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反转!奥迪起诉蔚来车名侵权,但在欧盟折戟!

2023-03-03 10:28 作者:电动车公社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今年过年的时候,“奥迪起诉蔚来车名侵权”一案在国内媒体引起了一番热议。

(当时的详细情况,可以看公社之前文章:《奥迪起诉蔚来车名侵权!居然胜诉!?为何却说蔚来捡了个大便宜?》)

当时大家关注的地方集中在两个点上:

第一,蔚来的SUV“ES8”和“ES6”,怎么就跟奥迪的轿车“S8”和“S6”混淆了?

第二,这么离谱的诉求,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居然判奥迪胜!

简直是强词夺理!离谱,太离谱了!

然而才过一个月,事情又有了新变化。

2月24日,欧盟知识产权局驳回了奥迪的诉讼请求,裁定蔚来的“ES8”和“ES6”与奥迪的“S8”和“S6”不构成混淆性近似

所以现在最新的情况是这样的,德国地方法院认为蔚来侵权了奥迪,欧盟却认为蔚来没有侵权。

也就是说,目前,蔚来在德国卖车不能用ES8和ES6的命名,但在德国以外的欧盟地区可以。

至此,事情算是变得彻底有意思起来了。

首先要向大家解释清楚一个背景:

奥迪分别在德国、欧盟向蔚来提起了侵权诉讼,慕尼黑法院和欧盟知识产权局审理的不是同一个案子。

事实上,奥迪在美国同样存在和蔚来相关的车名侵权纠纷。

在德国大本营、自家传统“票仓”欧洲、主要市场之一美国,奥迪都掀起了对蔚来的诉讼,这无异于彻底宣战。

那么,搞了这么大的阵仗,蔚来在海外卖的是有多好?

来看一组数据,被纳入“EU-EVS”网站统计的14个欧盟国家中,2022年蔚来汽车的总销量仅有1223辆

同期奥迪电动车的销量为72207辆,是蔚来的近60倍,其中奥迪Q4 e-tron这款车还是排名前十的畅销电动车型。

至于奥迪的老家德国,压根没有蔚来汽车的销量。

因为蔚来去年10月才正式进入欧洲市场(2021年先进入了挪威市场),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也暂时只提供租赁服务,不直接售卖。

所以这1223台的销量,基本都是蔚来在挪威市场上取得的——根据“EU-EVS”网站统计,2022年蔚来在挪威销量1127辆。

仅从销量来看,奥迪如此大动干戈,相当于是拿高射炮打蚊子——小题大做。

如果从理性层面上解释,只有一个答案:奥迪急了

急到抛开体面,也要使尽各种手段,阻拦蔚来汽车的出海。

现在回到诉讼本身。

其实蔚来的出海布局很早,2015年在伦敦、硅谷等地设立办公室的动作,就显示出蔚来的全球野心。

2016年,蔚来一款上市车都没有的时候,就提前跑去海外注册商标了。

而蔚来申请注册“ES6”“NIO ES6”“ES8”“NIO ES8”商标的第一批目的地,就包含德国和欧盟,时间为2016年11月

商标的整套注册流程可以说进行得非常顺利。

但是!2018年和2021年,蔚来已注册的商标分别在德国和欧盟被提出异议。

提出异议的,就是奥迪。

更“心机”的是,奥迪在提出“商标无效”的当时并没有声张,直等到蔚来即将正式进入欧洲市场时(2022年6月)才透露给媒体。

作为发源自老欧洲的知名车企,奥迪自己也是深谙德国和欧盟法律条款,并手握各项商标、有一套完善的商标监测体系的大公司。

奥迪能不清楚蔚来的商标是否会影响到自家产品吗?

当然,在商标正常注册流程中没任何反应,我们也可以看作是2017年的奥迪压根看不上蔚来,不屑与其过招;

2018年和2021年的时候突然有动作了,应该就是已经生出警惕心;

2022、2023年正式通过诉讼发力,则无疑是想要阻碍蔚来出海的步伐。

既傲慢,又霸道。

连国外的吃瓜群众都看不下去了,相关新闻的评论区内,不少人表示“这事奥迪干的不地道”。

好在,欧美地区的法律武器也不是一直盲目保护西方企业。

不仅欧盟知识产权局驳回了奥迪的“商标无效”请求,美国专利商标局也于2021年7月拒绝采纳奥迪针对蔚来商标注册的抗议信。

当然也有拉偏架的,德国慕尼黑法院

不过说实话,慕尼黑法院做出偏向奥迪方的判决,也很容易理解。

奥迪的总部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小城英戈尔施塔特,距离慕尼黑仅60公里,而慕尼黑是巴伐利亚州的首府。

(英戈尔施塔特号称“奥迪之城”)

放在国内,差不多相当于“南山必胜客”的待遇吧。

至于蔚来一方,在慕尼黑输了官司自然也不肯善罢甘休,秦力洪在接到一审判决之后当即表示“将继续上诉”。

目前在德国、欧盟和美国,奥迪与蔚来的车名侵权纠纷都已经有了阶段性的结果。

但无论是哪一方谁获胜,都不意味着官司的结束。相反,“车名侵权纠纷”只是蔚来应对奥迪挑战的一个开始。

毕竟,这些法律官司的背后,是对市场的争夺。

借商标纠纷行打压之实的事,西方企业从来没少干过。奥迪这番动作都算是反应慢的。

2003年,海信公司准备开拓德国市场,结果发现德国那边早在1999年就有西门子抢先注册了“Hisense”商标。

海信这个货真价实的“Hisense”去卖产品,转头就被告侵权,讨回商标时还被索要4000万欧元天价赎金。

商业领域内,中国公司遇到的此类事件还有很多。

但玩弄手段的地方保护主义,永远没办法替代产品竞争力说话。

经过多年发展,海信已经成长为全球著名家电品牌,仅2019年,海信在德国的市场增长率就达20%。

如果奥迪没能拿出具备更多吸引力的产品,我想也同样不能阻拦蔚来进入欧洲市场。

就现在,尽管官司还在继续打,蔚来却已经准备出新招了。

去年,李斌就曾经放过风,蔚来之后还将面向欧洲市场,推出第二和第三品牌。

其中第二品牌就是“阿尔卑斯”,主打20-30万元价位的产品;第三品牌代号为“萤火虫”,主打10-20万元价位的产品。

最近,有媒体报道,蔚来汽车的新工厂落户安徽滁州市经济开发区,新工厂是在原猎豹汽车的工厂基础上整合而成的。

再结合秦力洪此前透露的消息,“萤火虫”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在欧洲首发,目前正在研发阶段。

现阶段研发,明年发布,是很合理的产品上市节奏。

蔚来滁州工厂,很可能要生产的就是“萤火虫”品牌旗下的电动车。

而在蔚来的产品规划中,“萤火虫”品牌无疑是那个负责在欧洲“走量”的产品线。

中低价位、定位A级和A00级、产品直接对标大众POLO,除此之外,还支持换电模式和电池租赁。

听起来似乎很诱人,代价则是“智能驾驶”功能偏弱。

但对于欧洲市场来说,具备上述特征的小型电动车,已经非常有吸引力了。欧洲的汽车用户普遍也不是很在意一辆车的“智能驾驶”水平。

对比一下现阶段深受欧洲人欢迎的车型:菲亚特500E

这款在巴黎车展上被欧洲用户拿来跟零跑T03对比的小车,在欧洲的售价超25万人民币。

换句话说,国内10万元级别的电动车,在欧洲能卖到20万元。

蔚来定位高端品牌,在同配置的情况下价格更高,多出来的价格就是品牌溢价。

比如经常在车友间经常出现对比的蔚来ET5和比亚迪海豹,二者各有千秋,但基本大家都认同比亚迪海豹性价比更高,蔚来ET5质感更好。

(欢迎参考公社滑布李的视频)

在30万元这个级别的电动车上,国内用户愿意支付一定的品牌溢价。但10-2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的电动车?欧洲用户愿意。

所以蔚来“萤火虫”旗下产品,只要维持住蔚来现有产品的这份质感,并以十几万的价格提供给欧洲用户国内10万级电动车的配置。

不说乱杀吧,反正产品力肯定是没问题的。

时间过得也很快,转眼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已经迎来第二轮洗牌,距离2024年“萤火虫”去欧洲市场打拼似乎也不是很远。

不知道奥迪除了拿起诉讼大棒,还有什么新手段来应对蔚来的挑战。

如果没有,届时蔚来通过中低价位产品成功占领市场、培养起用户认知,蔚来主品牌再跟进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等到那时,奥迪就真的要被偷家了。

写在最后

这些年,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终于在新能源领域上开花结果。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正逐渐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卷死合资车。

承平日久的合资车,着实是自己做下了不少“孽”,才会让很多车友说出“自主崛起,合资暴死,听起来多么顺耳!”的话。

现在中国自主品牌也追到合资车的老家,去跟曾经高高在上的世界著名品牌掰一掰手腕。

毫无疑问,中国汽车品牌想要得到汽车起源地——德国用户的认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进入,首先就是一个开始。

奥迪的“过度反应”,则是绝佳的广告。介意竞争对手,才更说明威胁性。

这一次,终于轮到中国汽车品牌搅动欧洲市场风云了。



大反转!奥迪起诉蔚来车名侵权,但在欧盟折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