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罗翔】我也是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来,大开眼界!

2022-02-11 14:33 作者:长风破浪的书生  | 我要投稿

罗翔老师与解放西的故事

10个知识点

第一节 路途——知识点1—3

第二节 参观介绍——知识点4-6

第三节 打饭时间

第四节 午饭时间——知识点7-10

第五节 合照




第一节 路途





1.大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情绪性的一种存在,但那种情绪是需要节制的,稍有不慎,你可能就会触犯法律。


2.因为人们对于自由的理解可能总是有一些错觉,你觉得你在追求自由,其实你可能只是被内心的欲望所奴役。如果你只是想着放纵自己的自由,那真的就像卢梭所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出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法律是通过对人的自由的一定限制,进而来培育人能够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一定是那种节制的自由,法。律其实不是对自由的剥夺,法律其实是对自由的保护。




3.安全肯定不是为了束缚自由, 它是为了保护自由的权利。只有在安全的保障下,人们才能更加的放胆放心的自由驾驶。




第二节 参观介绍



接警台:相当于一个指挥 派警和接待群众的地方




4.每个人心中住着个张三,稍有不慎就释放出来了。





像一些比较轻微的各种打架纠纷绝大多数站在化解矛盾的这个方向,基本上给他们做一个调解。


5.很多人喝酒都有可能会陷入这种无德的状况,别人说酒本身就是一种镇定剂,让人很多很多道德的阀门依次都关掉,本来你脑中可能有十个道德阀门,现在喝一杯关一个,再喝一杯关一个,等十个全关掉了,你就完全失控了。

人类历史上曾经有一些国家完全的禁酒,就是因为考虑到喝酒会诱发一些犯罪,而且喝酒会导致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降低,所以曾经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曾经采取过禁酒令,就是喝酒不行,一喝酒就像吸毒一样,喝酒本身就是错误的,卖酒那就像贩毒一样。

因为法律就是很复杂,法律始终是在家长主义和自由主义中

达到一种平衡。

国家说不让你喝酒是为了你好,这是一种家长主义。

但是有的人说,我觉得我也有喝酒的自由。

所以在这两者之间,如何达到一种平衡,那它其实是法律一个非常非常永恒的话题。

我们现在是小朋友不能喝酒,这是一种缓和的家长主义的体现,就是限制你的自由是为了保护你,但对于成年人的话,你喝不喝酒是你自己选择的,所以刑法当中有一个理论叫原因自由行为,就是你喝酒导致你丧失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原因是自由的,因此你要付完全的责任。


6.法律其实是一种最后手段,很多时候还是要告诉大家,人不要试探自己,不要在诱惑的边缘反复的试探,有些场景,有些情境,你就尽可能的不要让自己进入到这种场景和情境,因为人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第三节 打饭时间

















第四节 午饭时间














7.法律不外乎天理人情,法律的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教育。



8.刑法涉及很多很多环节,不仅涉及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其实还涉及监狱执行,最后还有执行出来社会的一个接纳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因为惩罚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他能够回归社会,你如果让他在执法过程中他感到了温暖,他才能真正的回归社会,这种惩罚才具有教育性。

就法律一定还是有它温情脉脉的一面的。



9.所以为什么有人说“这个世界最大的贫穷,是不被关爱”,不是说没钱没房子住,因为他觉得他在这个社会上得不到人的关心,所以他可能就采取一些犯罪的手法,希望得到人们的关注,希望能够感受到别人对他的一些什么价值的来源。



10.我们适用刑法要注意总则跟分则的协调,因为虽然分则规定了多次盗窃,但是总则有两个条款,一个是刑法第13条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还有一个是37条,免于处罚条款,情节轻微的可以免于处罚。

这其实都是一个综合性的考虑,就是法律它是刚硬的,但是法律它需要道德、温情的一些润滑,让法律能够更好的进行推进。

真正的惩罚,它一定不是以纯粹的报复为己任,它还是以改造、以教育、挽回为己任。

如果在一个正式的惩罚过程中,让人真正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情,让人能感受到我们办案人员对他真正的关心,他可能也会更好的认罪伏法,最后回归社会。









第五节 合照






————————————————

参考资料:笔记内容来自于笔记上方的视频。

【罗翔】我也是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来,大开眼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