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九辫师生关系的写作逻辑(二)
第八十三章 我是张筱春 已经发了三天了,我居然没有等到一个反应,大伙儿看到“张筱春”这个名字,都不觉得奇怪的么?
汉字那么多个,为什么偏偏要用“筱”啊?
那是老郭的徒孙辈的排行啊!
还是觉得作者脑补过多,出于礼貌,咱就不对作者表示反对了?
“春”这个字在相声里很重,相声又叫“春口”,“春”是笑料是包袱,“万象归春”大概意思是说世间万象都可以用到相声里,成为相声的内容。

《心病》这个文,前后逻辑不一致。
开篇前几章,我以为杨九郎是出于感情才去过问张云雷的业务,而且这个事儿是私下进行的,不能让别人知道。
我知道德云社的传统是师哥带师弟,但是师弟教师哥,听着有些匪夷所思。
直到找到这个。

这是2011年,德云社十五周年演出的后台,从肢体语言看,郭鹤鸣坐得很坦然,张云雷有点站不直。
这个时期,郭鹤鸣是老师,虽然他唱得不如陶阳,还是陶阳的师弟(上课的时候郭鹤鸣让陶阳唱,陶阳说您老师您不唱!郭鹤鸣那个心虚的表情太特么好玩了),但是学生对老师的礼貌和规矩都还是要有的。


虽然没有找到张云雷这个阶段在传习社学习的实证,但是张云雷去学习是符合逻辑的,侧面证明是八队乌托邦的时候,张云雷说他刚回德云社的时候,李九春帮过他。那个时候,李九春在传习社也负责带娃。
所以,师弟确实可以教师哥。
还有朋友表示不能理解为什么我写的九郎明明那么宠,可是又那么凶。
这不矛盾啊!
宠是当儿子宠嘛,至于教学风格,这不是杨九郎特有的,这是一脉相承,老郭那学来的!
给大家看看德云社的教学风格:

再看看这个团综:

再看看老郭的嚷嚷:


不光是老郭,老郭的徒弟也一样。
就说高鹤彩吧。



再看老郭老说的:

《心病》九辫师生关系的写作逻辑里最后我放了几张图,老郭说他教了这么些学生也没教出个偶像派,那张云雷是谁教的?

说通前提,我们再来看九辫。

这个视频里我截了三场。
第一个片段没几秒,看看杨九郎那个脸色,这家伙把他急的。
但是到了备场的时候,两个人调整了气场,张云雷坐得很挺拔,杨九郎弱了下去。
第二个片段,张云雷给杨九郎扣扣子的这段时间里,杨九郎一直在说话,从表情上看,是上台前的叮嘱。
穿大褂的规矩:




第三个片段,也是临上场前最后再过一遍。过完了,张云雷“让我们一起学高贵妃喊爸爸:老匹夫!”
以前我没看到杨九郎在跟前,搞不懂张云雷这是什么脑回路,怎么突然提起电视剧,要学高贵妃喊爸爸?后来看到九郎,哦,原来是为了管爸爸叫老匹夫,好吧,你开心就好。
怎么样,和栾云平给老秦说活的情景是不是很像?

张云雷的个头是比杨九郎稍微高一点的,但是这俩人在一块儿的时候,老是显得杨九郎高一点。


就像2011年,在郭鹤鸣跟前有点站不直一样,张云雷在杨九郎跟前也习惯了,站不直坐不直的,总是让自己矮一点。
写到这里,我还是回到开头那个问题,都知道老郭的嫡传徒孙是“筱”字辈,连高鹤彩的徒弟都是“筱”字辈,大家看到“张筱春”这个名字,真的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