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五常鞠氏米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腾飞

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五常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针对黑龙江省五常市稻花香品种退化,秸秆再生能源利用等问题,让黑龙江省五常市优质稻米--稻花香产业迈上新台阶。4月18日,黑龙江省五常市鞠氏米业诚邀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原巡视员王秀忠;中国农科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文学;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分子育种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曹立勇;国家农业重点科技项目组组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张利群;中国农业电影电视协会项目总监周末;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军民融合专委会秘书长许丰等一行到五常鞠氏米业做专题调研。

在鞠氏米业董事长鞠辉的带领下,调研组先后深入黑龙江省五常市鞠氏米业育种基地,生产车间,仓储车间和该企业龙凤山野猪养殖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有五常市稻米产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张野副主任、五常市扶贫开发办产业办张俊生主任、五常市龙凤山镇党委书记刘玉坤、赵伟镇长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就五常市目前稻花香原产地品种如何保护;秸秆再生利用问题;观光休闲农业以及黑土地如何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的座谈。

座谈会现场,专家们听取了刘玉坤书记对五常稻花香大米核心产区的介绍后,王秀忠司长向大家介绍了国家在农业和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指导企业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农业重点科技项目组组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张利群给出了中肯建议,首先在秸秆回收再利用上蕴藏着无限商机,其次是循环经济产业链做足大文章,最后要把独特的优势“核心产区”上下功夫,打高端米,销路上找农产品高端公司合作。让特色小镇扎稳在龙风山风景区。中国农科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文学提出,要在种子资源上要收集、保护、利用,引用资源科学选育,需要政府主导,企业、专业科研机构合作。
据悉,黑龙江五常市龙凤山镇地处北纬44.45度,位于世界级的“黄金水稻带”,是五常大米稻花香的核心产区,也是全省最大的优质大米集散地。受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的因素,大米支链淀粉含量较高,周夜温差大,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唐积累较多,米粒均匀,色泽光亮,醇厚绵长,芳香四溢,剩饭不回生,是日常生活做米饭之佳品。而这甘美的口味正源于五常充沛的日照,山泉的灌溉,优良的品种,肥沃的土地。黑龙江黑土层厚度平均为20至30厘米,而五常龙凤山镇的平均厚度竞达1米左右。土中含有机物高达10%以上,再加上连日照把2700小时以上,无霜期达138天左右。 五优稻系列是五常稻农在长期耕种过程中自己研发的水稻品种,145天的漫长生长期。凝聚自然的精华,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造就五常大米的饱满和稀缺。 五常稻米品种只适合在五常小环境生长。同样的品种到别的地方种植,品质就会发生变化。

作为五常优质稻米核心产区企业代表五常市鞠氏米业有限公司(五常市鞠府大院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 种植水稻基地30000余亩,是一家集水稻科研、种植、加工、销售、 运输、储藏、包装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以绿色无公害产品为起点,以实产实销为根本。目前, “鞠掌柜”和“鑫稻仓”两大品牌系列五常稻花香大米,已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河北、江苏、 山东、湖北、河南等二十个多个省市地区,深受各阶段新老顾客的青睐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