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打破陈规 让文物“转”起来

2022-07-21 12:27 作者:魚夫YHN  | 我要投稿
“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在国博创建110周年之际,向国博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对广大文博工作者在文物文化作用发挥上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具有重大的意义。

助力文物“出圈”。近年来火出圈的地方博物馆文创可不少,河南博物院的玉佩棒棒糖、湖北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U盘、三星堆博物馆的川蜀麻将摆件、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文创玩偶“马踏飞燕”,更是凭借“丑萌”的造型走红网络等等,涉及人们吃、穿、用、娱等多个领域,围绕“有趣”“有用”“有文化内涵”来做文章,通过挖掘文物所蕴含的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传统文化要素,找准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之间的切入点。将千年积淀的文化深奥且枯燥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文创产品以及数字化体验,让老百姓看得懂、感兴趣、想参与、有收获,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富有好奇心、求知欲的天性,适应现今各种圈层化交往、网络化展现、个性化特征,通过创新主题、亲身体验、丰富产品等方式,增强文物资源价值转化的吸引力,更好彰显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

推进文物交流。2021年10月17日,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体现了加强文物保护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的伟大实践上,文物作为历史和文明的载体,承载着我们的文化记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最直观的、物质性和可视性载体。新的征程上,要深刻认识文物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推动文物事业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释放行业新活力,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定力,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带动形成文化遗产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

发挥铸魂作用。文化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是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园。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的中国,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宽广的胸怀,创造自己的文化,书写时代的故事,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强化文物保护安全各项工作,拓展文物自验的合理利用,发挥文物精神内涵的深度影响力。深入挖掘本土文物本身及背后的故事、文物历史的故事,深刻理解文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从深藏厚积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提取思想精华,从而大大丰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内涵,着力策划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和文创产品,让文物与教育互动、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融合,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就新时代人民情怀的深沉、壮阔和高远。

打破陈规,文物工作需不断探索大众文化需求的转变,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利用的方式和管理模式,探索如何把文物和日常生活、文创产品结合起来,努力打造完成一个亮出一个、亮出一个精彩一个的发展趋势,通过文物的活化利用,以点带面,拉近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吸引更多的人能够主动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及背后的传统历史文化,保证既要有历史厚重感、又要接地气,全面推动整个区域的文物活化和保护工作。


打破陈规 让文物“转”起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