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赤州大陆书》里兖朝、曌朝的一些简单设定。
一.兖朝
兖朝
(混元历483载—混元历765载)曾经是一个强盛的、拥有着辉煌文明的皇朝,它的制度和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
太元纵横录
》的时代里,兖朝已在贪婪的商帮、腐败的朝廷和外敌的入侵中不断溃烂,虽在
中宗
朝一度有过回光返照的局面,然已于事无补,最终还是被由赵晸建立的曌朝取代。 (1)首都
兖朝的首都是曾被历代王朝使用的
应天城
。这个城池被认为是处于中土居中的位置,有
鼎成山
和
龙升山
作为屏障,易守难攻,而且资源丰富,可为其提供丰富的资源。
应天城
的管理者叫
应天尹
,从三品,负责
应天城
的事务管理。 在兖朝时,应天城一共分为
宫城
、
皇城
和
外城
三个部分。其中宫城是皇帝、皇后、嫔妃和太子的生活、办公区;皇城是各中央部门所在的区域,外城则是百姓生活的区域。这里宫城和皇城均仿照
唐长安城
的设定。 在外城里有东西南北四市,又有
五凤池
和
曲江池
两个湖泊,这两个湖泊风景宜人,是应天市民争相宴游的场所。
兖朝
在建立之时就继承了已经被四个王朝使用过的
应天城
,后来这个城池在
曌世宗
时得到扩建。 (2)制度
兖朝在中央使用三省六部制(与唐制相同),在地方则使用
道、府、州、县
四级行政机构管理。 三省六部制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这里重点讲一下地方制度。 在兖朝平定豫朝灭亡以来的战乱、一统天下之后,
兖太祖齐翦
便将天下分为十余道。至兖末中宗时,天下一
共有
京畿道、朔方道、河北道、泾原道、广南道、沧景道、镇海道
等十五道。 每个道都由
观察司(行政,长官为观察使)、折冲司(军事,长官为折冲使)
和
行宪台(监察,长官为行司宪大夫)
三个机构负责管理,三个机构互不统属,均直接向皇帝负责。此外,中央还不时派出
采访使
前去监察巡视。 (3)兴亡的简单经过
在豫朝灭亡后的第七年,原
豫朝兖国公齐翦
建立了兖朝,而后平定群雄,一统天下,终结了战乱。后来,兖朝针对前朝做了一些改革,使得兖朝在前中期不断蒸蒸日上。 然而,到了后来,兖朝的政治开始腐败,领土也不断被
末葛、突卜
等外族蚕食,尽管在
中宗
朝进行改革、收复了部分失地、与
蒙兀
结盟并重创了
末葛
,但这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终于,在混元历765载,
曌太祖赵晸
通过“禅让”推翻了兖朝,至此兖朝灭亡。 二.曌朝
曌朝
(混元历765载—)是由
靖国公赵晸
通过兵变建立的朝代,与兖朝一样是一个辉煌而伟大的朝代,
《赤州大陆书》
中
中土
部分的大部分内容都与它有关。 (1)制度上的变革
作为兖朝的继承者,曌朝沿袭了它的很多制度,但也有所变化。从
太祖赵晸
开始,历代统治者大兴文治,加强教育,并对科举制度做出了一些改进,比如增加科目、扩大名额。同时,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监管,减少贪污腐败的现象发生,统治者不但减少了一些闲职的数额,还开始使用了一种叫做
“白衣御史”
的机制,以暗中对百官进行监查。
白衣御史
是朝廷为
监察地方官的政绩和不正之风
而秘密派遣的使臣。他们一般是从
三省、宪台
等与皇帝关系密切或精英文臣聚集的官署的中下级官员中选拔,在
紫微令、黄门郎
和
左右仆射
的推荐下,再经考核后由皇帝任命。也有直接让该道
观察使
和
行司宪大夫
进行暗中监察的情况,还有把因赈恤等其他事情而被派出去的
采访使
转换为
白衣御史
的情况。 同时,在中央制度上也有一点改动。除了一些机构名字的改变,从
宪宗宝成二年
开始,皇帝下诏从
仪部
中分出
教部
负责教育,后来,在
宣宗铜雀元年
又设立了
商部
负责经济,以
加强对经济和商人势力的管理
。八部从此始。此外,
太祖
又在
应天城
里设立了
市易司
,与原有的
市舶司
并称为
“二司”
共同负责贸易管理。 (2)对外
大曌初期也继承了兖朝原有的领土,后来,从
太祖
开始,统治者便开始开疆拓土。到
世宗定雍元年
为止,大曌的领土已较原来扩张了差不多一倍,不但占领了
突卜
的绝大部分领土,还扩张了在
西域
和
辽东
的势力;在
宪宗武定年间
,大曌平定了
突卜残余势力
发动的叛乱;在
宣宗铜雀年间
,
大曌太子赵宇秀
(也就是以后的
圣宗
)出谋划策平定了
广南道
和
西南地区
当地割据势力的叛乱,并将其势力分化瓦解;到了
圣宗
朝,更是和
坖烈祖于旭
一起在
海东国
挫败了
东瀛国
的入侵,消除了一场灾难。 当然,大曌朝也是个爱好和平的王朝,曾多次向西域与东海遣使与外国建交,长期与外国保持着活跃的贸易,并与北方的坖朝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到了
圣宗乾历年间
,大曌和大陆上的其他大多数国家建立了一个名叫
“大同协邦”
的组织,总部在
雍宁宫
(正殿为
大同殿
),以期维护
赤州大陆
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