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典籍之舜-《中庸》里的舜
评析典籍之舜-《中庸》里的舜
王照伦
『原文』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大学 中庸 论语》第22页)
『译文』孔子说:“帝舜难道不是1个有大智慧的人吗?他喜欢提出问题,并且善于审察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浅近的话。他隐瞒了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他善于表扬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他掌握好了好、坏两个极端,对老百姓使用折中、恰当的办法进行治理,因此,这就是舜之所以被尊称为舜的基本原因!”
『评析』在这段文字里,孔子赞扬了舜的美德,舜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而不是眼睛只盯着别人缺点和错误,对黎民百姓实行仁政。
『原文』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大学 中庸 论语》第27页)
『译文』孔子说:“帝舜算是个最孝敬的人了!他的德行高尚,是个圣人;他地位尊贵,是个天子;他富甲天下,拥有普天下的财富。宗庙祭他,子孙维护他的基业牢不可破。因此可以这样说,有了圣人的崇高德行的人,就必然会获得相应的天子的地位,就必然会获得天下的财富,就必然会获得黎民百姓的的赞誉,就必定会长命百岁。所以,既然上天生育了万物,就必定会按照它们固有的资质而受到厚爱。因此,对于可以通过栽培能够成才的树木就细心呵护它们使之成为栋梁之材,而对于那些不可救药的树木就顺势让它们毁掉。《诗经·大雅·假乐》上说得好:‘快快乐乐的君子,美德盛明。让上天和老百姓都感受到了快乐,上天就赐给他福禄。上天会保佑他做天子,让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因此说,上天一定会让有伟大的德行的人接受天命做天子的。”
『评析』在这段文字里,孔子把舜作为德行的楷模,告诉世人,认真修炼提高自己的德行吧,有了德行,地位、财富、名声,等等一切美好的东西,上天都会赐给你的。
『原文』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大学 中庸 论语》第39页)
『译文』孔子遵循尧、舜以仁德为本的传统,模仿周文王、周武王的礼制,认为周文王和周武王时期上顺天时、下合地理,是理想社会的样板,他把恢复周文王、周武王时期的礼制作为自己的人生最终目标。在孔子的眼里,尧、舜的仁德好像天地一样,没有什么不能装载的,没有什么不能覆盖的;又好像四季的更替运行那样自然而然,如同日月交替那样照耀天地。孔子认为,万事万物同时生长发育在天地之间而又不相互伤害,天、地的道同时运行而不相互冲突。小德如同江河之水川流不息,大德敦厚化育万事万物生生不息。这就是天、地之所以伟大的基本原因。
『评析』在这段文字里,孔子把尧、舜视为仁德的化身,把周文王、周武王时期的社会视为理想社会。在孔子看来,仁德是一切事物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