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考研真题题库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考研真题题库简介:
本文为节选,题库含真题/章节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模拟考试(具体请查阅),每年进行更新。
题库摘录:
简述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
答:采访前的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应该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1)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籍贯、个人爱好、生活经历及业绩等。对采访对象基本情况有所了解,记者就可以因人因地制宜,调用访问方式和技能,使对方在情感心理活动过程中,一开始便对记者表示信任和亲近,从而迅速打开采访的通道。反之,不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就去与之交谈,往往会给对方造成“此记者对自己不尊重”的印象。
(2)了解关于新闻事实(事件)的背景材料,包括新闻事实(事件)的历史背景与国际背景,也包括新闻事实(事件)的专业知识背景。掌握有关背景材料,不但有利于采访的深入,而且有利于报道的写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新闻报道更加追求深度,因此背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道中,甚至成为一些报道的主要部分。在一些组合式报道中,大量内容是关于背景资料的介绍。倘若没有这些背景,受众在解读新闻事实时就会比较费力。
(3)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使自己能站在专家的立场和知识背景上来看待新闻事实(事件)。这些理论知识的背景将帮助记者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地观察和思考问题,使报道非同一般。比如在进行有关城市建设的采访之前,了解一些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就很有必要,这有利于记者拓宽视野,看问题更加全面和深刻。从而使记者不但能与采访对象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而且能与采访对象互相激发,共同将新闻采访引向深入。
对于记者来说,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尽管新闻线索的完备程度还远远不能与新闻事实(事件)相提并论,但它仍然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的动机采访动机是采访的起点,但是这种主观动机如果不与客观存在的新闻线索相碰撞,就不可能转化为采访行动。
(2)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
想要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没有线索是不行的。新闻线索具有一定的指示性,记者可以根据片断性的信息所提示的方向,认真进行访前准备,约见有关采访对象,并通过自己的采访,完整地还原新闻事实(事件)。带有假象性质的新闻线索也同样具有引导功能。记者通过自己的采访,通过不断地证实和证伪,同样可以将假象性的新闻线索变成真实的新闻事实。
(3)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每一次新闻报道都相当于一次战役,而在战役中想取得关键性的胜利,就得依靠高质量的信息。好的新闻线索,无疑是媒体报道决策最需要的信息。掌握的线索越多,意味着可供选择的采访方案就越多,记者的活动选择余地就越大,那么,决策就达到了最优化。
为什么说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应县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山东大学2017年研]
答:(1)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新闻工作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并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靠新闻敏感。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2)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职业素养
①新闻敏感性强的记者,能够很快地辨识何种新闻读者会感兴趣,并善于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能够很快辨识本身虽不重要,却能引出其他重要新闻线索的信息;能够辨识在一条新闻的许多材料中何者最为重要;能够将手头消息的某些部分,变换角度,改写成更有新闻价值的报道。
②新闻敏感性强的记者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能够对事实材料进行不断的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指善于把事实整体的各个特征、各个方面分解出来;更为高级的分析称为抽象,即能够抽出事物的本质属性。综合是指善于把事实的各个特征、各个方面联系与结合起来思考;更为高级的综合称为概括,即能够将事物的本质属性联系起来,并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分析与综合在新闻写作的思维过程中是反复不断进行的。但与其他文字写作的概括与抽象思维不同,新闻写作要有从复杂的事物中迅速而准确地“拎出新闻”的功夫,即在选择事实时
“直取要害”,在揭示深度上“直取内核”,而这也是新闻敏感的应有之义。
因此,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是新闻工作者长期从事新闻实践活动练就的能力和经验,是一种新闻职业的敏感性,是一种顿悟式的思维活动,是新闻工作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采访对象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身上都折射出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采访对象身上的复杂性与社会的复杂性、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密切相关。采访对象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特征的角度
采访对象往往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工资收入、社会阶层、职业、政治面貌等方面有着迥然不同的社会特征。这些社会特征会对个人产生极其复杂的影响。比如说,受教育程度不同的采访对象在生活品位、观点、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方式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理解采访对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2)个体性格差异的角度
不同个体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理性还是感性,对采访的影响很大。更何况有许多的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有些采访对象甚至具有性格双重性的特征。
采访对象的性格差异会直接影响采访者用什么手段进行新闻采访。
(3)个人兴趣爱好的角度
采访对象对什么话题感兴趣,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采访的进程。采访对象的兴趣对采访者来说有时是相当重要的,它往往会打开通往采访成功之门。
(4)个人的人生经历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上也不存在人生经历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会使人具有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采访对象独特的行为和谈吐。
(5)具体采访主题所持的不同立场
有的采访对象能主动配合采访者的采访;而有的采访对象则不一定欢迎记者的采访,表现出一种消极对抗的情形;有的采访对象出于某种目的可能干脆拒绝记者的采访。这些复杂的立场和态度对采访者来说是一种考验。
复杂的采访对象使记者必须因人而异地制定采访计划,从而确保采访获得成功。
......
注:本文为摘录,源自公众号【攻关课堂】资料完整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