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金三角:难以愈合的社会伤痕
2017年春节,杨漪初次到访缅甸金三角核心城市大其力时,她说她仿佛经历了一场时空转换。 从泰国前往缅甸,在泰国美赛口岸左侧出境,一切公事公办。走到友谊桥中段,从靠左行改为靠右行,时空巨变。桥的另一端是缅甸大其力口岸移民局,工作人员让她到办公室等候。一位工作人员一边吃饭一边翻看她的护照,对她上下打量,一番询问才放行。 进入缅甸,友谊桥两侧,杂乱地挤满了向行人拍手、吆喝的摩的司机和小摊贩,喇叭声不绝。口岸对面,赌场广告、打击毒品、贩卖人口、野生动物的宣传语交错出现。近处的环岛上,竖立着一块“金三角之城(The City of Golden Triangle)”的牌子。街边不时可以见到乞讨者,街角旁的流浪汉正拿着锡纸准备吸食海洛因。 这里显然是我们熟悉的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杨漪是北京师范大学人类学博士后,也是少有的在缅甸、缅北“金三角”区域长时间田野调查的中国学者。为完成博士论文,她曾在2017年~2019年三次到访缅北核心城市大其力,总计长达16个月。 杨漪走过贩毒、聚众吸毒的区域,也见过当地人成为非法产业链上的一环。在她身边,有人曾欠下一身债务被赌场软禁;有人严禁家人吸毒,却纵容着他人吸毒;更有她的朋友,意外遭遇枪杀。 金三角是缅甸、老挝、泰国三国交界处的一片三角形地带,紧邻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杨漪调查的大其力,位于缅甸边境,经济活动活跃,是缅北相对繁华的城市。 “金三角”在过去几乎成为“毒品”“暴力”和“法外之地”的代名词。2021年2月缅甸军事政变后,政局陷入混乱,毒品经济又呈现激增势头。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数据显示,2022年缅甸的罂粟种植面积共计约4万公顷,同比增长约33%;罂粟产量预计为790公吨,是2020年的两倍。其他合成毒品(包括制作俗称“Yaba”和“开心水”的主要原料甲基苯丙胺片/粉,以及冰毒、K粉、摇头丸等)产量也在上升。 近三年来,电信诈骗也迅速涌入这片土地。起初,东南亚电信诈骗集中于柬埔寨南部一座滨海城市西哈努克港,但2019年柬埔寨首相洪森发布“禁赌令”后,这些非法产业四散各处。其中一大重要聚集地就是缅北。 绑架、拐卖、囚禁、殴打、强暴、勒索……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犯罪行为由电信诈骗衍生而来。有人误信高薪工作,有人被亲友欺瞒,也有人设法偷渡。中国人因各种原因来到缅北,企图逃跑、没有业绩、不服从管理,都可能遭致毒打,或被转卖到其他园区。 电信诈骗、毒品、赌博、人口贩卖、军火走私等非法产业,在这片区域积重难返。而这些产业往往又与当地的政治问题密切相关。 我们不禁想问,金三角,为什么会成为一片滋生罪恶的土地?非法产业横行的地区,是否如外界想象般危机四伏?当地居民如何在刀尖上讨生活,他们的财富如何与非法产业相连?他们的道德观念又如何在夹缝中被塑造、如何自洽? 杨漪可能是中国最适合回答这些问题的学者之一。在她调查期间,毒品和赌博生意很普遍,电信诈骗也显露出迹象。她的观察可以看作是缅北电诈故事的“前传”。通过她的研究经验,我们得以拨开云雾,在骇人听闻的都市传说之外,了解一个更接近真实的“金三角”,了解非法产业如何在这里生根、壮大、难以拔除。 这里永远不缺猎奇的故事,但在最初的惊奇、畏惧褪去后,杨漪发现,更多人也只是普通人,为了谋一份生计。她一直试图理解这里混沌的运行法则。 这是杨漪的田野故事第一次在公众媒体公开,此前她只在学术圈内做过分享。她谨慎地反复强调,缅北乃至金三角是一个复杂度极高的区域,一城之内,不同街巷间,或许都有迥异的生态。杨漪始终认为,她只窥得了缅北的局部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