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厦大法硕381分分享贴

当我在谈论考研的时候我在谈论什么
题记:真正有价值的事情,都不是轻松舒服能完成的,那些晨间的寂静,不眠的星光,清醒的克制,孤军奋战的坚持,暗暗许下的承诺,才是我真正热爱自己的时刻。
目录:
一、个人情况
二、书目、课程和老师推荐
三、心态调整
四、计划安排以及复盘建议
五、各科复习建议
六、其他建议
一、个人情况
我本科某政法院校哲学专业,三次跨考厦大法硕。一战差的比较多,二战距离厦大复试线10分,没有选择调剂,三战六月份左右正式开始,最终381分。虽然并不是400+的大佬,权当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和教训。

二、书目、课程和老师推荐
(一)书目选择
考试分析(官方教材肯定要买,是背诵的最基础材料)
基础精讲书(拓展案例和补充知识点,是客观题的基础,我主要用的是众合一本通,法理学用的是杨帆老师的教材)
真题(分章节真题和历年真题套卷,竹马App可以用来辅助)
模拟题(基础配套练习,众合实战演练,瑞达金题1500等等都可以买来做)
背诵教材(考试分析和背诵宝典为主,尤其刑法一定要背诵宝典)
(二)课程和老师推荐
刑法:车润海。基础精讲+主观题技巧课+背诵宝典带背课。
民法:岳业鹏。基础精讲+主观题技巧课+背诵宝典带背课。
法理学:杨帆。建议直接报他的全程班,好好跟着学120分是很有希望的。
宪法:马峰。
法制史:龚成思。
其他值得推荐的课程:杜洪波的主观题课,王卓如的宪法课,郑策的法制史主观题课,赵逸凡的风火轮,民法理不清楚逻辑可以听听李建伟老师的法考课,有助于开阔思路。
(三)一些相关的建议
不要频繁换书和老师,市面上的老师都很有水平,足够带你上岸。
选定老师之后重点放在老师教的知识,不要跟着机构搞考研饭圈。
听课的目的在于搞懂基础概念,不要追求速度,不要和别人比进度。
做题的顺序推荐:听完课基础配套练习——回顾知识点做分章节真题——完整过完两轮开刷历年真题——真题正确率95%以上做模拟题。
做题的目标在于搞懂不同选项背后的知识点,把做错和蒙对的题目好好搞懂,不要仅仅追求正确率。
把笔记整理在一起,考试分析或者精讲都好,作为客观题知识点的来源。
除了一些明显的错误,以考试分析为准。
三、心态调整
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同学都会遇到心态崩盘的问题,尤其二战三战甚至更多战的同学。这一点是人之常情,不要回避也不要以此为耻,我这个糙汉也曾无数次痛哭,这证明你在乎考研这件事。但是如何在心态崩盘之后回到复习状态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事情,有这样困扰的同学可以按照下列顺序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决定考研或者决定再战之前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以及是否一定要考研,如果只是跟风或者逃避工作之类的理由,慎重开始,不要自欺欺人。选择了就不要轻易放弃,成年人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负责。
是否有考研各个阶段的规划和每个阶段具体要完成的任务清单?
决定再战的话,是否分析清楚自己去年失败的主观因素?(后面会分享复盘经验)
是否量化目标分数构成和各科各题型得分状况?(后面也会分享经验)
家庭是否支持以及自己的物质条件能否支撑自己坚持一整年的考研?每个人家庭状况不同,不可能具有同样的客观条件,在考研之前要客观分析现实情况并想办法克服,等到失败了再把失败归因于客观条件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
想清楚以上这些问题之后能够基本保证考研期间心态不会出现大的动摇。明晰自己考研或者再战的意义和理由,就不会轻易放弃考研,有清晰的规划和任务清单保证每个阶段都清楚自己在做什么避免迷失在考研之海里,分析自己的不足和量化分数能够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纠正问题,理性分析客观条件避免自己推卸责任给外界,给自己不断找后路从而不全力以赴。
当然考研期间也会出现其他的心态失衡,以下是一些我个人的调节方式。
在冲刺期以前坚持一项运动,运动分泌的多巴胺是最具性价比的,如果不爱运动就散步就好了,这样也有助于缓解颈椎腰椎压力,为冲刺期做准备。
和家人或者研友交流,几个靠谱的研友能帮忙缓解很多压力。(可以骂脏话的那种)
如果失眠的话,尝试478呼吸法,具体做法百度。
把注意力放在完成自己的计划上,按部就班就是最快的,不要和别人比进度。
如果压力很大实在缓解不了该哭就哭,哭完接着学。(流着泪坚持也很酷)
偶尔吃点好的犒劳一下自己,但是别天天犒劳。(我摸着自己的小肚腩发出警告)
尽可能少熬夜,内分泌失调很容易emo。
远离给自己带来负面能量的人。
四、计划安排以及复盘建议
考研真的只是背诵和做题吗?不去思考而只是埋头背书和做题,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用机械性的、形式主义的方式进行着自我感动的努力,真的就能上岸吗?
有着清晰规划并按部就班复习,找出自己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的不足和漏洞并尽可能改正,不断进行复盘和调整,这些是你提高自己的分数的有效手段,尤其是二战三战同学,这是有效提分的前提。
(一)量化分数
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院校,接下来以该校往年最高录取分数为目标,这样才能让你有机会进入复试并最终上岸,这就是“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然后把量化这个分数,将其分配到每一科,然后每一科再按照题型分配分数。以我自己的量化分数为例:

(二)计划安排
这一部分,推荐去看小音学姐(微博ID:廴小音)的帖子,她的安排比我的要好的多。
(三)复盘建议
复盘是考研复习的重中之重,对于二战三战的同学更是如此。
有很多博主这一点说得很详细了,我只强调一点:一定要量化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措施。
比如今年公共课分数低,不要把问题归结为诸如“我英语本来就差”“政治看不懂”“这题太难”等很宽泛的领域,而是要进行具体化,英语是阅读、作文、完形或新题型哪个板块不行?政治是马原、史纲、毛中特、思修或者时政哪块不行?然后再深入量化。阅读出问题是词汇量?做题方法?马原出问题是原理没搞懂?帽子题没记熟?这样的话,再去克服这些具体问题才能让你不断提高。
在举个例子,除开知识之外,不要把问题归结为诸如“我不适合学习”“我没报培训班”之类的很扯的理由,这样复盘不如不要复盘。而是要去想清楚,自己为什么没办法坚持,为什么到后期摆烂,身体原因?并没有那么想考研?或者和别人比进度?或者想自己为什么没办法专注?想玩手机?任务不明?还是作息不规律?去把落实到具体的问题,用具体的措施解决,才是复盘的真正意义。
复盘的过程是对自己坦诚的过程,复盘不是给别人看的,不需要说什么冠冕堂皇的抽象理由,不需要把问题抽象化宏大化,并不是让你写什么学术著作,只有量化具体化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坦诚一点,踏实一点,自己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天赋异禀,但是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不堪,只需要找到具体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并坚定的解决。
五、各科复习建议
(一)英语
1.单词以及长难句的准备
考研英语的基础是单词和词组,所有的技巧都是锦上添花。单词词组的学习可以分为两部分:单词书以及单词软件的全面记忆+考研真题遇见的常见单词以及熟词僻义。
单词书我用的是恋恋有词的真题5500词,单词软件用的是墨墨背单词,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我选上面那本单词书的原因是它会列考研的原句,更方便我熟悉真题的语句。记忆的本质就是重复,所以不要在乎一开始会遗忘,建议每天背诵量大一点,滚动复习或者利用艾宾浩斯曲线去回顾。在单词书过了3遍以后,转为单词APP,墨墨背单词的好处就是它会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给你安排复习,然后用APP一直背到考前。(建议一天保底300个单词)真题积累的熟词僻义这个不多追溯,务必把近五年出现的真题单词全部解决。(文末我会放个网盘链接,是我之前存的一些资料可以作为参考)
关于长难句,选个自己喜欢的老师,我听的是田静老师的课,句句真研不错。但是也不要过于紧张那些长难句具体的细节,因为在考研真题中的长难句虽然常常是答案出处,但是关键在于切分主谓宾找准对应关系以及判断内部关系,而不是考察具体是什么类型的长难句。
2.具体题型的复习建议
(1)阅读
阅读我是听的唐迟的课,颉斌斌的课没有听过不做评价,技巧老师都会教,我重点说一下阅读提分的关键——归纳错因。只有精准清楚自己为什么选错,以及选对的时候其他为什么确定不能选,针对性的加强这样才有可能让你在考场上遇见什么难度的题都能做对,在英语上始终比其他考生更有优势。
错因可以主要分成两大类:一是单词和长难句读不懂造成的理解错误;二是做题技巧导致选错答案。前者不多赘述,自己多下工夫,再次重申,阅读的基础是单词,单词好好背,遇到不会的单词可以边做边查,因为到考试的时候这些单词你肯定要掌握的。后者我列举一些常见的错误:第一,定位错误;第二,定位句同义改写错误;第三,正反混淆;第四,过度联想超出选项原意;第五,不同内容嫁接(如主语张冠李戴);第六,偷换概念;第七,主被动混淆;第八;时态,绝对化表达,比较级最高级。以上错误非全面列举,但是应该能让大家明白,一定要精准地判断自己的错因,在二刷多刷真题的时候有意识地去加强,这是反复做真题的意义所在。同时,为了更好的归纳错因,每道题一定要留下做题痕迹,画出定位句,圈出关键人物关键信息,这是复盘的依据。
(2)作文
作文我听的是潘赟的课,其他老师没有听过,但是你选择自己的喜欢的老师即可,差别不大。我选择潘赟的九宫格写作原因在于可以自己组模板,相对更容易上手。具体的如何准备听你所跟的老师的安排,老师比我专业的多。在我看来作文提分的关键在于——练习和批改。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英语写作都算是弱项,因此在不跑题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不出语法错误和词汇错误尤为关键。在自己跟着老师的课拼成自己的模板以后,一定要拿真题作文的题目套自己模板试试看。接下来就是批改,我推荐用有道的网页版,它有提供考研作文批改的功能,是免费的!在练习——批改——完善模板的过程中,你的考研英语问题就不大了。小作文可以背模板,一共没多少字,需要自己发挥的也不多,注意格式就好了。
(3)完型、新题型
这两个题放在一起说,因为它们的做题方法大同小异,唯一的差别在于完型要多积累一些固定搭配和关联词。这部分听课的话刘晓艳、宋逸轩等老师都不错,但是不要执着于听课,一定要自己多动手练,去体会语句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完型20个选项基本上是各5个,连续重复一个选项不会超3次,一个小的做题方法就是从头做到尾,不确定的先跳过,然后回头再看那些不确定的选项会更好选,最后实在判断不出来就看那个选的少蒙一个。
(4)翻译
把真题的练练就好了,以句子通顺、是句人话为首要原则,优先翻译主谓宾,有些实在不知道的单词可以自己猜一个意思或者不翻译它,最终翻译分数大同小异,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不要花太多时间在翻译上!!!!
(二)政治
我是坚持徐涛强化班+腿姐技巧班+肖秀荣习题的复习大框架。
政治重点是理解和刷题,再听完徐涛强化班之后,刷两遍肖秀荣1000题,并记牢那些知识点,然后可以用小程序刷题,吃饭的时候或者出去散步的时候没事就刷。
腿姐的技巧班和冲刺班都不错,相对于徐涛而言,应试性更强,总结的一些知识点对我而言很受用。
最后阶段就是把各个老师出的模拟卷买回来做,肖四肖八为主,其他为辅,不要在意正确率,而是关注选项背后的知识点,各模拟卷题目涉及的知识点的交集是绝对重点,并集是今年政治考察大致范围。当然今年政治选择题实在太偏了,不过把握能把握的部分就好了,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政治满分。
至于大题,背肖四就行,或者腿姐救命班的知识模板+点默析的结构答题也OK。
(三)专业课
这一部分其实我也不算好,建议去看小音学姐或者其他专业课130+的大佬们的分享,我就提供一些个人的经验教训吧。
(1)全面背诵,不要遗漏任何知识点,现在出题越来越细。比如今年的从业禁止,法制史古代史简答题,宪法受教育权都出成简答。因此不要侥幸,全面背诵对于客观题也很有帮助。
(2)重视基础,把历年真题好好把握。对于去年各大机构的押题卷追求偏难怪的情况,我直接扔进垃圾桶,把握细节,超纲和偏难怪的分数大不了不要了,我把基础打扎实,最后的结果也不算差,超纲题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意义不大,不如把时间花在更具性价比的部分。
(3)主观题提早动笔练,不要等到所谓“背熟”的阶段,你背多久都很难那么熟。重点要锻炼自己的联系和调动不同章节知识点的能力,以及形成自己写论述题的固定模式。对于法基的案例题,提早动笔练,法条分析找出去年的材料每天背几个,分担最后冲刺的压力。
(4)走出背诵舒适区,试着主动回忆全书的知识脉络。比如尝试按照车润海的逻辑完成回忆整个刑法总则,或者用Word复习法:合上书打开个Word文档,然后开始从目录到知识点开始默写,写不出来就空着,然后翻书过一遍,隔段时间再去填充。比如默写法理学的各章节标题,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以及下列标题的重点内容关键词,并把重要概念含义默写出来,把记不起来的用其他颜色标注,再去背诵全书,过几天再去试着补充上一次没有写出来的部分,等到最后冲刺就知道自己薄弱点在哪,专门查缺补漏。
六、其他建议
可以采用一些学长学姐的辅助性材料,但是不要去采用所谓的课程,比如政治速成课,主观题速成课,他们再厉害不如教书多年的老师厉害。而且损失金钱事小,浪费一年备考事大,如果实在钱多,可以打给我,请我吃好吃的然后我顺便去南普陀寺帮你烧香。
尽可能屏蔽与复习无关事情的干扰,比如考研延期,比如社会事件等等,考上研有的是时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法改变的事情上。
少加一些考研群,留一两个讨论考研题目和知识点的群就好了,否则你要么沉溺在和群友聊天,要么被一些人影响心情(考法硕的奇葩太多了)。再推荐一遍杨帆老师的课,老师会很负责在群里答疑和批改。
不要考研期间随意开始或结束一段关系,尤其和研友!!!达咩!!!(已征求当事人同意)
劳逸结合,注重提高效率不要盲目堆时间,在十月份之前,日均高效八小时就很足够,放松最好起来活动下或者出门走走,不要玩手机当做休息,那样同样在消耗精力和注意力。
尽量稳定自己的作息和饮食,形成固定的生物钟。
不要做资料收集者,选定一份就好了,不要同时几份一起看,贵精不贵多。
不要迷信经验贴,不要照搬经验贴方法,比如精翻阅读,话大量时间做思维导图之类的,并不适合所有人,早点形成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
不要太过于追求完美主义,完成有时候比完美更重要,可以先完成复习,一轮一轮加深理解。
不要树立过于不切实际的目标和计划,要及时进行调整,直到适合自己。
不要过于神话考研这件事,按部就班去完成,三分钟热度没有用。
对于意见不同的研友或者其他人,尊重祝福一套送走,最后你上岸对方没有就是最大的胜利。
结语
我考了三年,我深刻知道,大部分人不会看到这里,即使看到这里,该踩的坑一个都不会少,但是我依然写下这些文字,因为在过去1000天中,我在反复自我怀疑和挣扎中才最终坚定自己的路,在深夜辗转反侧痛哭流涕中依然没有放弃最初的选择。坚持到最后,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真的很好,我希望你也可以品尝到这种滋味,当然厦大也很好,我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