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未明子谈极右翼乐子人

2022-12-16 00:07 作者:光剑潜龙  | 我要投稿

未明子在视频中其实并未提到网络乐子人,但为什么我认为同样的逻辑同样也可适用于网络乐子人甚至大部分网左、v小将/反v小将呢?论证如下:

乐子人同那些受极右翼正致家煽动的青年一样,有一道明确的边界,将琐碎凡俗的日常生活与神圣的、非日常的"事件"分隔开来,这条边界是泾渭分明不可逾越的。这样的人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街头殴打底层感受着"我正在做着什么令人心潮澎湃的了不起的大事!",而在回到家中则立马切换回日常的无聊和娱乐之中。两种模式看上去彼此对立实则却共存相安,它的秘密就是:极右翼正治家宣传"后者的享乐模式会受到一些异质性的他者(共同体)的威胁"而有义务去捍卫他们的日常生活(讽刺的是他们实际上并不享受所谓日常,因为那过于庸常以至于需要用极端行为来为自己排解、一瞬间将自己抽离至彼岸),而"以保卫姿态出击"就是Nazi主义的经典形态。

同样,现代资本主义之下新兴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虚拟空间,同时一个个享乐烈度极高的虚拟共同体也出现了(xx圈、xx圈)其中成员不满足于从拥有极高享乐度的空间切换至极高严肃度的空间时这种"切换本身"的快感(在极其严肃的视频内容中发送弹幕),还要去力求享受"用自己享乐空间的黑化话语来消解掉严肃内容的严肃性"的极致快感(弹幕玩梗),而将这种情况推至极端乐子人就产生出来了,他们用以消解严肃性的不是"对严肃内容用自己的享乐话语进行一时的打趣"而是"对严肃内容产出者用自己的享乐话语实施永久的搞臭"。而他们对于刘司墨这种本身就旨在"在互联网享乐话语空间撕开一道口子,种下严肃反思的种子以期推动社会话语现代化"的人物,他们只需被人稍加煽动就会燃起对刘的无尽敌意,因为他们同那些右翼青年一样,感受到了那个"其实自己也并没有多热爱的享乐日常"被"侵犯"了。瑞士青年用拳头,乐子人则用键盘和emoji;他们享受着"在为了什么而战斗"的"伪崇高"、"伪神圣"的快感,却并不在乎自己守护的东西本身的对错是非。在"战斗时"他们忘却了那个凡俗日常,而在重归凡俗日常也忘却了"战斗"。在这种看似后现代的景观之下实则仍是简单的右翼民粹的底色。

那么如何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呢?如若是一位左翼青年,所谓的"两种"生活样式实则是互相侵入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正当地说他们只具有一种生活样式。他们在日常生活规划中或是加入哲学学习,或是阅读记录了那一件件具有真正崇高性的"事件"的原典/运动史/人物传记。他们告诉自己:"日常的课业是为了抢占更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这样的一种准备工作",而他阅读的"信仰"则为他提供养分和动力去抵挡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诱惑,更好地投身于课业或工作之中。就这样日常学习获得了崇高的事件性,而那些之前看上去似乎崇高的事件性则融入进了日常生活。他们也会娱乐,但那只是为了放松或是进行意识形态批判;他们也会论战,但他们背后站着通过自己的学习而坚定的立场,因而关注着观点本身以及用词概念的准确含义。

所以,应当追求现实生活和虚拟空间二者的真正合题,让虚拟空间的论战与探讨成为现实生活的理论学习的延伸(反之理论的学习与思考也可以以虚拟空间论战时对方观点为出发点);而应当摈弃的是简单地、静态地、将二者并置共存,然后在两者之间反复横跳成为恶的无限,在无反思性的复读快感之下迷失自我,因而直接维持着现有的恶臭互联网话语空间并间接地为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体系添砖加瓦。

未明子谈极右翼乐子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