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下滑投诉却上涨76.79%,汽车降价事与愿违
NO.482
作者:经天纬地
校稿:程程 / 编辑:致知
挥泪甩卖、骨折价放血......今年以来,国内大量汽车品牌为促销进行降价补贴。对消费者来说,这应该是个好消息。但黑猫大数据统计显示:汽车降价促销,引来很多提前下单购车的人投诉,其中3月投诉量环比上涨76.79%。而在“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下,今年3月前四周的汽车零售销量,环比2月同期居然出现下滑。

汽车挥泪甩卖, 引发投诉高潮
随着东风汽车在湖北开启史无前例的购车优惠后,国内众多汽车厂家紧跟着,推出各种品牌和车型,加入降价促销大军,纷纷打起价格战。应该说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非常利好的消息。
但愈演愈烈汽车降价潮,面临一个更残酷的现实!黑猫大数据中心联合黑猫投诉平台发布3月数据说:车市降价潮发生后,来自汽车行业的投诉继续攀升,截至2023年3月底,汽车领域投诉量上涨7成。其中,今年3月份,关于汽车领域的投诉量环比上涨了76.79%。

汽车降价引发不少刚刚购车或下订单的消费者不满。
投诉原因:厂家未兑现保价承诺
截至4月19日上午10点,黑猫投诉显示,理想汽车被投诉量累计为2456条,零跑汽车被投诉量累计为2456条,小鹏汽车被投诉量累计为1123条,哪吒汽车被投诉量累计为979条,蔚来汽车被投诉量累计为500条........

根据车主投诉原因显示:车主投诉的原因大多都是,汽车厂家未兑现当初的保价承诺。
如东风标致车主投诉称,他们买车厂家和“4S店”曾承诺对所购车型进行一年的保价,而在今年的2月份和3月份,无论是厂家的营销活动或新车型,都出现至少1至2万元不等的降价,先前购车的车主感觉很亏,厂家未兑现保价承诺,希望能退补差价。

价格战背后,销量反而下滑15%
汽车降价演变为所有车企通过“以价换量”保市场份额,争抢市场话语权的斗争。业内人士透露:2023年中国车市的开局有两个前所未有:一是销量下滑幅度前所未有;二是价格战激烈程度前所未有。
这场汽车价格战,并没有给车市带来好的影响,消费者抱怨厂家的降价促销,全是为了套路买车人,有被忽悠的感觉;而厂家则认为自己这场活动中,为促销拿了巨额补贴,没卖出几辆车,反而招来新老客户的不满,很不划算。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零售量为426.1万辆;截至今年三月第四周,国内乘用车总销量同比下滑百分之十五,即使考虑到今年三月,一些地方出台的补贴降价活动,可能会出现一波销量,但今年前三个月的市场表现,也是疫情爆发以来最差的一次。
降价虚情假意,消费者兴味索然
专业人士表示,汽车价格战的核心要素是降价,但这次价格战却在降价上受到了普遍质疑。在多种忽悠和套路之中,很多购买者发现,价格战并没有真正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一是降价车型多为库存车;厂家和4S店将本来经常搞营销活动,如正常的基础保养、装饰等,也做成打包价当做降价,让买车人表面上觉得占了很大便宜,实际上是厂家虚情假意糊弄消费者。
而地方专项补贴车型,则是真正的大额优惠,但这种补贴对买车人和汽车品牌,以及地域都有限制,限制了购买者的选择空间。看着是降价,实际上是为营销搞的限制性补贴。

面对套路,消费者再现买涨不买跌
业内人士称:3月这场充满“套路”的价格战直接让车市“哑火了”,过去每年的三月份,往往是在上半年中销量最高的月份。原因除春节后的修复效应外,每年四月份也是汽车展销比较集中时期,这期间很多汽车厂家都会发布新款车,所以三月通常都是为去库存,对旧款车进行优惠销售的时间,随后每年的四五月份,汽车行业会处于一个换代车、新款车上市交付的交替周期,汽车销售往往会有所下滑。
但今年3月前四周的零售销量,环比2月同期出现下滑。而汽车降价热潮的出现,不仅引来消费者的不满,出现大量老客户投诉,更会扰乱汽车行业的经营环境。很多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买涨不买跌。比如炒股、购房,很多消费者都是在涨价时入手,在降价时又都捂紧了口袋,持币观望。现在车子迎来了降价热潮,但也让不少有购车需要的人变得更加谨慎了,这对汽车销售市场来说,并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