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战德国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落后的通讯手段对战争造成的后果

2023-03-23 00:24 作者:史唠客  | 我要投稿

上期内容我们讲了德国的尴尬位置以及一战的爆发,鉴于德国的尴尬位置,它们战争的总体目标是在西线和东线永久保证德意志帝国的安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削弱法国,使其永远不可能再恢复为一个强国;与此同时,要将俄国尽可能远地推离德国的东部边境,并且解除俄国对非俄罗斯民族的奴役”。德国随后要吞并比利时和法国,并且将俄国的省份变为德国的卫星国。英国的商品将从法国市场中被逐出。德国的目标是将环绕德国的巨大联盟拆散,并且给予“世界警察”英国猛烈甚至是致命的一击。


但事实却是俾斯麦所设想的最坏的情境,在1914年变成了现实,德国不得不面对来自大陆心脏地带的俄国和外围海岸地带的英法的全力夹击。德国总参谋部认为,德国唯一的希望是利用其位于两敌之间的位置和强大的工业化组织能力,在俄国完成动员之前就击败法国。


德国的官员们完成了一次管理层面的壮举,他们征用了8 000辆火车,将160万人和50万匹马运送到了西线。德国人在西线席卷了中立的比利时,并且不停歇地行军作战。到9月7日,德军的前锋已经跨越了马恩河,距离巴黎仅有20英里。从地图上看,法军已经被包围,并被阻隔在其首都之外,德国似乎即将赢得战争。然而,德军总参谋长赫尔穆特·冯·毛奇很快就会发现,现代战争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德国纠集了一支数百万人的军队,分布在100英里的战线上,但毛奇却只能用19世纪的通信手段联系他的军队。无线电的配备很少,而且很不可靠;电话更糟;完全没有侦察飞机可用。


在1914年的9月,毛奇并不知道前线到底在发生什么,报告都要花上几天时间才能送到他的手上。一份报告可能会告诉他,法国人正在崩溃;而下一份报告可能又会告诉他,法国人正在进行反击。别无他法的毛奇派了一位参谋乘车前往前线。然而这位参谋被前线部队面临的风险吓坏了,并且说服部队开始撤退。


即便在一个世纪之后,我们也不比1914年的毛奇更清楚,这位参谋究竟是把一场即将到手的胜利变成了失败,还是将德国人从灾难中挽救了出来。但对那些认为胜利唾手可得的人来说,撤退的命令让人感到非常沮丧。这个命令“就像是晴天霹雳”,133预备役步兵团的指挥官说道:“我看到很多人在哭泣,泪水从他们的脸颊上滚落。其他人则感到很惊讶。”毛奇精神崩溃了。

毛奇

德国的豪赌失败了,而且它也没有准备后备方案。不过,德国的对手也好不到哪儿去。协约国的第一方案就像德国人预计的那样,是法国和俄国从两边同时进攻德国,将其击溃。然而,到10月,俄国人已经遭遇了一连串的失败,而法国人却全凭运气才没有彻底战败。英法俄三个协约国倒是有一个后备方案,即用英国强大的舰队将德国的战列舰封锁在港口之中,对德国形成海上封锁,然后吞并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这个计划进行得很顺利。但很不幸,这个后备方案只能一点点儿地让德国人和德国工业“饿死”,因此要取得最终胜利会耗时很久。


负责海军的丘吉尔力主将海上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海军将领们拒绝了风险过大的入侵德国北部的计划,但丘吉尔坚持认为两栖作战可以在中欧国家柔软的腹部撕开一个口子。英国人无视希腊的中立地位,在萨洛尼卡登陆,但行动却一无所获;在伊拉克登陆的部队,最终却充满耻辱地举手投降了;而在加里波利的第三次登陆更是一次灾难,丘吉尔的职业生涯险些就此终结。到1915年,就连最奉行海军至上主义的人也认识到,战争的胜败将取决于陆战。下期内容:要如何赢得陆战?



一战德国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落后的通讯手段对战争造成的后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