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史人物评鉴-徐达 字天德

2023-03-03 10:28 作者:温村李馆长  | 我要投稿

徐达 字天德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永丰乡(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徐达参加红巾军郭子兴部队,后成为朱元璋手下的一员大将。他有勇有谋,取滁州(今属安徽)、和州(今和县)等地,备受朱元璋器重。至正十五年(1355年),徐达随朱元璋渡长江,克采石矶,下太平(今安徽当涂)。至正二十三年,大败陈友谅于鄱阳湖。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朱元璋称吴王,以徐达为左相国,李善长为右相国。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徐达与常遇春率军北伐,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通州;八月二日,攻克大都,改名北平府。元顺帝携后妃、太子北逃上都;十一月,徐达克山西、太原等地;洪武二年三月,进攻陕西。常遇春与李文忠又攻上都,顺帝逃往应昌(位于今内蒙古境内),元朝灭亡。
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徐达班师回朝,朱元璋亲往龙江迎接,授予中书右丞相之职,爵封“魏国公”,食禄五千石,奉命镇守北平。洪武五年,北征沙漠;朱元璋称赞他:“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洪武十七年(1384年)患背疽;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之阴。
徐达是明朝曾任丞相四人中,唯一没有被太祖罪杀者,其余三人李善长、胡惟庸、汪广洋皆“见罪”被杀。徐达子孙的下场与其余三人子孙也全然不同。李善长长子李祺一脉因临安长公主关系而得保;胡惟庸满门抄斩;汪广洋本非相材,只为太祖一棋子。相反,徐达子孙则享受荣华,累世封公,徐家荣辱与朱明皇室相始终,为开国功臣中绝无仅有的一例。




统帅 S-
(徐达御军有纪,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累岁征伐,遏削群雄;平楚,灭吴,定齐地,取元都,廓清陕、蓟,胡虏长遁。或议明兴猛将云从,数倍云台凌烟,而六王最著。其以持重善将将者,无如中山王。涤璗南北,抗功名第一。)
武力 A-
(徐达刚毅武勇,从洪武起家,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鄱阳湖之战,友谅军甚盛,达身先诸将力战,败其前锋,杀千五百人,获一巨舟,军声大振。)
军谋 A
(徐达料敌制胜,谋略绝伦,即古名世之佐曷过焉。太祖之取天下,计初下建康,再与楚角,实擐甲秉钺;而其它十七皆达力也。至于论元君北去,曰:“不穷追,必为后日忧。”而太祖不许,似不及达一筹。顾太祖虑中原初定,倘顿刃塞外,无以百全。而达知兵,乘胜摧拉,其势易于他日数倍。未及,帝命一再出塞,不皆全捷,则诚职此之故。观岭北不利,死者万人,帝不罪达,诚内念不任达初策,非曲贷达也。)
智略 A-
(徐达少有大志,沈毅刚决。及从太祖,智略颇合之,又密以天命说太祖。居数日,功未及诸将,而位诸将上,众亦不疑。恭谨卒无过,劳而不伐,夙夜匪懈,与功名终。且其所以处左丞惟庸,大过李韩国。绝通好,不入其所算,顾能隐之不发;缓颊言上,卒免古剑玉壶之疑。居功之美,直追古元公矣。)
内政 C+
(徐达所至不扰,禁士卒毋所侵暴,吏民安居,市不易肆。时洪武称吴王,以达为左相国,奉命与右相国李善长推明律度,称画一。)
魅力 S
(徐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俾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洪武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全史人物评鉴-徐达 字天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