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实验代做】

2022-02-17 16:08 作者:吉田bio  | 我要投稿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实验代做】

【造模机制】结扎肾静脉导致肾缺血、肾小管损伤,出现缺血性萎缩和肾小管消亡,肾间质增生,出现肾间质单核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造模方法】选用 Wistar 大鼠,体重 200~250g。用 8.5%水合氯醛(0.1ml/kg)腹腔注射麻醉动物。经腹分离左肾静脉,用 4-0 号手术缝线结扎,关腹,整个手术过程约 20 分钟。分别于手术后第 5 天、第 10 天,第 15 天、第 20 天和第 25 天各处死 5 只大鼠,重点观察结扎侧肾脏。杀死前,将大鼠置于代谢笼中,留 24 小时尿,测尿常规;股动脉取血,测血肌酐(SCr)含量。双侧肾脏组织经 10%甲醛液固定,常规脱水、包埋,4μm 厚石蜡切片。分别进行 HE.PASM.PAS,Masson 染色。

【模型特点】1.病变典型而稳定。手术侧肾脏的病变与人类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病变极相似。通过动态观察,病变早期组织学改变以肾小管上皮变性、萎缩,间质淤血,水肿为主,间质可见单核细胞浸润、Ⅲ型胶原增生。中晚期肾小管萎缩和消亡,小动脉管壁增厚,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多,胶原沉积,Ⅰ型胶原增生。在整个病程中,肾小球可见缺血性改变。

2.方法简单而周期短操作方法简单,只需分离肾静脉并结扎即可,手术过程只需 20分钟;只做单侧肾脏手术,对侧肾脏不受损伤,所以不影响动物的生活;实验周期短,术后第10 天即可形成较理想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变。

【应用范围】研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中药治疗和药效研究。

【注意事项】

1.造模一定要选择结扎一侧肾静脉,不能结扎肾动脉肾动脉结扎虽然也可以导致肾缺血,但容易出现急性缺血引起肾梗死,肾静脉结扎则导致慢性淤血性缺血,从而形成满意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变。

2.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与细胞凋亡数量成正相关提示上皮细胞的过度凋亡可能是肾小管萎缩的重要原因。在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时增加用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 CK-18作一抗行免疫组化染色,应用 Motic 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计算阳性与阴性区域的比值,分析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损伤及凋亡情况。

【模型评估】结扎肾静脉造模法是一种方法简单、成功率高、病变稳定,与人类病变极为相似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该模型克服了其他模型存在的不足,常见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包括药物诱导、免疫介导、肾次全切除、庆大霉素肾小管损伤模型、腺嘌呤致纤维化模型,单侧输尿管结扎,放射损伤,感染等多种,但均有各自的局限性。其中药物诱导如环孢素肾炎,多柔比星肾炎等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且成功率高,但成本高、实验周期长、间质变化较轻。肾次全切除可以造成 TIF 病变,但操作复杂,对动物创伤较大。免疫介导的肾炎模型通过延长致病周期虽然可以得到 TIF 病变,但难以获得稳定的结果。腺嘌呤致纤维化模型病变稳定,但是需要每天按照动物的体重配药灌胃,操作烦琐,周期也较长。庆大霉素肾小管损伤模型以肾小管上皮急性坏死再生为主,间质纤维化不明显。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通过尿液潴留压迫损伤肾组织导致间质纤维化,时间一般控制在 15 天左右,如果延长时间,肾实质受挤压变得过薄,到第 15 天时,间质纤维化病变不明显。

文章转载于北京吉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实验代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