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40岁前,做加法;40岁后,做减法!受益匪浅

俗话说人生有四季,春夏秋冬。但我觉得人生就是加减法——40岁前,做加法;40岁后,做减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在40岁之前,所学所行,都是在积累。这个阶段强调锐意进取。
等到了40岁后,自然要由表及里,去芜存菁,由此及彼,去伪存真。这个阶段强调有效,不如此,不能做到“功不唐捐”。
人到中年,如船到江心,站在人生的中途,来路和前路交集,由不得人不改变。
究竟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坏,这是个大问题。
40岁到50岁,可以说是人生的黄金十年,或者说是人生最后的机会所在,人生的终局如何,基本是在这十年里铸就的。
大多数人在40岁之前都会受限于知识、经历和见识,思想不够成熟,容易被这个世界的幻影所左右,活在梦幻之中。
而到了40岁后,现实的压力和逼迫,会促使人们去看破红尘,发现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现实冰冷如铁,真实往往意味着残酷,因此很多人选择了逃避,自欺欺人,就此止步不前,随波逐流而已。
还有一些人,就像莫言所说的“晚熟的人”,他们的人生却好像是刚刚开始,昏眼变明,“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呆又傻;当别人用尽心机,渐入佳境时, 我们恰好灵魂开悟。”

人在40岁后,需要拿捏好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事业要知道取舍,人生要明悟得失。
所谓什么山唱什么歌,人在什么阶段就应该做什么事,这也是顺应生命大道的规律。如果40岁后还像年轻时候那么贪得无厌,那就必然会破坏生命的和谐状态。
事实上,只要一个人但凡有点慧根,到了中年阶段也会变得通透一些,对于很多无所谓的事情,避之不及。
比如吃喝玩乐、好勇斗狠之类,年轻时候是无知,可到了中年时候,你还能无知者无畏、年少轻狂吗?
40岁之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40岁之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人从有自我意识开始,就是在不断地探索这个世界,读书,学习,识人,辨事,一点一滴的积累。
这个过程强调的是“为学日益”,要“拿得起”。
而到了中年阶段,强调的是“为道日损”,要“放得下”。
这就像《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教张无忌学太极拳,先学后忘,才能忘而后得。忘的是招数和形式,得的是精髓和神妙。

天地之间,人就像被炼之丹。
“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人生的过程就是修行,结果如何,全看修行如何。
当人生到了中年,会遇到一个觉悟的契机,如果能够把握住,人生境界就会截然不同。正所谓,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过了这一关,天地也会焕然一新。
人这辈子,识人阅世,难得是辨真假,明得失,知进退,忘荣辱,做好加减法。
如果你在40岁之前没有做好加法,那在40岁后,一定要做好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