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外日语翻译硕士(MTI)笔译考研第一经验贴
上次我写《2017年的南开日语语言文学考研第一经验贴》的时候(链接如下)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9559272
在文中承诺,会把我第一次考研天外又退学的经验也写出来。那么我就来写一些我2016年底考取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笔译硕士第一名(初试407第一,复试也第一),而后又因觉得课程安排不适合自己退学考南开的经历。
我第一次选择考翻译的原因是因为我在大三过了CATTI 2级笔译,接了很多口译,笔译的工作。当时也没想太多,就想着既然有了可以谋生的一技之长,那干脆再深造深造。至于现在的读博,做学问,著书,立说的想法,对于当时才大四的我来讲,是完全想不到的。所以我考MTI的时候,就是想着学个技能,出来养活自己。
这几年不断有人在问我,翻译硕士(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专硕和学术硕士(MA,Master of Art)的区别。我想,如果我大四的时候,能有一位学长告诉我两者的区别,我可能就不用费这么多劲入学再退学了。所以,我统一解答一下两者区别:
MTI,是一种专业硕士,学制两年,以实践为主,日常的课程就是各种翻译,包括交替传译,同声传译,文学翻译,外贸翻译.....等等具体场合的翻译联系。这个学位的目的,不在打造“科研型”人才,而是打造“应用型”人才。也就说,MTI不会学学术硕士的理论课(比如,语言学,文学,政治史研究,思想史研究,虽然这些理论可也未必有多高深)等等。这个类型更像是一种,只告诉你然,不告诉你所以然的学位,就是让你在不断的反复中,熟能生巧,应付各种类型的翻译工作,会用,这就够了。至于为什么要这么翻,其原理是什么,你不需要知道。它的优点在于,学制短,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实习。年龄对于一位求职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越年轻就越有优势,哪怕在所谓的高校学术圈也是如此,35岁以上的博士,你再是师出名门,估计也很少又高校和研究所接纳你。而对于企业单位和翻译行来讲更是如此,年轻的翻译意味着,思维反应灵敏+工资便宜。这就是为什么MTI普遍两年学制的原因。也是为什么,翻译行很少见40岁以上还在外面跑业务的原因(40岁以上的翻译,要么升职了,要么自己开公司了,要么转行了,要么被淘汰了)。如果你对学术没追求,又是论文苦手,只想磨练一下自己的技术然后工作,那么MTI非常适合你。
但是我们说,有得必有失,如果你选择了MTI,则大概率与博士无缘。不是说MTI不能考博,当然可以考,专硕也是硕。但是你缺少了学硕研二,研三两年在论文海中的洗礼,没有受过科学的学术产业链的正规培训(我说的是产业链,没错,写论文就是一种流水线工作),大概率没有博导愿意接受你。这三四年,我身边见过不下百位MTI,最终读博的,就一个。
目前看来,国内的硕博教育趋势有和美国接轨的趋向,也就是“专硕扩招,学硕缩招,并最终取消学硕,改成硕博连读”。我个人是非常赞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无外乎几点:1,高校岗位和科研圈职位早就饱和了,内卷严重。我们不需要这么多科研人员。2,硕博连读的好吃在于可以不换导师,研究方向一贯,可以避免我这种,硕士一个导师,博士一个导师,研究课题还要改变的尴尬境地。任何一个题目的研究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如果频繁更换课题,只能是啥都没做出来研究了个寂寞。大师都是20几年就反复做一个课题的,至少我知道的很多名教授都是如此。
所以,面对这种学硕缩招,专硕扩招的大趋势,以后的学术硕士会更难考。选择专硕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无论如何,在选择之前,你要扪心自问自己,你想干什么。你对学术研究有没有热情?还是说你只是想考读硕博一路混上去进个高校当老师吃口稳定饭。如果是后者,我明确的告诉你,现在已经不可能了。高校已经取消事业编制,科研圈的竞争和淘汰率比任何一个圈子都高,我导师经常教育我“三个月不读文献,你就会被圈子淘汰”。如果你只是想为了混口稳定饭来读学硕,那你不如去读专硕,去抓钱。毕竟有钱才是最稳定的。如果你坐不住冷板凳,忍受不了贫穷,不喜欢所谓的“十年磨一年,厚积薄发”的感觉,不能忍受自己的生活要在40岁左右才能完全独立,反而,你喜欢在青年时期就过得体面一些,那也应该去读专硕,专硕的成长轨迹远比学硕快得多。
两者在公考方面没什么差别,不多赘述。
至于我为什么选择天外,主要还是因为我家乡就在天津,且天外的翻译实践很好。甚至还拿下了“国家重大项目翻译”的博士点,全国只此一家。我考天外的时候,修刚,花超等天外翻译名手都还在(这几年也都走了),当时的天外是很热的。
下面说说MTI考什么。MTI的考试和学硕分值一样,也是四科。但是具体科目不同,MTI的科目分别是:1,日语翻译基础(专业一,第二天上午考,150分)2,汉语百科知识(专业二,第二天下午考,150分)3,翻译硕士日语(代替英语,公共课1,100分)4,政治(不多说)。
这几年翻译硕士我也带过不少,前年,去年,都有人考翻硕来跟我上课,也都成功考上了。从我的经验来看,任何一个学校(只说热门学校,比如北外,上外在内的八大外语学校)的翻译硕士,日语翻译基础这门课都是最难的。我做过很多学校的翻译硕士的题目,但是下面我只以我亲身经历过的天外的考试为例。
翻译硕士基础:我的公开课里做过很多期讲解这门课的视频,都是以天外的考试为例,具体可参阅bilibili(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a4y1L7tb/,天外2014年翻译硕士日语的部分讲解)。天外这门课,上来30分是术语翻译,很难。很多次你如果涉猎不广,几乎连汉语都不知道什么意思。这门课着重考察
1日译中的熟语,外来语,缩写翻译。比如天外出过缩写“JA”(Japan agriculture),日本农业协会,出过熟语“针小棒大”,出过外来语ハイブリット・カ―(Hybrid Car)混合动力车。所以这要求你多看新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看日本原版新闻),多涉猎各个领域的术语,多尝试不同领域的翻译,比如机械翻译,药学翻译(我这几年最擅长这两项),最后,多看《人民中国》的年度热测总结。
2 中译日中的时髦词,比如那几年很火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北漂”“房奴”,这些天外都考过。对付中译日,要没事儿多翻,走在路上看见一个词,想想它对应的日语怎么说。我那几年沉迷翻译如痴如醉的时候,出门就在脑子里翻译马路上的路标,翻译每一个店铺的名字。最后,要注意每年的两hui,天外出题的时政性还是很强的。
当你闯过了30分的术语翻译,下面迎来的是更难的语篇对译。一般是日译中两端,中译日两段,各60分。这个东西,如果你考研之前没过2笔,估计自己搞不定。因为翻译不是翻词,而是翻思想。这是一种思想性劳动。你要在注意词的时候,注意文体,注意原文行文风格,注意翻译策略。如果你拿到的是一篇小说,和你拿到一篇政治评论的议论文,那你的翻译策略肯定是不一样的。一样你就再来一年了。我这几年带的几位考MTI的学生,最欠缺的也就是这类思想的部分。
我当年也不是自己就会的,当时是有幸拜师了一位大学的讲师(现在已经是副教授了),让他整整带了我两学期的课程。我现在所学到所有关于翻译的知识,都是这位授业恩师教我的。我们上课的翻译强度很大,一天3000字必须打卡,不然不给上下次课。(当然我对我教的想考MTI学生也这么要求的),我甚至还保留着当年练翻译的笔记本,如下图(忽略我的烂字)。


上图这样A4几百页的本,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翻译了整整十本。翻到第八本的时候,我就绝得我要是考不上,就没人能考上了。所以,世界上的事情,想要成功大体都是如此,你需要一个指路人,同时你还要自己加倍努力。
最后,给大家推荐两本练翻译的好书,一本书大外宋协毅教授(现在来天外了)的《汉日日汉同声传译》(带光盘),这本书材料新,译法准,更重要的是它还有术语表,宋教授在圈内有名。这本书伴随我度过了整个大三时光。
然后是南开王健宜教授的《日语口译实务》,这本书也很好,许多细节译法很精妙,而且这本书超越了翻译一个领域,他的编者组里有各个领域的大牛。
最后说说“汉语百科”这门课,我当时考的时候,这门课还是“选择+应用文写作+议论文大作文”的套路,但是后来很不幸,选择改成了填空(南开也是这个套路),两篇作文没变。单选考得多,考得杂,汇聚了“文学,历史,民俗”等各个方面的知识,需要积累。这里有一个好方法是,可以看Wikipedia,注意看的时候不要只看你的目标词条一个,Wiki的每一个词条都是自带链接的,你最好把每一个能点的链接都看一遍,这样你会收获一整串知识,前因后果就都懂了。我非常讨厌碎片化的知识,对学习毫无帮助。
关于应用文写作,有的人可能比较陌生,我当年也比较陌生。所以我请了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一位教授来教我,跟教授上了4次课,我就大体明白了。应用文分写作的关键是区分上行文,下行文。比如命令,通告,这肯定是下行文,你要对应去变换措辞,其实就是语言学中所谓的“待遇表现”问题。再比如,请示这一定是上行文。函是平行文,各有各的写法。(公文写作我也可以改,各位有需要可以找我)
最后是大作文,我高考时候语文大作文就是一类文,所以写应试八股文对我来讲不是什么难事。要注意段落布局,总分总还是分总?每一段内的观点和材料又是什么布局?有没有逻辑关系等等。
天外MTI的两门公共课都不难,日语那门真题重复率高,难度在N1左右,比南开的基础日语简单。政治想必不用我多说了。
至于复试,因为我初试第一(407分),复试我也是第一个,华超老师给我面试,还有天外日语学院的院长(叫啥我忘了),上去就是直接给你一篇文章,看三分钟直接翻,这叫做“视译”,也是翻译面试最常用的考核。我抽的是当年某元首在联合国的演讲,就是“达摩克里斯之剑”的那个。我除了“达摩克里斯之剑”的对应术语忘了,剩下的都翻出来了。但是我比较机灵,我直接把“达摩克里斯之剑”做成意译处理了(因为我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做完之后偷瞄了一眼花老师,她还对我微微一笑。
复试之后不到两天就出结果,初复试第一录取。
以上就是我第一次考研天外的全部经历了,更多考研经验贴,可见我在B站发表的其他经验贴:
1,2021年最新更新的南开日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0744967
2,2017年我个人考研南开日语语言文学学硕第一名录取经验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9559272
3,关于南开日语学说这几年分数线上升至370的解读。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9559090
4,2021年我所指导的同学成功考上华中师范大学学硕的经验。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0771648
5,2018年我指导的同学成功400分整以第一名成功上岸南开日语语言文学学硕经验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106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