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
这一部分整体是认知行为疗法。我在想自己怎样才能更好的写这部分内容。一个做法是抄,但我觉得不理想。这是另外一个人的观点作品,我在剽窃,另一方面,原文挺枯燥的,我看都觉得费劲,其他人看一样费劲。
我在想有没有其他方法,能更好的输入加输出。主要是输出,我怎样把自己学到的内容更好的展示出来,说给别人听?
我选择的方式是,阅读,记录我有启发的点。自由联想,如果是我做咨询的话,会有什么对我的咨询方式,会有什么改变?

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让自己可以有更好的咨询表现。阅读和学习,就是为了让我有更好的咨询表现。下面是让我感觉有启发的三个点:
1.区分思维、情绪、行为、后果,该怎样才能更好。
发生一件影响情绪的事情时,如果能把这些记录下来,思考分析,不断的复盘,就会让人在下次发生时,有更好的应对。
越学我越感觉,它不是一下就好,一下就成了,一定是慢慢来,逐步改善的,是个细致、繁琐,不厌其烦的工作。
这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改善。来访者在见咨询师之前,可能对面对的问题跟自己状态相处很久了,有清楚的认识和深刻的思考。
甚至潜意识里清楚,怎样才是对自己更好的。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没有这样去做。我需要做的是陪他,把原本模糊的东西一点点的清晰化,看到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这是认知部分的内容,接下来是行为疗法。有了认知改变,接下来就是行为训练,习惯养成。把一些好的习惯,更具适应性的行为,固定在一个人身上,让他接下来有更舒适的生活。
2.识别不合理的信念和行动,产生的诱因,作出假设。

举例子,我在写文章时,感觉在给自己做心理咨询,做一场精神的瑜伽。复盘一下,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一般情况下,我出现情绪,大概是因为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比如这个世界应该按照我的想法运转,这个世界应该是善良的,这个世界应该温柔的对我。
但往往发现,世界真实的表现和我的信念是不一样的。我有我的计划,而世界另有计划。世界在按照自己内在的逻辑和方式运行。
我在不断的学习和了解,内在的逻辑是什么,比如说学习经济学,了解商业社会,学习心理学,了解微观个人的内心世界。
说实话,收获很大。只是还会因自己在跟这个世界的互动和碰撞中,感到不舒服难受。这种情况下,要调整的可能不是世界,而是我自己。
我与世界的相处,就像在做一个无限游戏。一边游戏一边调整自己,让自己在和世界的相处中少受伤,少难过。
3.个案概念化并不是一次成型的,并且确认它对来访者来说真实可靠。
我最初以为个案概念化是前2~4次的任务目标,但实际上个案概念化是持续的。就像我在做一个陶器,先有一个大概的样子,之后在过程中,不断的精细打磨,作品就诞生了。

目标是让来访者觉得真实可靠。就像在开车,在路上,需要调整方向盘,让自己沿着既定的道路不断的走。
目标就像旅途终点一样,我需要在路上不断的调整个案概念化,让他更精确更细致。对来访者来说更加真实可靠。
做一件事情,它是有不同的评估维度的。一方面,要快速提出,另一方面要不断调整,最后还要对客户来说,满意的。
我感觉今天的文章是憋出来的,其实我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硬写这样硬挤出来的东西让我感觉不太好。也许下次我可以努力让一切行云流水,而不是挤出来。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谢谢你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