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小史——从死亡率百分之三百的手术到围术期医学
高考已经结束了,不知道各位同学有没有心仪的专业呢,麻醉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而神奇的技术,它能够使手术过程中的病人免受疼痛之苦,并为医生创造了处理各种病症的机会。然而,麻醉的历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类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创新和挑战,才逐渐发展出现代麻醉技术。就让马小麻带大家了解一下麻醉这门学科吧!
1.古代的麻醉实践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麻醉的概念就已经存在。古埃及人和古印度人使用植物药物,如大麻、罂粟和鸦片,来减轻疼痛。这些药物被广泛用于手术、牙科治疗和疼痛管理。古希腊人也采用了一些方法,如使用酒精、乳酪和鸦片汁来麻醉病人。
这一阶段的麻醉没有系统化与规范化,大量手术过程并不能得到有效的麻醉,手术死亡率居高不下,手术对于医生是一种复杂的工作,对于患者是一种痛苦的过程,医生不得不锻炼自己的技巧以便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手术。
1847年,李斯顿为一名患者截肢,仅仅用了不到两分钟,就卸下了病人的一条腿,由于患者挣扎,李斯顿误伤了患者的生殖器,同时在手起刀落的瞬间,还把自己的助手的手指也切了下来。当时没有抗生素,那位截肢的病人和断了手指的助手术后伤口感染,不久都死去了。当时参观手术的一位同行,也因为场面过于血腥导致心脏病突发,在现场死去。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三百。
2.麻醉的科学探索
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麻醉学的科学研究迎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现代麻醉学的起点奠定了基础。当时,英国外科医生亨利·达尔顿(Henry Dalton)引入了亚氧化氮作为麻醉药物,这一创新是麻醉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亚氧化氮的应用使得外科手术中的疼痛得以有效控制,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和舒适的手术体验。
紧随其后,美国医生威廉·托马斯·格林·莫顿(William Thomas Green Morton)引入了乙醚作为另一种麻醉药物,取得了显著的突破。1846年10月16日,他在麻省总医院乙醚大厅展示了一场成功的麻醉手术,这个重大的进展被广泛认为是现代麻醉学的开创之举,为外科手术的发展和进步铺平了道路。
1846年乙醚日,标志着麻醉学的正式形成
(图片来源:“Ether Day, 1846” - Russell Museum)
乙醚麻醉的引入对医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使手术变得更加可行和安全,还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麻醉的广泛应用促使医学专业的发展,并为外科手术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从此以后,麻醉学成为医学中一个独立且不可或缺的领域,为医生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来管理疼痛、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以及进行复杂手术。
除了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也为医学界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奥地利医生卡尔·科普夫首次使用可卡因进行了神经阻滞,从而有效地使局部区域麻醉,这为手术和疼痛管理提供了新的选择。
3.围术期医疗的关键作用
中国麻醉协会首先提出围手术期医学,让麻醉医生的目光从单点的术中麻醉投向术前,术中和术后,从关注手术安全延伸到关注患者术前评估,术后的长期转归及顺利康复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方案,重新定义了麻醉的概念和内涵,为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提升生活质量提供了新思维。
手术前通过细致的术前评估,医疗团队可以识别出潜在健康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这些风险。在手术期间,麻醉师和护理人员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平稳进行。而在手术后,病人可能面临疼痛管理、康复护理和并发症预防等挑战,围术期医疗团队将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治疗。
麻醉的历史给我们展示了医学科学的巨大进步,下面就让马小麻来给各位同学回答一些大家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吧!
麻醉医生是做什么工作的?
麻醉医生可以看作手术室里的内科医生,是外科手术室中的内科“千手”医生。在手术过程当中,麻醉医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麻醉医生的工作是熟练各种麻醉操作技术、利用仪器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采取各种治疗措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保证患者的安全。
我国的麻醉医生培养体系是怎么样的?
至今为止,全国范围内55所高等医学院校设有麻醉专业,全国有382个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除单独开设麻醉专业的几所医科大学外,其余大部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也可培养麻醉医生。
麻醉医生的职业前景如何?
2018年8月8日,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要求力争到2020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九万名,到2035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6万名。该文件说明了我国对麻醉诊疗的迫切需求。
由于麻醉师是每所医院都必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较多,一次就业率也较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毕业生的自主就业方式大大增加,使本专业人才有了更广泛的利用。
本作品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生健康科普摇篮计划支持
编辑:张舒畅,姚彧骢,纪翰彰,周益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