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新高一:如何赢在开局之前

看到我的文章后,新高一的家长说,迫切需要解决眼前的问题,诸如学校的分班考试该如何准备、高一的课程如何预习、要不要上课外班、强基计划是否参与等等;今天我就简析一下如何思考和处理这些问题。
新高一的分班考
各学校都会在8月份陆续安排一次全年级考试,多数学校都会考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四个科目,然后才公布学生的班级,所以大家习惯给这个考试定义为“分班考”。
先说一下学校这个考试的几个目的。
小强学校的超前学习选拔
小强学校座次排名的重要依据就是高考进清北的人数,除了裸分进清北外,还有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强基。这条途径的门槛之一就是学习竞赛,在竞赛中获得国金、国银的奖项和进入省队、国家队的资格,进而获得保送清北、以及特殊通道进入清北校测资格。所以小强学校的分班考试,数学和物理试题,一定会有竞赛题目,选拔出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有竞赛经验或能力的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比如初中就读于二十中的某位男生,中考已经签约了中等实验班,但通过这样的分班考就进入了第一实验班学习。
考试成绩用于普通班的分班参考,但同时也会结合中考成绩和选科情况,因为高二开始的走班上课,不是全科走班,三门主科是以行政班级为固定上课地点的,甚至还会有一到两个科目在本班授课,所以分班的时候分数是其中一个因素。
考试成绩作为进入实验班的条件
各学校实验班的构成中,有在中考前提前约定的,有在中考出分后约定的,也有通过考试成绩进入的。这应该就是家长们决定为分班考试做准备的原因了。
再说一下分班考的准备。由于各学校的情况不同,当下又处在高考的变动期,所以不仅各学校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同,每年的考试也会不同于往年,变数很大。有能量的家长可能找到一些特殊途径请老师讲分班考学习,但效果如何只有当事人知道,不做评价。家长坚持准备分班考是可以理解的,目的是为让孩子在暑假保持学习状态,不要过于懈怠,刷一刷网上找到的考试题就很好。我不建议大家全力以赴、全方位投入到备战中,因为分班考并没有明确的内容指向,训练相对盲目,普通学校更多的是以初中内容为主,所以保持一定的学习会有比较高的性价比结果。
下图内容收集于网络,真假不辨,仅作参考。




高中课程预习和课外班
新高一的学生一定要利用好进入高中前的暑假,不仅要对课程进行预习,还要思考这么多科目该如何学习、如何规划时间。由于时间宝贵,所以高一开设的9门课不可能做到全部预习,重点预习主科里的数学和高考选科科目,如果没有完全确定三个副科的科目,那就确定哪个就先预习哪个,比如偏理工科的学生,副科就预习物理和化学,偏文科的学生,副科就预习历史和政治,建议数学、物理、化学以及英语偏弱的学生可以在暑假选择课外班学习,但要注意改善学习方法,关键在于调动个人的主动性,建立自主学习模式。
在开始任何学习时,都要先想好如何学习,科学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强基计划
基,就是指基础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化学,这些专业就是大学里的基础学科,其他很多专业是在这些基础学科上发展起来的。强基计划,是国家发展战略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结合,目前全国只有三十几所大学有资格招生,具体的详细内容,不在此处展开。在此做几点提示:
1、强基的专业
是否接受强基的学科都是基础学科,所以家长和学生务必要考虑这些专业是否是自己想要学习的,如果不是,就不考虑参与;虽然现在不少院校为了吸引学生和家长,给很多专业增加了双学位(基础学科+热门专业),但毕竟基础学科是学生的主打专业,能否按时毕业以及在大三的时候不被淘汰,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2、强基的入围条件
北京学生重点考虑的就是清北强基,首先是参加五大竞赛拿到国金和国银奖项的学生,其中有直接被保送的,不被保送的可以直接以特殊通道入围清北的校测。其次是高考的分数,清北每年的入围分数线基本上在660分以上,除了2021年有人以630多分的成绩入围清华的文科强基外。其他学校也是以招生人数的5-6倍的数量确定入围的人数和分数线,高考分数是非竞赛学生和无国奖竞赛学生参与强基的主要条件。即使有省级别奖项,高考分数不够高,也无法入围校测。
3、如何利用强基
在学生和家长都接受基础学科专业的前提下,或者说一定要就读某所大学不考虑专业是否喜欢的情况下,有没有学习竞赛都可以报考强基,只需要在高三的时候根据孩子的成绩区间,选择相应的学校和专业即可。强基申报需要提交各学期的期中期末成绩,所以需要平时认真对待各科考试。
4、其他方面
以清北为例,每年分别在北京招生近100人,竞赛国家队、国金、国银等条件的竞赛生,也会有极个别数学省一竞赛生,以高考成绩入围的非竞赛生。非竞赛生中,有一些高考分数距离清北线10分以内的学生(也会有人符合这个条件却没被录取的),以各区头部高中的实验班学生居多,毕竟在高三后半学期,清北的招生老师几乎长驻在这些班级里,跟学生一对一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尽量争取学生选择自己所工作的大学。
我的建议是,对于初中已经选择了竞赛道路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和高中学校的情况来确定自己是否通过竞赛成绩进入名校,如果不锁定清北,孩子热爱某个基础学科,愿意为之付出,也具有一定的学科能力,那么还是可以在搞好校内课程的前提下,继续参与竞赛,毕竟高考成绩很难有绝对的把握,多一条出路确实可以多一个选择,但是切记是有前提的哟。对于没有竞赛经历且在小强学校的学生,高一的时候可以在学校的团体中尝试一下,仅作为开拓思维和提高自身要求的试验,不要深耕,包括小强学校跟各知名大学签订的各种英才计划、拔尖计划,有能力和资源的家庭可以选择一个进行尝试,以不影响课内学习为原则。
总结一下,竞赛,是万分之一的人参与拿奖的道路,某些竞赛学科即使拿到省一都没有进清北的机会,而高考分数才是进入名校的王道。多少莘莘学子学了几个竞赛,校内成绩也优异,但最后在高考中折戟沉沙。牢记“守住本心,做到极致”。
关注公众号,高考路上不迷茫。
本人微信号:Kitty-yan186010208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