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梦: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见喜”了,到底是患了天花还是水痘?

2022-12-29 11:24 作者:南山橘暖读书时  | 我要投稿

大家好,《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女儿大姐儿“出花儿”,太医说是“见喜,那么到底大姐儿是患的是天花还是水痘呢?


鉴于前两天有个很固执的读者在评论区大放厥词,胡言乱语,所以我就去查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话说《红楼梦》第二十一回里写凤姐的女儿大姐(巧姐)生病了。


大夫便说:“替夫人奶奶们道喜,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病。”王夫人凤姐听了,忙遣人问:“可好不好?”医生回道:“病虽险,却顺。倒还不妨。预备桑虫猪尾要紧。”


古代人忌讳说病,故而说“见喜”,“病虽险,却顺”说明大姐儿的病并没有生命危险。


此处这里凤姐的女儿作为金陵十二钗正册的一员,她的存在感真的是极弱的,平时也不见贾母、王夫人等多么关注她,她都好几岁了,居然连个小名都要让刘姥姥给取,可见是日常被贾府的大家长们忽略的一个贾府的小重孙女儿。


但是这次她病了,凤姐等许多长辈们却很重视:“乱着请大夫来诊脉”,不算还有许多操作:


接着又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


就连贾琏这个当父亲也被要求搬出外书房来斋戒,王夫人这个堂祖母兼姑奶奶和凤姐、平儿一起,日日供奉娘娘。


一直闹到了十二天以后,“合家祭天祀祖,还愿焚香,庆贺放赏,贾琏仍复搬进卧室。”


平时被严重忽略的凤姐之女,为什么这一场病竟然这样受到重视呢,实在也不太正常。很多读者认为巧姐患的疾病正是古代的“天花”,即痘疹,理由有这么几个:


一是因为王夫人和凤姐供奉的是“痘疹娘娘”,又称“天花娘娘”,是民间信仰中司痘疹的女神;


二是大姐儿的症状是发烧出痘;


三是贾琏和多姑娘一起鬼混的时候,多姑娘明确说过:“你家女儿出花儿”。


四是桑虫猪尾都是古代患了天花后需要准备的东西。


但是仔细分析,却感觉大姐儿更像是患了水痘,而不是古代最恐怖的天花。


水痘,又名水花、水疮、水疱;天花,又名痘疹、痘疮、痘疾等。


宋代陈文忠著作《小儿痘疹方论》中说:“尝谓小儿病证虽多……疮疹之病。盖初起疑似难辨。”


关于“水痘”这个名称一说是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中提出,一说是宋代张季明在《医说》中提出,其后《痘疹方论》、《古今医统大全》、《婴童百问》等古代医籍均有相关记载。


明代《幼科证治准绳》中认为:“其疮皮不薄,如赤根白头,渐渐赤肿,而有脓瘥迟者,谓之大痘……其疮皮薄如水泡,破即易干,而出无渐次,白色或淡红,冷冷有水浆者,谓之水痘。”


清代顾世澄《疡医大全》记载:“水花儿,极是水痘……其色白而淡且无红,是水花儿,莫做正痘看。”


清代《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中记载:“水痘发于脾肺二经,由湿热而也。”


可见在古代,水痘和天花虽然都在“痘疹”类别的典籍里记载着,但是两种病。两者之间症状有相似之处,但是区别也很多,而且天花明显是传染性更强,致死率更高,比如鸳鸯曾骂道:“状元痘儿灌的浆,又满是喜事”,这句话说的就是古代最厉害的天花。


而且一般来说古代人的小孩儿出天花和长水痘都会被笼统的称为“出花儿”,旧时的孩子出红疹、长水痘,家里人也会供奉痘疹娘娘祈福。


至于桑虫猪尾,就是指蚕和猪尾巴。


一方面是讨个口彩,民间有“蚕如豆,破可出;猪尾短,不久长”的俗语,而很多古代医书中记载痘疹的症状是“如蚕种”,此处也有祈祷大姐儿的病快快好起来的意思。


另一方面古代认为蚕蛹是发物,而蚕茧、蚕蜕、僵蚕、蚕砂都是古代常用的中药材,《古今图书集成·痘疹门》中就有不少相关记载,《痘疹心法要诀》中也有“猪尾膏”的记载。


因为古代的医疗条件有限,尤其是家中有小孩患了痘疹类的传染急病,那就不止要请医问药,还要求神拜佛,各种忌讳。


如朱子云:“巫所以交鬼神,医所以寄死生”,《痘疹世医心法》也无奈表示:“今之治痘者,率信巫而不信医。”但《红楼梦》里的贾府明显是什么都信的,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十二日都不许医生回家去,留在这里专门给大姐儿看病,贾府的医疗条件可以说是很好了。


王熙凤又命人忌煎炒、与贾琏隔房、给大姐儿亲近的人用大红尺头裁衣裳等等,都属于古代的一些讲究忌讳。


在《痘疹定论》中就有“出疹家四大忌”头一条就是“忌荤腥煎炒”,是因为古人有“荤痘素疹”的说法,认为恐怕“荤腥煎炒助胃火”,饮食清淡才能有助养病。此外还要忌食生冷米粥,忌风寒。


第四条就是“忌房帏”,大姐儿“出花儿”了,贾琏和凤姐就要忌讳夫妻之事,洁净内外,表示对痘疹娘娘的尊敬和诚意,另一方面,总感觉还有点自愧反省的意思。


是因为古代认为“痘疮”“痘疹”类的疾病属于是“胎毒”:“禀于父母,有生之初,藏于五脏百骸之内。”


《古今医鉴》记载:夫痘疹之原,乃胎毒所致……缘母失于节慎,纵欲恣食,感其秽毒之气,藏于肺腑之中。


大红衣服就更好理解了,当然是为了避邪了。


在古代的小说里除了《红楼梦》里的大姐儿“出花儿”,还有《金瓶梅》中的孝哥“出花儿”,这两个孩子应该都是出水痘。


因为他们家的其他人都没有感染,甚至孝哥的母亲吴月娘都没那么在意,孩子生病照样早早睡觉,接着叫了亲哥吴大舅来,一起处理逃妾打官司呢。


如果大姐儿得的是天花,那贾府的操作肯定不止这些,《四圣悬枢》云:(小儿)痘即大人之寒疫,(小儿)疹即大人之温疫也


《红楼梦》书中明写贾府对古代的传染病也是非常重视的。比如只说丫鬟们一旦有个伤风感冒,就要把她们挪出二门去养病,免得传染给主子小姐们,这不就是隔离吗?


比如第五十一回晴雯着了风寒,宝玉就说:快别声张!太太知道,又叫你搬了家去养息,去悄悄汇报给李纨的时候,李纨也说:“若不好时,还是出去为是。如今时气不好,恐沾带了别人事小,姑娘们的身子要紧的。”


然后晴雯就气得表示:“我那里就害瘟病了,只怕过了人!”


天花可算得上是古代最可怕的瘟疫了,古代的天花流行时,那是“十疫六七”的程度,在葛洪撰的《肘后备急方》中描述:“随结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者,疮瘢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


如果王熙凤女儿大姐儿感染的是天花,她爹贾琏哪里还有心情去鬼混快活,还不得赶紧先找太医也给他把把脉?然后躲起来不敢出门?万一感染上了,以后还有命找什么多姑娘,少姑娘?


而且给大姐儿看病的太医也很淡定,他甚至没有提到一句要求贾府焚香“辟秽消毒”什么的。要知道贾府可是大户人家,就算在古代可是也有条件做着些事的。


若是大姐感染的是天花,不仅贾府里更加如临大敌,只怕满京城都要紧张起来的,毕竟给大姐看病的可是太医呀,万一再传到别的达官显贵家里,或者回宫里传染了皇帝和后妃们,太医院和贾府那可就完了。


《五杂俎》:痘疮者,乃造化之杀机,儿童之劫数……又有一时气运,吉凶不同,倘遇其吉,比屋皆安,若际其凶,夭札如麻……禄命医药至此,尽不足凭矣。


可见在古代天花是很可怕的,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在古代小儿水痘并不可怕,在古代医学不发达的情况下,一旦像大姐儿这样的小儿患上水痘,也要十分小心的医治照顾,一旦有高烧和感染等情况,都是十分凶险的。


而且水痘也有传染性,贾府着这样的古代贵族人家,家庭医生都是太医院一把手级别的,可见养尊处优,对主子们的健康状况十分关注。


面对大姐儿的病情也十分重视,以至于祭天祀祖的许愿也都是很正常的,因为水痘也会传染给成年人,而且贾府里除了巧姐,还有宝黛惜春年纪都不大,也有很多奴仆家里也有不少的小孩子,比如刘姥姥来的时候,就提到周瑞家里有几个孩子呢,一旦传播开了,也是很麻烦的。


就算是现代,医学技术先进,又有水痘疫苗,一旦孩子得了水痘,家长们会积极治疗,小心照顾的。


凤姐女儿大姐的“出花儿”十二天就好了,正好也符合古代小儿水痘的康复时间,作者又特意写明“一日大姐毒尽癍回”,可见是她的脸上身上没有留下疤痕,要是天花的话,应该不会好的这么快,而且会留下疤痕,比如《小儿痘疹方论》中记载:疮痂已落。其疮瘢犹黯。或凹或凸。


清朝马之骐《痘科纂要》关于水痘的记载:“身热二三不出,明净如水泡,易出易痂,与痘疮大不相同。”


当然了,古代人对于天花也有一些预防的方法,比如“种痘法”,有说法源自唐开元年间,又说源自宋朝,也有说到了明朝隆庆年间才算有。


虽然现代医学进步了,也有各种疫苗保护我们,但关于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我们还是应该严肃谨慎对待,并关注个体差异,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健康。


(ps:我不是专业的,本文多方查阅资料才写好,如有漏洞,欢迎专业的老师们指正,谢谢。)


红楼梦: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见喜”了,到底是患了天花还是水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