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习整理——中外广播影史2

2020-01-16 17:59 作者:黑月白骑  | 我要投稿

二、抗战前后的中国电影(1931 -1949)

1.从无声片到有声片

我国第一部不完整的有 声片是《歌女红牡丹》(1931)。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有声片是《桃李劫》(1934)。

2.“左翼电影”的兴起

“左翼电影”的兴起主要有以下背景: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抗日情绪全面高涨(1931年9月18至1932年1月28

日)。

(2)鸳鸯蝴蝶派的影片票房惨败。

(3) 公司老板改弦易辙。

(4)中共加强对电影的关注。

“左翼电影”的主要成果有:涌现了大批优秀影片,成就了中国电影的第一

个黄金时代,如《洪流》、《春蚕》、《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上海24小时》、

《大路》、《逃亡》、《渔光曲》等。

“左翼电影”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摆脱了“善”、“恶”的传统劝世功能,注意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揭示

和表现。

(2)

开始把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带入中国。

(3)普遍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特性。

(4)在思想表达上显得浅白直露,在艺术技巧上多有稚嫩粗疏之处。

3. “国防电影”的提出

“国防电影”与“国防文学”的口号相呼应。1936年 1月,由蔡楚生等发起

成立上海电影界救国会,主张以电影为武器、对准国防线内外的敌人、 摄制鼓吹

民族解放的影片。此后8年,无论在上海还是在“大后方”。爱国的电影工作者

拍摄了大量抗日电影,起到了巨大的战斗作用,例如《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



壮士》、《火的洗礼》、《东亚之光》、《风云儿女》等。

4.“软性电影”的干扰

“软性电影”奢谈“让眼睛吃冰激凌,让心灵坐沙发椅",对中国早期电影的

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5.“孤岛电影”的奇观

所谓“孤岛”是指上海沦陷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1937- 1941) 的上海英法

租界和公共租界,与香港这两处相对平静的“特殊地方”。

“孤岛电影”的奇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量高(每年拍摄约60部影片)。

(2)类型多(武侠片、言情片、喜剧片、恐怖片无所不有)。

(3)效益好(《貂蝉》连映70天,首开纪录:《木兰从军》连映85天,场场爆

满)。

(4)借古喻今,表现了艺术家的勇气和良心(除《木兰从军》外,还有《明末

遗恨》、《尽忠报国》、《苏武牧羊》等也都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由万籁鸣、万古蟾、

万超尘三兄弟编导的长达70分钟的我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也有意

识地把唐僧师徒降服牛魔王、扑灭火焰山的故事处理为一则银幕寓言,传达出“坚

持信念、大众一心”的积极主题)。

6.“殖民电影”的怪胎

“殖民电影”指日本人在沧陷区拍摄的大量纪录片和故事片。如《圣战》、《新

土》等。1937还在东北成立了“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至战

争结束时共拍摄了100余部故事片和200余部纪录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李香兰

(日名山口淑子)、《战争之街》、《白兰之歌》等影片影响颇

7.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现实主义电影

1946一1949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在中国电影史上,这几年

也是一个重要时期,这时期在光复后的上海, 主要有“昆仑”和“联华”两家

电影公司拍摄了一批风格迥异的影片。

“昆仑”影业公司主要由从大后方重庆归来的进步电影人士组成。几年间拍

摄了为数不少的一批优秀影片,最著名的有《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郑君

里编导,陶金、白杨、舒绣文、上官云珠、吴茵主演)、《八千里路云和月》(史

东山编导,陶金、白杨主演)、《乌鸦与麻雀》(陈白尘编剧,郑君里导演)、《万

家灯火》(阳翰笙编剧,沈浮导演,蓝马、上官云珠、吴茵主演)、《三毛流浪记》

(根据张乐平长篇漫画改编,严恭、赵明导演)等。

“联华”影业公司由民族资本家吴性裁创办,有套独特的管理体制, 几个

导演群落形成风格各异的创作集体。主要有含蓄、细腻、恬淡、质朴的桑弧(《太

太万岁》、《不了情》、《哀乐中年》以喜剧见长的佐临(《假凤虚凰》、《夜店》、《艳

阳天》):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美学之完美结合的费穆(《夜店》、《艳阳天》):

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美学之完美结合的费穆(《小城之春》)等。







学习整理——中外广播影史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