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龙医生:这四类女性一定要警惕宫颈癌!
癌症,听了让人不寒而栗,似乎得了癌症就是等着死亡的降临,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指南,我们发现有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达到治愈目的,剩下的1/3可以通过各种治疗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癌症并非不可治疗。

对于女性来说,宫颈癌是最可怕的杀手之一。据统计,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全世界每年约有新发病例50万,其中84%以上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宫颈癌也是我国中青年女性中的第二大告发癌症,每年约有13~14万新发宫颈癌患者,占全球的26%以上。我们熟悉的大明星梅艳芳和李媛媛,都是因为宫颈癌去世。看到这些数据,实在令人心痛,因为宫颈癌是目前病因明确,可防可治的癌症之一,在发展到宫颈癌的时间中,丧失了多少可以及时挽回的机会呢?
HPV感染≠宫颈癌
很多女性存在误区,看到HPV感染的报告,马上就联想到宫颈癌,但事实并非如此,不是感染HPV病毒就马上是宫颈癌。据估计,75~80%有性生活的成年人在50岁之前都发生过HPV感染,大多都是一过性,只有少数持续高危型HPV感染2年以上才有可能致癌。
在持续感染的人中,只有少数人会发展成宫颈癌前病变,后者中又只有极少数人会发展成为癌。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感染了HPV病毒,就像“宫颈得了一场重感冒”,不用过于紧张害怕。

宫颈癌是怎么形成的?
宫颈上皮高危型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最重要病因,99.7%的宫颈癌中可检测到高危型HPV DNA,HPV是宫颈癌形成的关键。
宫颈上皮分为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宫颈癌的发生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宫颈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交界处感染了致癌性HPV。
第二步,HPV持续感染。
第三步,存在持续性HPV感染的宫颈上皮细胞进展为癌前病变。
第四步,产生癌症细胞并侵袭穿过细胞基底膜。
简单理解,先感染HPV病毒,起初,这些细胞都是正常的,感染时间长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癌前细胞,再变成癌细胞。这个过程需要几年或者是十几年的时间,常常有迹可循。
出现这些情况要警惕
【不规则阴道出血】
不规则阴道出血,非经期出血,同房后出血时宫颈癌最常见的症状,特别时绝经后女性,发生阴道出血一定要及时前去医院就诊。对于未绝经女性,这种出血通常在性生活后出现,出血量不多,可能呈鲜红色,出血较多,或者仅仅表现为斑块状。
【阴道分泌物异常】
正常女性都会有阴道分泌物,如果分泌物经常带血丝、有臭味,甚至是褐色、咖啡色分泌物,淘米水样,或者有恶臭,也可能提示为宫颈异常,需要及时就诊。
【腹痛、腰背痛】
当宫颈癌转移或侵犯盆腔组织时,会出现下腹痛或腰背痛,往往已经预示着为中晚期宫颈癌。
【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乏力】
感觉比平时更累,腿部没有力气,饮食和活动正常,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大小便异常】
出现血尿、大便带血、或阴道内排便、排尿,这些症状也可能预示宫颈癌侵犯到阴道和泌尿系统。

宫颈癌的4类高危人群
(1)过早性生活:与初次性生活年龄为21岁或以上女性相比,初次性生活年龄为18~20岁女性发生宫颈癌的风险约为前者的1.5倍,年龄小于18岁的女性风险为2倍。
(2)多个性伴侣,无固定性伴侣:有N个性伴侣,危险就不止N倍。有2个性伴侣的女性发生宫颈癌的风险约为一个性伴侣的2倍,有6个以上,风险上升为3倍。
(3)高危性伴侣:性伴侣有多个性伴侣或有已知性伴侣存在HPV感染。
(4)有性传播疾病,比如沙眼衣原体、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