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蛟除患
女皇微服,经某县。乃知水患,民不聊生。龙颜大怒,遂使狄相怀英而查,以慰民心。怀英诺,元芳亦从。 “中书省水部都干什么去了,在其位不谋其政,是我朝繁盛让他们吃得太饱了吗?若如此朕看这水部也不必留了。”紫微城大明宫中女皇坐于皇位睥睨群臣“要不是朕微服私访,竟不知莱县水患已数月,百姓苦不堪言。”整个大殿文物大臣躬身一言不发,皆惧女皇怒火烧到到自己身上。看到这帮老狐狸打算做鹌鹑,女皇气不打一处来,打算敲打一番。 “陛下息怒,”狄仁杰上前不卑不亢沉声:“水部司职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难免会有疏漏。陛下此时应派人去莱县彻查惩戒相关官员,若波及无辜怕是会失了民心。” 女皇揉揉眉心“既如此,狄阁老替朕再去莱县走一趟,”女皇声音充满倦意“退朝吧。” “遵旨。”狄相作揖退下。 下朝后,女皇身边的女官喊住狄相,把他带到御书房,阖上门退下。 女皇背对狄相: “怀英,前几日朕私服于莱县,当地百姓纷纷议论此次水患皆因得罪龙神。 朕是唯一的真龙天子。现命你查清真相,斩杀妖龙。这件事交给你朕才放心,莫要让朕失望。”女皇转身命令狄相,威压不禁让狄相臣服。 狄相应下,女皇赐令牌特许他调人斩杀妖龙。 回府后,狄相将贴身侍卫元芳叫到身边: “今日陛下下旨让老夫去莱县调查水患安抚民心。元芳你可愿陪老夫走这一遭?” 元芳忠心耿耿:“属下万死不辞!” 狄相满意点点头,拍拍元芳的肩,给他令牌让他调人去做准备。 翌日。狄相带人浩浩荡荡出发,一路遍地哀嚎,流民逃窜,匪寇不绝。狄相无奈哀叹民生多为艰辛,但流民太多,他能做的太少,即便给些吃的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一路走走停停,终于看到莱县的村碑。一行人进入莱县。自从踏入莱县,雨就不曾停过。 “大人到县衙了。”元芳禀报。 狄相下轿,踏入县衙。县令听说长安的大官来了急急忙忙去接人。 县令看到狄相急忙行礼,狄相先跟县令聊聊家常,才进入正题: “自从进入莱县,这雨为何不曾停过?” 县令解释“大人有所不知,近日雨季,每年这个时候都阴雨连绵,”县令继续“不知为何今年每日都这般。” “每日?不曾停过?”狄相抓住重点。 县令被狄相严肃模样吓住,嗫嚅“只是变小,似乎,不曾停过。” “莱县东外有条河附近每日电闪雷鸣大雨连绵不绝,大家都说惹怒了龙神才有此一劫。”县令急忙补充。 “龙神?可有人亲眼所见?”狄相追问。 县令哆哆嗦嗦答: “去过的至今未归,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狄相眉头紧蹙捋髯: “元芳,你认为如何?” “回大人这雨很是蹊跷,有没有龙神需得前去探查一番。”元芳抱拳恭敬回答。 狄相捋髯对元芳肯定: “不错,既然如此那本相便亲自去会会这‘龙神’。” 县令一听慌了神: “大人万万不可啊!” “为何?”狄相疑惑。 县令动之以情: “万一您出了什么事,下官怕是担待不起啊。” “水患长达数月,水部无所作为。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本相断不会拖累了县令!”狄相坚持。 县令拗不过狄相,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人家还是长安来的。最终还是带人往莱县东走。奇怪的是越往东雨越大。 到河边,一行人刚靠近,一条黑影窜出水面,头接青天,身长数丈,方圆十里狂风骤雨雷电交加。 “龙神!是龙神!”县令扑通跪下膜拜。 狄相仰头观察,细细道来:“只是条蛟,”又继续解释“蛟无角,二爪。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元芳!带县令离开,布阵捉蛟!”狄相下令。 听到狄相命令,元芳拖走未起身的县令,将他带到安全地方。兵马分成两排将弓箭缠上长沟,向蛟龙射去,长沟抓地,形成牢笼将蛟束缚。蛟扭动身躯欲挣脱,张口吐水。水如同百万雄兵冲散兵马,钩子也随水流逐渐松动。元芳见蛟快要挣脱,用轻功落到未松动的两钩交叉点,踏钩升入半空,行云流水抽刀攻击蛟瞳。蛟负伤,被刀刺的瞳如泉涌汩汩流血,元芳把蛟激怒了,它狂躁扭动身躯嘶吼。元芳被蛟声冲击,身体不受控制向岸边飞去,快落地时翻几个空翻不让自己受伤。 元芳不敌蛟,准备火攻。士兵将箭羽”绑上火把,一声令下,万只箭划破空气齐齐向蛟攻去。蛟大怒,奋力甩尾攻击狄相。元芳使用轻功快速移动到狄相身前抵挡住蛟的攻击,并让人带他离开。见狄相走远,元芳旋刀抵挡砍蛟尾,但蛟鳞坚硬如铁,将元芳的刀振得甩了出去。失去武器的元芳抢了张弓,搭箭瞄准蛟眉心,放箭。 箭插入蛟眉心,蛟訇然倒入河中激起千层浪。阳光穿透墨云,逐渐驱散云里的暗。 天晴了。人们心情变得明媚起来。百姓冲出家门,沐浴久违的阳光,虽然损失惨重,但一切从新开始。 狄相回到长安,将所有事情禀告女皇,并把令牌交还回去。女皇听说是只蛟作乱,而蛟已死,水患亦除,龙心大悦,赏赐狄相元芳。自此莱县水患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