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内向,我换了3份工作【杰视帮】
昨天,和新一期线下班学员交流时,
我问他们为什么选择做设计,
有一名学员是这么说的:
“本来是因为我性格内向,
做不了和人打交道的工作,
所以选择做设计。”
感觉他话里有话,
我引导着他继续往下说,
“谁知道做了设计以后才发现,
闷头做设计也是吃力不讨好,
零碎的打杂工作越来越多,
但工资水平一直上不去。”
“都换了三份工作了,
还是感受不到突破。”

虽然我在授课时一再强调,
在职场和学习中,
一定要学会打开自己,
会哭的孩子才有糖吃。
但是,内向在职场上真的会吃亏吗?
内向分为主观和客观,
是一门复杂的心理学。
自古以来更是有多少天才
本身都是内向而孤僻的。
这个问题不能一杆子打死。
不过,
【因为内向,所以不适合这份工作】
或许是对内向性格最大的高级黑。

我们这里所说的内向,
不是说性格或价值取向的问题,
像上文所说,内向有内向的优势。
曾有一份美国心理调查结果表明:
40%美国公司高管都是性格内向的人。
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向,
是害怕和甲方沟通,
害怕和生人打交道,
不敢和领导提需求。
我认为,这个不是性格问题,
而是一种职场技能缺陷的表现。
我们都倾向于活在舒适圈里,
抵触甚至排斥迈出舒适圈。
作为商业设计师,沟通
可以说是设计本身的一环,
和设计师沟通,和运营沟通,
和老板沟通,和甲方沟通。
这时候,【内向】
就成了逃避沟通的最好借口。
但实际上呢,扪心自问,
多少人工作上不善表达,
但打游戏开黑上分时,
沟通的比谁都积极?
所以,职场上的这张逃避
或许是出于对能力的不自信,
或许是出于不想承担责任的退缩。
或许有朋友会说:
“这不一样,游戏开黑的都是熟人,
我一和陌生人打交道就紧张发抖。”
如果是这样的“内向”问题,
那给大家两剂良方即可药到病除:
1、去做你应该做的事;
2、去做你害怕做的事。
我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或许大家无法想象,
我以前也是一个在
人群面前讲话会紧张,
上台前心跳加速脚会抖,
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人。

之前也给大家聊过,
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
穷到周围人会用
异样的眼光看我。
那时候由于自卑而变得内向,
不敢和他人沟通交流,
不知道如何融入他人圈子,
那个时候唯一的心理寄托,
或许就是绘画了。
虽然绘画与街舞的接触,
让我逐渐变得开朗了起来,
但我依然抵触在人群面前表达。
在进入社会工作后,
我逐渐认识到我的这种
不善表达并不是刻在DNA里的,
或者说,
是不应该刻在DNA里的。
那时候,我给自己的职业规划
是成为管理者甚至老板,
但要成为优秀的领导,
内向这个词是不应该
出现在我的领导力里。
因此,为了实现规划,
我强迫自己迈出舒适圈,
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于是,有了
第一次申请成为项目组长,
第一次主动和运营沟通,
第一次主动和甲方交流,
... ...
有些第一次甚至
双腿发抖满脸抗拒,
但逼迫自己迈出这一步后,
才发现这些东西
并没有这么可怕。
接下来,我又逼迫自己
做了一些我害怕做的事。
目的只有一个,
加强自己在众人面前的表达能力。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
我甚至换了一个公司。
为什么?
因为当时的公司里,
没人说普通话。
像我这种出生在偏远县城的孩子,
从小到大周围都只说四川话,
连老师教书都是用的四川话,
我根本说不出流畅的普通话。
但如果我想看到更广的世界,
普通话是最基础的素质要求。
都说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环境,
为了强制自己练习普通话,
我跳槽到了一个新的公司。
在普通话环境的强制要求下,
我涨着脸说着蹩脚的川普,
用这种不留后路的方式,
把自己的普通话锻炼到
至少上得了台面的水平。

在设计经验的积累
和普通话练习的环境下,
我又探寻到了新的目标:
成为一个优秀的讲师。
从一对一的交流练习,
到小组式的分享沟通,
再到正式接受讲师培训,
考取淘宝大学讲师。
为了保证自己的吐词清晰,
我经常拿着一个手机
对着自己录像演讲,
再一句一句去检查
自己的咬字和语气。
只有在迈出舒适圈的时候,
才能真正感受到一句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
多年的练习与挑战,
成就了现在我这种
近乎话痨般的不怯场。
所以,很多时候在职场上
我们自诩为无可奈何的缺陷
其实只是我们害怕迈出舒适圈的
借口
不知道如何沟通,
不知道如何训练自己,
认为自己就是不行,
才是我们的最大问题。
《心灵奇旅》里说,
人最重要的是先想改变,然后再去改变。
不少人把能力缺陷当借口去抵触改变,
这并不是一种积极的处理方式。
爱默生说,
“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逝。”
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去做自己害怕做的事。
有时候,阻碍我们前进的,
或许只是一堵空气墙,
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
这堵墙便不攻自破。
当然了,每个人具体情况都不一样,
也欢迎大家聊聊自己所遭遇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