下肆意奔跑。专注于倾听,而不是说教。最好的做法是让孩子知道你会无条件地支持他们。既要温和也要保持执着。如果将你拒之门外,请不要放弃。尊重孩子让他们不会感觉不舒服的同时,还要强调自己愿意去关心和倾听。理解他们的感受。承认他们正在经历的痛苦和悲伤就能大大帮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支持。
能拯救孩子的,从来不是多光明的前途,而是来自于父母坚定不移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