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臆想世界的自己灭亡,现实里的自己康复出院。

2021-11-06 22:58 作者:凉风抚玲星落镇  | 我要投稿

我第一次看《蝴蝶效应》时,应该是在看了《致命ID》之后,因为《知名ID》给我的震撼太强大,导致后面我看《蝴蝶效应》时,期望值太高,反而没有多大的满足感。

时至今日,才“兴趣泛泛”的又看了一次。

结果太意外了,我怀疑曾经自己第一次看的时候,可能没有带脑壳,居然会这么忽视这样一部佳作。


大学刚毕业那会,有一大段时间,自己特别迷恋神学,阴谋论,玄学之类的,其中就有关于“精神病”和“疯子”的一个观点,当时自己还非常赞同。

观点的意思是,其实我们整个宇宙和世界,远远超出我们目前所感知到的样子,特别是“看”到的。

而有极小一部分人,因为变异或则其他什么原因,他们意外的看见了真实的世界。

例如,我们旁边有一只巨型怪物正张牙舞爪,但我们看不见。

又或者,我们正常步行的前面就是一个深渊,我们踏入其中,慢慢沉沦下去,可我们感知不到。

还有,我们的天空是其他颜色,并不是我们以为的蓝色。

等等等等。

因为这群极小数的人,看清了真实的世界,所以他们的说法,认知,感受,和我们大众,相差甚远,我们根本不能理解,只能被认定“有病”“疯了”。

毕竟他们是极小数的群体。

可我认为,宇宙和世界,终究还是要靠多数人的共同认同,才能存在,所以,这个论点,是错误的,看似有道理,其实是谬论。


但假使这个论点,结合到电影上来,就有意思了。

我在看完后,第一时间就想的这个神奇的观点。


所以,我个人觉得,男主角的真实身份,就是一名“精神病”患者。


男主在患病这些年里,慢慢的臆想了一套完整的,逻辑的世界观,以此证明自己并没有“精神病”,只是我们不能理解他的世界而已。

而通过剧情来看,好像的确可以这样认为。

但我们如果把几个细节拉开来看,就会发现,看似符合逻辑下面,其实全是漏洞。

举例一:

男主回到小时候的地下室,威胁女主爸爸要善待女主,仇视女主弟弟。

电影里的出发点是因为男主通过自身经历,认为女主弟弟就是个变态,所以不值得。

这个逻辑,说得过去,但这个逻辑是以男主为出发点的。

实际上,一个成年人,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小孩的“威胁”就听从?

一个父亲,一边溺爱孩子中的一个,一边折磨孩子中的另一个?

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不现实啊。

举例二:

男主给小胖子一个“杀器”,说得明明白白,是割绳子,不是插人,但小胖子偏偏就插死人。

以电影视角的逻辑,小胖子因为爆炸误伤婴儿导致的心里的愧疚,归根责任,可以理解小胖子仇视女主弟弟,没问题。

但还是一样的道理,回归到实际情况中,小胖子是不可能插死人的。


除了这两个例子,其他每一次的“回到过去”也一样,看似合理,其实满满漏洞。

而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男主的这一套逻辑,是以自身“想当然”的以为。

结合实际情况,一个都不现实。


而我的这个看法,唯一的值得商榷的,是医生说他大脑皮层的出血量,可既然男主在臆想自己的世界观了,那么他耳朵听到的外界信息,是不是也可以臆想呢?


影片里,男主最终“杀死了自己”,以解救旁边所有人,画面里的众人都得到了幸福的人生。

我认为,现实世界里的体现,就是男主不再挣扎,不再狡辩自己的世界观的存在,而是好好接受治疗,康复出院。

因为自我认定那个世界已经随着那个可以回到过去的自己自杀,而消亡了,现实里的男主才能真正认识这个真实的世界,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在臆想的世界里拯救了旁人,在现实世界里,拯救了自己。


这是我认为的,电影的最终结局。



臆想世界的自己灭亡,现实里的自己康复出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