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终结 装备鉴赏35 M.A.D.M.A.N.

心灵终结 装备鉴赏35
M.A.D.M.A.N.

一.基础数据
价格: $3000
速度: 3
耐久度: 2500
护甲类型: 重甲
生产前提: 焚风战争工厂 + 网络核心扩展模组
作用: 同归于尽
武器: 究极M.A.D.弹头
射程: 16(范围效果)
二.基本介绍
这一切都源一项久远的苏俄科技:M.A.D.技术。这项技术通过一个M.A.D.发生器向地面传播地震径向冲击波,从而使在附近的区域产生范围有限但威力巨大的人工地震。这种地震对载具和建筑而言是毁灭性的。不过,这种地震波对于发生器而言,同样也是毁灭性的,因此这项技术也就被称为“相互保证毁灭”(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在第一次红色战争中,苏俄利用M.A.D技术,在猛犸坦克的底盘上设计出了一种自杀性的载具:M.A.D.坦克。这种坦克如果可以突入到敌军防线,在激活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充能,M.A.D.坦克能够在附近产生巨大的地震,使附近的载具全毁,建筑的结构遭受巨大损坏,不过奇怪的是这对单个人员的杀伤却并不能明显。

在第一次红色战争结束之后,大部分关于M.A.D.坦克及其相关的技术资料被苏俄销毁或者封存。在战后看来,M.A.D.坦克就像是从之后的历史中蒸发了一般。就算是第二次红色战争爆发之后,苏俄也没有再次重启M.A.D.坦克或者是其改进型号的生产。
一般说法认为,由于在第一次红色战争之后,大部分M.A.D.坦克的资料被删除,到了第二次红色战争爆发时,苏俄已经找不齐所需的技术资料来成功重启M.A.D.坦克的生产,转而生产新一代的自爆卡车。

根据芸如带来的情报资料则表示,苏俄M.A.D.坦克的大部分技术在第一次红色战争之后便被中国国民政府“获取”,在中国共产党推翻反动政府之后,也“回收”了这项技术资料。通过反向研究,中国利用这部分资料成功研发出了更加稳定可靠的M.A.D.武器:地锤防御装置,而芸如则主持了之后对地锤防御装置小型化的研发工作。(这项研发工作的产物就是“裂地者”,可是从技术原理来看,“裂地者”和地锤防御装置没有多大的关系,毕竟一个是钻地一个是捶地)(也有说法认为中国的地锤防御装置研发和苏俄的M.A.D.技术没有任何关系)

而狂鲨先锋对于M.A.D.武器的研发工作,则源于一支狂鲨先锋小队在苏俄境内使意外发现。虽然只找到了关于M.A.D.技术的碎片(拉什迪认为第一次红色战争结束前夕可能就只剩这么多M.A.D.技术,但没有人赞成这位收荒匠),不过狂鲨先锋的科学家仍然认为M.A.D.技术有望“复活”。事实也果真如此,狂鲨先锋基于原有的M.A.D.技术上,又结合气流操纵技术和武器化的等离子技术重新复原了失传的M.A.D.技术。这项新的科技被称为F.I.M.A.D.(Foehn Improved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在F.I.M.A.D.成功之后,相应的武器运载车便开始了研发。为了装载更大当量的战斗部,底盘被设计得非常宽大。同时为了有良好的地面适应性,底盘采用了全地形履带。为了保证底盘的可靠性于维护性,工程师们使用了焚风最坚硬的复合材料制造所有的传动装置,以避免底盘在原地转向时不会让传动轴折断。

在动力系统的选择上,焚风并没有采用极具焚风特色的电动机(虽然此时焚风的电传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仅有大功率的电动机,还有稳定可靠的大容量大功率的电池),而是使用了柴油机,并且直接并联了五台。狂鲨先锋的工程师认为,F.I.M.A.D.武器运载车为了能够抵达敌军阵线需要进行长途的隐蔽穿插,途中的燃料补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采用了电传动,中途的野战条件下是难以对电池进行二次充电或者是更换电池,因此使用传统的动力系统就很有必要了,这样燃料补给就可以方便迅速(不过狂鲨先锋还是开发出了电传动的F.I.M.A.D.武器运载车,并且投入现役)
防护上,在底盘的驾驶舱与动力舱都装备了复合装甲。在后续型号中,还装备了小型的纳米回复场,在被击中后还可以快速回复。由于使用了五台柴油机并联,因而在一台发动机被击中后同样可以保持动力。油箱被安装在车体内,并不容易被集中,而且柴油的燃点很高,就算被击中油箱也不会引起燃烧爆炸。在驾驶舱的两侧均设置有舱门,底部还有逃生舱口,便于驾驶员在激活战斗部或者载具被击毁使能顺利逃生。宽大的驾驶舱足够为驾驶员安放足够的补给(包括但不限于食物、水、书籍、折叠床、焚风轻步兵标准战斗装备等)。若抛开这个载具的任务性质,这样的配置简直就是移动公寓。
战斗部的研发上,一枚重型F.I.M.A.D.标准弹头(简称为M.A.D.弹头)被安装在底盘中央。由于使用了气流操纵技术来扩大覆盖范围,因此激活前必须缓慢自旋以保持稳定。同时等离子技术让M.A.D.弹头的威力大幅增强,除了提高了对载具和建筑的破坏力,高速且危险的等离子体也增加了对单兵的伤害。经过狂鲨先锋的设计,在一定区域(但足够大)内,弹头的破坏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强。因此弹头爆炸的中心威力反而是最弱的。这保证了驾驶员极高的生还率(来驾驶下一辆F.I.M.A.D.武器运载车)。

这个疯狂的武器最终成功研发出来,并且通过了疯狂的狂鲨先锋的测试进入现役。狂鲨先锋认为F.I.M.A.D.武器运载车这个名字不好,于是改为了一个非常疯狂的名字:M.A.D.M.A.N.(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Mechanized Area Nullifier,即机械化区域相互保证破坏镇压器,不过狂鲨先锋的士兵更愿意称其为“狂人”)
三.原型及其改型
M.A.D.坦克 苏俄研制,在第一次红色战争期间装备于苏俄
F.I.M.A.D.武器运载车D式 焚风研制,采用柴油机作为动力系统
F.I.M.A.D.武器运载车E式 焚风研制,采用全电动力作为动力系统
M.A.D.M.A.N. F.I.M.A.D.武器运载车生产型号,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以简化生产

抱歉,封面图实在是找不到可以和妈的慢对应的现实装备了,只好找一个同样是炸B的炸弹之母来替代了
下一篇(下周)的装备鉴赏,各位指战员希望看哪一个焚风的攻城(或者史诗)单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