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确实好
上一部能让我落泪的喜剧片是《大话西游》,也有可能还有别的喜剧片让我流过眼泪,但我唯一记得也只有大话西游了。
而今天又多了一部,那就是《你好,李焕英》。
《大话西游》和《你好,李焕英》其实并不是喜剧,喜剧只是表现手法,而作品想表达的内在是----爱。
《大话西游》表达的是恋人之间那纯粹的爱。那不甘的无奈与遗憾。
《你好,李焕英》表达的是亲人之间那纯粹的爱。那不舍与遗憾。
我很难想象,是多么强烈的执念,能让编剧写出这样的剧本。能将一个悲伤的内核融入进喜剧的载体。
我曾听闻:“喜剧的本质就是悲剧。”但我觉得喜剧作为载体最好的表达就是喜剧,而能把悲伤融入喜剧,还能做到让人忘记快乐,陷入悲伤,那样的作品的内核是直指人们内心最敏感的地方,会使人即便先前快乐也会忘记快乐,而后沉浸在悲伤之中。
《大话西游》和《你好,李焕英》就是这样,他们的内核会使人忘记先前喜剧作为载体时带来的快乐,而后沉浸在悲伤中。其实这种“真挚”的内核,放在悲剧中也会诞生一部相当好的作品,但是先喜后悲那种精神上强烈的矛盾刺激,会使观众更加的刻骨铭心。
但是这种表达方式不是那么简单,拍好一部作品就很难,而这两部作品,是要将水火融入一体,而后水火还要和谐与完美。也就是做完美两件事,这两件事还是矛盾的,然后再将这两件完美且矛盾的事融合一体,这融合的一体还要非常的和谐,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最后在真挚的情感中得到升华,这就是艺术。
所以《大话西游》和《你好,李焕英》并不是简单的喜剧片。能将水火完美的展现与融合,导演、编剧、演员、服化道等都得发挥的极其优秀才可以做到。
有人单单拍个喜剧片都让人尴尬,而有人能将水火融合在一起也能达到完美。这就是差距。
其实还有好多想说的,比如儒家的“孝”,佛家的“三句义”,道家的“不争”,不过不想说了,大过年的不想太累,这也是为什么不想做视频的原因,也就是看完《你好,李焕英》之后感情太浓烈了,想发泄一下,要不然这篇文章也不会写。
其实我挺讨厌这种披着喜剧外皮的悲剧,让人先喜后悲,伤身不说,那种悲伤也比正常的悲伤来的更加的强烈与持久。我这个人,不喜欢悲伤。
还有就是能不能来点让人开心的喜剧片,就是开心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