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100周年】两弹一星:郭永怀
“寻找着飞翔的路
寻找着曾经的梦想
大海苍茫
归心渴望”
这可能是郭永怀在美国时的真实情况。
郭永怀,他1909年出生于山东荣成,他在抗日烽火中出国留学,目睹了日军飞机在头顶上横行,从此,他决心选择空气动力学专业,为祖国国防事业服务。
1950年,钱学森启程回国,被美国当局扣压。之后郭永怀的行踪也被限制,连去英国讲学都不批准。为了不让美国当局以掌握军事机密为由,他甚至不惜烧掉了几十年来写成的珍贵手稿。1956年秋,在国内外华人的共同努力下,他终于如愿以偿的回到了祖国,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且自愿加入核武器和导弹的研发工作。
从此,他的生活进入了半地下状态,甚至连妻子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上午他进入九院进行核武器开发,下午又以力学所副所长的身份进行关于力学的研究,其司机因保密等原因从此就没有换过。
1963年,美苏联合签署了《禁止大气层、外层空间及水下核试验条约》,意图限制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党中央调集了大批科研人员,共同前往青海。
郭永怀在青海时,工作非常的繁忙,可为了祖国,他愿意吃苦受累。 在将要进入正式试验阶段的那些日子里,他每天都要忙十几个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吃饭也是席地而坐边研究边吃。1964年10月16日首颗原子弹装置试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首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首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当闪光火球和蘑菇状烟云冉冉升起时,全体测试人员一片沸腾,他却瘫软在试验现场,身边工作人员把他架到临时帐篷里的铁皮床上,他太累了。
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发现了一组重要数据,急于回京研究便搭乘夜班飞机。12月5日凌晨,飞机飞临首都机场距地面约400米时突然失衡偏离跑道,扎向1公里外的玉米地,瞬间腾起一团火球……
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找到郭永怀时才发现,他同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有绝密文件的公文包。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他想到的却是用身体保护国家秘密安全、完好!他壮烈牺牲,享年59岁。
我们又怎能忘记那些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尽才智付出一生的科技界精英?!正是因为他们前仆后继的努力与付出,中国的国防力量才日益强大,保障着我们能在自己的国土里安居乐业,能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骄傲地挺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