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你知道有一种演技叫脑补式演技吗?

人设和演技其实很多时候常常会让观众陷入一种错觉,把两者混为一谈。
与之类似的还有文笔。
我个人对文笔比较认同的一种观点是:文笔由文字和技巧组合而成。
一些读者在谈论一位作者的文笔时,往往会被漂亮的文字所迷惑,而忽略了技巧对一篇小说,包括对人物塑造刻画的重要性,认为文字好就是文笔好,我不太能认同这种看法。
但是,反过来说,很多时候,你是很难把文字和技巧两者进行清晰的区分的,两者有时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像红豆和绿豆一样一目了然。

人设和演技也是如此。
人设给演员表现演技的发挥空间,演技将人设表达展现,好的演技会对人设中不足的部分给予消解,修正,补足,甚至可以达到很大程度的溢出。
但其实观众有时候常常会被人设和演技所迷惑,把人设好当成演技好,把演技好错认为人设好。前者忽视了编剧的功劳,后者忽视了演员的功劳。
人类是一种很擅长脑补的生物,比如一些观众在彻底沉浸入戏之后,往往会对演员的演技陷入一种自我脑补的状态,也就是说,在剧情和人设的作用下,他们会替演员进行表达——他们认为演员此时脸上应该出现怎样的细腻的表情和眼神,就能在演员的脸上看到这样的表情和眼神,但其实演员的脸上并没有他们所想要的表情和眼神,一切都是观众的自我感动而已。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并不是观众对演技的欣赏水平不行,而是一些人天生的脑补能力就比别人要强,这是一种优点,也是一种缺点。
与之类似的就是刑侦案件中一些证人的证词,很多人或是在他人的心理暗示之下或是在自我心理暗示之下,产生脑补行为,作出与事实不符的证词,但他们并不是有意如此,而是真心被自己的脑补给骗了——这一点被无数的真实案例和实验所证实。有时这种情形甚至会出现在嫌犯本人身上,明明自己没有做过,最后却在别人的反复暗示之下认了罪。也是非常可怕。
脑补式演技容易造成的不良后果是:观众会对演员的表达产生误读——有时候,演员和观众对角色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味对演员的表达进行脑补,容易对角色和剧情产生错误理解。
当然,如今的影视剧的制作不注重剧本的质量,故事经不起推敲,导致观众常常开启倍速看剧,而这种观剧模式也是助长脑补式演技的原因之一。